央视网(记者杜晓静 报道)11日17时27分前,强强(化名)还是一名朝气蓬勃的中学生。
17时27分,他从11楼纵身跳下,结束了年仅14岁的生命。
被鲜血染红的一张成绩单,在强强妈妈看来是“凶手”。
因为成绩下滑而选择跳楼自杀……众人这样猜测强强的死因。
在父母悲恸、众人惋惜、网友感叹之余,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再次引起专家关注。
生命中最后一张成绩单
除了强强本人,没有人能够了解他当时的动机。就连他妈妈也是猜测着。
11日下午,是期末考试返校领成绩单的日子。午饭后,强强走出家门。家人没有发现强强任何异常。
“我在家等着儿子,等回来的却是……”强强爸爸数次哽咽后说。
当天,窝在家里的沙发上等儿子的老李,听到窗外一声巨响,随后人群迅速围拢,老李也跑下楼。
17时27分,一个让家人至今铭记悲痛的时刻,强强从11楼纵身跳下。
看到倒在血泊中的儿子,老李愣了半天才回过神了,他不愿相信,血泊中的孩子是自己的儿子。但熟悉的帽子、书包却把老李拉回现实。
警方调取的小区监控录像显示,强强进入电梯,经过自家3层并没停留,直奔顶楼,出了电梯大步走向11层的窗口,蹬上窗口前的一条木凳一跃而下。出现场的刑警判断,从录像上显示的毫不犹豫的态度看,强强在回家的路上已经做好了准备。
从学校到强强家有7公里的路,这7公里,孩子的内心经过了怎样的斗争,我们无从知晓。但我们了解,这些本不应该属于14岁孩子承受的煎熬。
“孩子才14岁啊,太可怜了。”一位大妈抹着眼角的泪水叹息道。
“下午大概15点左右,我在打电话,发现了少年从楼顶掉下。”这位男士的声音有些哽咽,沉默了片刻后说,“他是从11楼的楼道窗户跳下来的,落在了这栋楼二层位置的单元门楼板上。”
强强妈妈闻讯赶来,儿子几乎是她生命的全部,抱着躺在血泊中的儿子,她撕心裂肺嚎哭。
这个她照顾了14年的小生命,就此到达终点。
书包已经被血浸湿,里面装着强强考试成绩和排名单。生命中最后一张成绩单显示:英语94分、数学98分、语文79分;成绩排名从全年级的290多名下降到600多名。
老李始终在忏悔。他说,如果可以重来,只要孩子活着,什么名校、排名……都不重要。
强强走了,带着父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痛。
生命,不能承受之重
强强是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初一“火箭班”的学生。
呼市实验中学在官网上这样总结:呼市实验中学是呼市地区社会最满意、家长最放心、学生最向往的初级中学。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设有名师领衔的“火箭班”、“重点班”。学生小升初入学后,学校进行一次的摸底考试,考试排名靠前的学生,享有自由择班的特权,那些成绩单十分突出的学生则会进入“火箭班”。
记者试图联系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校长,终因学校放假未果。
半年前,强强妈妈煞费苦心地把他送进了“火箭班”。
妈妈形容,进入“火箭班”后神经就一直要紧绷着,稍不留神就会被淘汰。和很多孩子一样,强强参加了很多辅导课,补奥数、补英语。
每逢周末,强强会被妈妈用车接送往返在多个补班中。尽管当地教育部门多年来一直明文严禁假期补课,但各种形式的补课班从没停止过。从小学到初中一年级,强强几乎都在补课,他没有反对的理由,只有无条件服从。原因有两个:一是社会和家长的压力;二是学校和教师的需要。
“一个学生只要学习成绩好,在学校老师爱,在家里父母宠。沉重的学习压力就像索命鬼一样,时时刻刻在追逐着我们,我们都变成了机器人。快乐变得那么陌生。”强强同学的话,让人害怕。
在强强的房间,一堆堆的书本码的整齐。家人沉浸在悲痛中无法摆脱。强强的姥姥边整理着书本,边念叨着:“可好的孩子,可听话的孩子。”
网民“宝贝能行”说,孩子,一路走好!天堂没有作业,没有考试,也没有排名,那里有你祈盼的自由,你再也不用早起晚睡、没日没夜的上课和学习了。你可以干自己喜欢的事情,至少有自己的周末了,终于可以不用补课睡个懒觉了。
强强走了,带着14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
教育,不要偏离轨道
“逼子成龙”的父母、疯狂攀比的老师、迷失于升学率的学校、推波助澜的教辅产业……
不管什么原因导致自杀,一个14岁花季少年的突然离去还是引起了大家的关注。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显性文化的同时,却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等隐性文化的教育,致使学生的心理问题无法正常排解,从而形成了心理障碍,正是心理障碍导致了此次冲动型悲剧的发生。”内蒙古农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心理与组织行为研究所所长候振虎如是说。
强强走了,有人说责任在家长,更多的人谴责要命的“教育体制”。
“教育的本质不是培养成绩,而是培养人。现在,在社会民众评价的误区和社会无序的竞争中,造成了学校偏离教育本该走的轨道,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学生的幸福感偏低。”候振虎说。
“学校,应该培养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幸福,而不是在长期的苦闷教育后体验结果的幸福。”候振虎研究的学生幸福感论文中,建议素质教育真正的、深入的推进。
一位家长听说此事表示:“为了学习,我们家长都把最好的条件给了孩子。学习成绩优秀是家长共同期望的。”
“考试一次失败,不理解的目光会齐刷刷地向我射来,嘲讽的话语会蜂涌而入我的耳朵。更可怕的是父母懊丧的神情。那时,我和他们便是冷冰冰的关系。”贴吧上,一中学学生跟帖如是说。
据调查,有60%以上的中学生感到升学和考试的压力较大,而感到没有压力的学生仅为5.8%。中学生的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社会、家庭、学校、自身。现状是家长主要提供丰裕的物质生活,学校提供全面的文化教育,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比较淡薄。
痛定思痛,候振虎建议:家长“望子成龙”是可以理解的,但应改变对孩子重物质关怀,轻心理和精神照料的状态;做为学生,从小起就要培养一种适应社会的能力,要学会虚心接受别人的批评。教育者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挫折教育,对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疏导,还学生心理一片清净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