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时报》报道,因为向往“呼吸新鲜空气”,喜欢“孩子们的单纯”,老公开公司、“家里不缺钱花”的30岁重庆女教师,每周驾着宝马车从重庆城区进山村教书。“这是我想做的事情,想要的生活——虽然月工资2000元,不够油费”。
赞扬
内外兼修值得鼓掌
一听说开宝马,许多人便觉得非富即贵。的确,这位宝马女教师还真不是一般人,她完全不为金钱而工作,她把到山村小学教书当作了人生理想,她达到了工作与人生的最高境界——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也值得钦佩。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了乡村教师必定是苦哈哈的形象,并且所有人都对苦哈哈的教师掬一把同情泪。但为什么就不可以有富裕的乡村教师呢?当然,乡村教师的工资水平很低,不可能买得起宝马,但家庭富裕,能买得起宝马的人为什么就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乡村教师呢?的确有为富不仁的人,但这位教师不是,她是有理想有良知的富人,她能吃苦、不怕累,有资格做教师,凭什么要对她开着宝马当山村教师说风凉话呢?
这些年,的确有一批人先富起来了,可是有些富人还没有学会该如何在富裕的状态下生活,花天酒地,胡作非为……他们在财富观、价值观上表现得极为混乱,远没有建立起与其财富相对应的文化。他们似乎只代表着名车、名牌以及霸道的作风、慈善的缺位。
目前,国内有30多万千万甚至亿万富翁,他们中绝对有人想“内外兼修”,想在财富、责任两端同居社会高峰,这位乡村女教师就是典范,我们应为她鼓掌。我们希望更多的富人有良知、有文化,有人生的追求和梦想。否则,只有富人、没有富人文化,那这些富人该是多么可怕!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希望更多的富人加入到乡村教育的行列里来,这能给乡村教育带来希望,也能给富人生活带来希望。(朱海薇)
深思
没有宝马是否下乡
按照习惯思维,开宝马的人要么坐在高档写字楼办公,要么就什么都不干只顾打麻将、逛商场等消耗日子。实质上,这才符合主流社会价值。不过这样潇洒的生活,反而跑到乡下做个穷“教书匠”,收入甚微,甚至连油钱都不够,明显不搭调。
放着好端端的日子不过,偏偏舍家投身于留不住人的艰苦乡村教育。这是何苦呢?只能说除了逆袭还是逆袭。但对这种匪夷所思般的逆袭,该女教师有着质朴的诠释——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过想要的生活。总而言之,快乐最重要。
芸芸众生,有这种想法的大有人在,其实也是不少人想要的生活。可现实的吊诡还在于,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试想,如果换成开不起宝马抑或条件更差的教师,在物价节节高升的当下,2000元月薪不足以养家糊口,还能留守乡村教书吗?只能说不往高处走才怪。实质上,如果其家境不殷实,未必就能做到这一点。
这倒并非不支持开宝马当乡村教师,也不是反对追求个人想要的生活,更不是不提倡快乐工作。只是想告诉各位,做想做的工作,过想过的生活,甚至是快乐都是有条件的。
说来说去,个人的爱好、追求和富裕的家境条件完美结合,才炼成了受人爱戴的“宝马女教师”。简言之,有宝马开才有“倒贴油钱教书”。“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说的便是这样的道理。
谈及教育,有这么一句耳熟能详的话“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时常被提起。其实,更应该加上“再苦不能苦老师”。毕竟,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教师待遇越差,越是条件好的地方待遇越高,怎么可能留得住教师?
说一千道一万,乡村教育靠“宝马女教师”支撑不现实,唯有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才留得住乡村教师,乡村教育也才有希望。(李万友)
建议
提高农村教师待遇
毋庸讳言,新闻中说到的这位今年才30岁的张老师,无疑是一个不必为生计担忧的“富老师”。否则的话,就很难来到偏远的山村小学安心教书一年多仍不“开溜”。
偏远难行的农村小学留不住年轻教师,即便呆上一阵,往往很快就去考公务员,或是换到条件好些的其他地方。倘若没有像“宝马女教师”那样的殷实家境,换了谁都得认真面对在教学条件及薪水待遇上的“双重考验”。不是说喜欢“没有比较、没有奢侈品,只有快乐工作、快乐生活”的年轻教师十分稀有,而是讲,要做到“宝马女教师”的可持续复制,必须要有乡村办学标准的政策优待与倾斜。
让更多的年轻教师热衷往乡村和山区跑,显然已过了“不为三斗米折腰”的片面宣扬精神鼓励之年代。只有让愿意留在基层一线的教师,即使“车来车往”,也能维持一种“体面的生活”,“宝马女教师”的可敬之举,才不会成为难得一见的孤立个案。
这种思维,要说也算不得什么“异想天开”。知名学者熊丙奇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如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在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其收入都要高于城市学校教师;道理十分简单,只有乡村学校教师的待遇更高,才可能吸引城市教师去任教,并让教师轮换制产生长久的生命力。
“宝马女教师”理应可持续复制。而复制的动力则在于,一要把“均衡教育”进一步落到实处,显著缩小教育投入的城乡差别;二要勇于变革,让选择到最艰苦地方工作的老师,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实惠与照顾。当教育事业的“苦”与“甜”,得到了有机协调和统一,“宝马女老师”现象的常态化、潮流化,也就为时不远了。(司马童)
延伸
质疑折射信任危机
如今,城市的学校越来越庞大,乡村的学校越来越萎缩。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的各种资源和条件上的落差以及家长对教育要求和教学环境期望值的不断增高,许多孩子纷纷转入了城里的学校;不少老师也向往城市的繁华便捷,想方设法地往城里调。在“空壳”与“衰败”成为乡村学校标签的今天,女教师开宝马去农村教书,工资不够油费的新闻,在令人惊诧和温暖的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争议。
无论什么样的事件,最不缺的就是质疑。一些网友认为,这只是一场作秀而已。有钱人经得起折腾,不用考虑养家糊口的问题,可以跟着感觉走,怎么乐呵怎么做,没事装装高尚,也不过是一时兴致而已。但更多的网友对这些质疑相当反感:总有一些人,心理不那么美好。自己不愿意做善事,也见不得别人做善事;如果做善事都要挨骂,谁还肯见义勇为,无私奉献呢?
再次强调,张老师是被随机分配到乡下学校的。学校简陋破败,教室漏雨,寝室窗户的玻璃都掉了。她自己动手用铁片补门,用纸当玻璃,在这个很难留住老师的学校里整整呆了一年,随后,又调往了离这所学校二十分钟路程的另一所小学。但很快就有眼尖的网友发现,张老师穿的衣服是burberry品牌的。这不觉令人发笑。为什么对于一个简单生活,单纯想做好工作的女人,不去关注她的付出和努力,而总把眼光放在消费上呢?每个人的消费都是量力而行的,她花自己的钱,买自己喜欢的品牌,有错吗?
这个世界上,丝毫不缺有钱人和名牌。最缺的是信任和由衷的赞扬。开着“宝马”的张老师,被质疑为作秀,答案很简单,若不是嫉妒,就会是缺乏信任。千万别让“质疑”的目光,粉碎了他人奉献的勇气。(张世辉)
■三言两语
●我要是天天开宝马车我也能为了兴趣工作。——珍希
●有人工作为了生存,有人工作为了兴趣。
——赵鹏
●富人的楷模。
——鲁梅枝
●归根结底,在于下乡支教满足了她特定的精神需求。
——张丹
●这种人肯定能教出好学生来。
——姜涛
●老师需要的不只是赞歌。
——王石川
●世人常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种道德赞许深入人心,但只给老师戴上高帽,而缺乏实际的物质激励或保障,显然是不公平的。老师也要养家糊口,也需要过日子,如果他们只收获赞美,而过不上有保障的生活,怎会安心教书育人?
——王飞
●她家经济条件好那是她运气好命好,坚持来乡村教学是她心好。
——李云杰
●万州妹子威武霸气。——景山行
●开宝马的总算出来正面新闻了。
——马俊
上一篇:李天一案4处监控视频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