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2015>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遗文萃 > 正文

岛城两项非遗挂上国字号 螳螂拳创于战国

来源:早报 作者:徐栋 2014-12-11 13:31:55 字号:A- A+

    早报讯 近日,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青岛共有两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这两个名录,分别是胡峄阳传说和鸳鸯螳螂拳。加上已经入选的崂山民间故事、柳腔、崂山道教音乐、孙膑拳等项目,青岛共有13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千难万难不离崂山”,这是青岛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那么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他就是即墨县流亭人(今城阳流亭)胡峄阳。他精通周易,料事如神;饱读诗书,留下数部著作,因他结合天文地理、人间万象研究《易经》,推测天道人事多有灵验,在世时已被民众视为“活神仙”,产生了许多有关胡峄阳的神奇传说。

    鸳鸯螳螂拳正式入选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鸳鸯螳螂拳第四代掌门人的孙丛宅老人,无疑是最高兴的一个。78岁的他面色红润,声音洪亮。孙丛宅告诉记者,他自9岁起开始练武,到现在已习武近70年了。

    据孙从宅介绍,螳螂拳是由战国时期的白猿所创,至今已有2700余年的历史。鸳鸯螳螂拳以阴阳结合、内外双修为哲学底蕴,以左右对称拳法为标志,如同鸳鸯成双入对、形影相随一般,故冠以“鸳鸯”之名。合于“螳螂”者,不在象形,而重在取其迅猛手法精妙多变之意。(记者 徐栋)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