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26日至27日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国家海洋局与山东省人民政府在论坛开幕式上签订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共建协议,标志着东盟与中日韩(10+3)在海洋领域的合作平台正式启动建设。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是中国“一带一路”建设规划优先推进项目,由国家海洋局统筹协调,依托山东省建设。去年12月,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暨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规划(2015—2020)》,明确提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以青岛市为核心,在青岛西海岸新区设立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总部。
青岛西海岸新区工委书记王建祥介绍,青岛西海岸新区将依托2018年投入使用的中铁·青岛世界博览城筹建东亚海洋合作交流中心,这个博览城将成为东亚海洋合作平台永久性会址和标志性建筑。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主要任务是,在海洋经济、海洋科技、海洋环保与防灾减灾、海洋人才与文化等四大领域,推动东盟与中日韩(10+3)开展多层次合作。
国家海洋局就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建设,提出了3点倡议:一是积极构建东亚海洋合作伙伴关系;二是积极推动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的建设与发展;三是积极开展海上务实合作。
东亚海洋合作平台黄岛论坛还举行了东亚工商领袖峰会、东亚港口联盟大会、东亚文化艺术展、东亚商品展和东亚海洋高峰论坛等活动。在论坛上,与会专家认为,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基础优势明显,海洋经济在国内生产总值占比稳步提升,已成为东亚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据了解,虽然全球经济复苏缓慢,金融不确定性增加,但东亚地区经济发展总体保持上升势头。随着全球主要海洋产业出现重心东移的趋势,海洋经济已成为东亚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一些东亚国家海洋经济占GDP的比重已达15%至20%。
首先,东亚地区已成为全球海洋渔业的主要生产区域。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数据显示,世界前十大渔业生产国中有一半来自东亚。其次,东亚地区航运能力稳步提升。与东亚地区经济长期强劲增长相伴的是,世界前六大航运国家中,有五个来自东亚地区。第三,中国、韩国、日本保持世界三大造船大国地位。据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1月至6月,三国造船完工量占全球总量的93.9%。此外,海洋科研和产业化发展进程也取得新进展。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曙光介绍,中国、日本和韩国率先在东亚地区建立了世界级规划、建设和运行标准的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及其产业化中心。
加强合作与追求共赢将助力东亚共享“蓝色经济”新机遇已成为各方共识。与会嘉宾认为,东亚区域间海洋经贸结构化差异明显,具有较强互补性,应重点从加强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海洋科技交流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深化东亚海洋经济合作。
刘曙光表示,海洋产业转型与各国经济发展关系更为密切,未来应通过大力发展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生物医药、海水综合利用、现代海洋旅游、海洋信息服务、涉海金融等产业提升海洋经济整体实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研究员侯保荣表示,海洋科技创新全球化“倒逼”东亚国家海洋科技交流,海洋人才培养及信息合作势在必行。应充分发挥东亚海洋合作平台资源优势,加强在各国自主产权基础上的海洋科技交流与蓝色高级人才国际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