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头条 > 正文

青岛科技强市蓝图:高新企业5年后2000家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孙志文 2016-11-17 15:52:45 字号:A- A+

    青岛新闻网11月17日讯(记者 孙志文)今天下午,青岛新闻网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十三五”青岛市科技创新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于近日由市政府正式印发。根据规划目标,到2020年,青岛R&D投入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84%提高到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4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964家提高到2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由89亿提高到200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3件提高到2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339件提高到1000件,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

    战略部署:大力发展“四个十”

    《规划》在深刻把握国内外科技创新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立足青岛需求,对接国家目标,着眼未来挑战,对我市“十三五”时期科技创新发展布局和战略重点做出了规划部署,主要体现在“四个十”:

    靶向产业发展,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围绕高速列车、虚拟现实、精准医学、海洋生物医药等十大领域和方向,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大力提升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能力。

    着眼未来产业,超前布局十大科技创新中心——重点围绕脑科学、量子信息、无人技术等领域和方向,集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培育未来产业。

    强化科技服务,建设十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重点围绕技术转移、创新孵化、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领域,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

    优化创新生态,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重点围绕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高端人才引进等重点工作,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积极打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发展目标:2020年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

    整个《规划》共十大部分,并明确了“十三五”时期我市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指导思想是:以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主线,着力推进高端资源集聚、高端服务提升、高端产业培育和高效体制改革,加快形成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加快建设“三中心一基地”,建成特色鲜明的创新之城、创业之都、创客之岛,为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主要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R&D投入占GDP比重由2015年的2.84%提高到3.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由41%提高到46%,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由964家提高到2000家,技术合同交易额由89亿提高到200亿,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由13件提高到25件,PCT国际专利年申请量由339件提高到1000件,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方面走在全国前列,率先建成特色鲜明的科技强市。

    重点任务是:立足发展需求,对接国家目标,应对未来挑战,重点建设十大科技创新中心、布局面向未来产业的十大科技创新中心、搭建十大科技服务平台、实施十大科技创新工程,全面提升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解读《规划》关键字>>>>

    增强创新源头供给

    聚焦未来五到十年可能产生重大变革的前沿技术,塑造青岛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竞争新优势。围绕国际科技前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支持战略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积极承接国家重大科学计划(工程),加快建设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等国家重大创新平台,争创青岛国家海洋科学中心。

    培育新兴产业策源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新材料、生物技术、新能源、数字创意等领域,全链条部署先进轨道交通装备、石墨烯、智能机器人、大数据及云计算、增材制造(3D打印)、新能源汽车、重大新药创制等一批重点专项,构建贯通基础研究、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到应用示范的纵向创新链与横向协作的产业链,孵化和培育一批新兴产业,发展科技服务业新兴业态,构建结构合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以技术的群体性突破支撑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发挥科技创新在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围绕重大疾病、大气污染、食品安全、交通拥堵、健康医疗等重大需求,实施精准医疗、环境生态治理、水安全等重点专项,通过应用示范带动一批关键技术的突破,推动一批先进适用技术成果的应用,提高城市人口健康、防灾减灾、管理治理水平与能力,提升民生福祉。

    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实施众创空间倍增计划,引导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新型研发组织等多元主体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打造特色创新孵化集聚区。通过“靶向”精准政策引导,梯度培育初创期、成长期和壮大期等各类科技型企业,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释放新需求,创造新供给,加快培育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

    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创新,围绕我市重点产业创新需求,优化配置创新资源,加强创新创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与培养,集聚高端创新资源,积极融入国际创新网络,整合创新链条,提升统筹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的能力,构建开放合作新格局。

    统筹区域创新布局

    打造“一谷两区”三大科技创新核心区,引领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构筑滨海创新创业带,建设崂山“中央创新区”、市南前海海洋创新与文化创意、市北先进材料、李沧现代制造等5个特色创新创业群落,推动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载体建设。建设城阳、胶州、即墨、平度、莱西等北部创新拓展区,打造特色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

    建设知识产权强市

    推进国家首批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打造东北亚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立知识产权交易市场,设立知识产权运营基金,引导社会资本投资设立专业化知识产权运营公司。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与行政保护的有效衔接,探索建立行政调解司法确认机制,支持仲裁机构强化知识产权争议仲裁功能。

    提升创新治理能力

    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政府主要抓战略、抓规划、抓政策、抓服务,调动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科技创新。改革项目经费管理、人才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制约因素,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发展制度,最大限度释放人的活力。改革科技资金投入方式,促进科技资源与金融资源有效对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高端智库建设,发挥其对创新决策的支撑作用。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中石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