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言不合逼你抽烟
校园食堂小口角竟引发“组团”围截欺凌 校园暴力“放学后高发”引关注
被扇耳光的网传视频。
又见校园暴力。上周六下午,佛山罗村高中一名高二学生纠集了五六名同学,在校外截住一名高一学生,扇了他两巴掌,事后还“劝”其抽烟。整个过程被拍下视频。校方称,目前打架双方学生都已回校上课,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作相应处理。
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从2008年佛山出现首起学生暴力视频至今,佛山至少有13宗这样的学生暴力视频在网上流传。而这些事件,全部发生在校外。根据一份调查显示,85.5%的校园暴力多发生在放学后,而实施暴力的学生,不少有辍学的背景。那么,面对校园暴力,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视频:
一巴掌扇学生脸还问“爽不爽”
上周六下午,两段小视频从微信朋友圈流出,顿时引发热议。记者从视频看到,在一个小巷子的墙角,一名身穿校服的学生坐在地上,五六名学生模样(其中三四人穿校服)的青少年将他团团围住。
这时,发生了令人惊愕的一幕。一名同样身穿校服的青少年,蹲在该学生旁边,扬起左手,“啪”一声打了该学生一个耳光,“不爽就让你看到爽!爽不爽啊?”而在另一段视频中,“抽支烟,合个照!”其中一人拿出打火机,给该名学生点烟,其他人则发出戏谑的笑声。
记者随后从被打者家长处获悉,打人者和被打者同属罗村高中,前者读高二,后者读高一。“打人的起因,是因为该高二学生与人争执时,被打的学生刚好在现场围观,事后被认出来。”该家长表示,该学生还让被打学生说出其他围观的高一学生,并扬言“要教训他们”。
学校:
高二学生纠集五六名同学掌掴一名高一学生
记者来到罗村高中,就打人事件采访了分管德育工作的姚副校长。他表示,事件发生后一天,他们才得知相关情况。“事情发生后,学校第一时间找到相关学生及家长,了解事情的经过,及时安抚被打学生及家长。”
据介绍,11月19日,学校放学后在校园附近发生一起学生冲突,起因主要是上周高二一李姓学生与高一一方姓学生在饭堂吃饭时因争抢座位发生口角,周六放学时高二李姓学生纠集五六个同学在校外截住高一方姓学生,打了对方两巴掌事后劝对方抽烟,并说事情到此为止。校方称,双方纠缠了一会,没有继续发生冲突,事件中没有学生受伤,整个过程有同学拍下视频。
目前打架双方都已回校上课,学校将根据相关规定作相应处理。“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校园的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杜绝类似事件发生。”该副校长说。
调查:
实施暴力的学生中不少有辍学的背景
2013年一份佛山校园暴力的调查显示,7.81% 的学生自称曾遭受过校园暴力,而85.5%的校园暴力多发生在放学后。有学校老师指出,部分学生参与校园暴力的原因,是希望通过暴力行为建立或者巩固自己在朋友圈的地位,还有的学生是模仿网上的暴力视频。
“很大程度上,校园欺凌的问题还是出在家庭上。”有研究学者指出,调研中发现,许多施暴的孩子有着相似的家庭背景:或是家境优越,认为不管出了什么事,家长都可以摆平;或是家境恶劣,自己也有过被父母暴力对待的经历。孩子的成长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家长处理问题的方式,往往会引起孩子的模仿。
记者从发生在佛山有据可查的这些暴力视频实施者的身份背景了解到,实施暴力的学生,不少有辍学的背景,而家庭成长环境对这些学生的影响也很大。在记者接触过两个暴力视频的采访中,其中一个视频中的打人者来自离异家庭,而另一个打人者则是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平日在家庭教育方面可能存在缺失,孩子管教不严,在遇到问题时想到采取暴力的方法去解决。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几宗案件中也存在。
心理专家:家长应加强与子女情感沟通
若暴力伤害正在发生,学生该如何应对?国家心理咨询师邓赞朋认为,学生首先要学会保护自身人身安全。“必要时可以先服软,例如向对方先道歉,说明白自己的想法和原因,一味地逞强很容易引来对方拳脚相加。”邓赞朋称,如果对方已经下定决心滋事,实在逃不掉可以想办法给对方震慑,例如告诉对方自己的父母正在过来的路上,或者自己会将事情告诉校长、老师,甚至会报警。
被殴打的受害者如何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呢?邓赞朋表示,学校的学生、老师及网友首先应降低对事件的关注度,而家长平时也要对其多点关心和劝慰, 及时将其从事件的负面影响中拉出来。
校园暴力伤害事件屡见不鲜,且有加剧的趋势,对此,有何办法来干预校园暴力?邓赞朋称,在干预校园暴力方面,目前欧美一些国家主要使用三级预防策略,相关经验值得国内学校借鉴。“学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交往技能,家长则要加强与子女情感沟通交流。同时,老师、家长应注意留意一些早期的警告信号,比如孩子最近表现是否反常、是否无故发脾气、言语中是否流露负面情绪等。”他说。
举措:对中小学生校园欺凌暴力要做到及早预防
日前,教育部联合中央综治办、最高法、最高检、公安部、司法部等9部门出台《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切实防治学生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这是继今年5月国务院部署校园欺凌专项治理后,再次集中力量向校园暴力说“不”。(记者 李贤 陈昕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