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建军90年法院法官> 2 > 正文

青岛中院民一庭法官:杨保国

来源: 作者: 2017-08-01 16:03:19 字号:A- A+

    52岁,可能是一些人放弃追求准备退休的年龄,但在青岛中院民一庭法官杨保国看来,却是心无旁骛工作的最好时光。得益于在部队时养成的好习惯,他每天早上7点左右就来到法院,看一会儿书之后开始研究案情撰写判决书。从17岁参军时的农村娃到军事检察院副检察长,从替战士站岗的排长到公平正义的守护者,杨保国一直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守时守规,不断学习,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他爱岗敬业,勤勤恳恳,他为人低调谦和,团结同事,他是耕耘在审判一线的“老黄牛”。

    ■从农村青年到副检察长

    1982年10月,老家聊城的杨保国应征入伍,那一年他17岁。从农村来到部队的大熔炉,杨保国不仅增长了见识也得到了锻炼,时间不长他就学会了开车,还凭借自己出色的文笔承担起连队的文书工作。

    1984年,杨保国考入了原长沙工程兵学院,学院毕业后,他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部队干部,被分配到某部工兵团任排长。杨保国所带的战士家里遇到什么难事都会找他商量,其中有些问题涉及到法律常识。在查阅资料帮战士解答问题的同时,杨保国对法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给自己定下了今后从事法律相关工作的目标。

    从此以后,他总是挤出时间学习法律知识,并先后取得了法律专业大专和本科学历。每天除了工作还要抽时间学习,生活紧张而充实。杨保国说,既然定下了目标,自己就要努力去实现。有一年大年三十的晚上,电视机里正在播放春节联欢晚会,连队干部都聚在一起观看,但杨保国却主动要求替战士值班,并利用这个时间听磁带学习法律。苦心人天不负, 1995年,杨保国被调入军事检察院工作,先后任检察员、副检察长。1999年,杨保国考取了律师资格,并取得了律师执业证。2003年任某团副政委。

    ■业务多面手苦学不辍

    “在部队生活的20年里,使我懂得了一个道理,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认真真,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不求最好,只求更好。以平常人的心态,以工作无止境的思想境界去扎实工作,完成任务创造事业,真正对得起个人的良心,对得起自己的责任和职责。”杨保国说,部队多年的培养教育养成了他较强的纪律观念和制度意识,工作中能够保持部队好的传统和作风,诚实做人,扎实做事,吃苦在前,雷厉风行。工作中说话办事讲原则,坚持从大局出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 2006年转业到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工作以来,杨保国先后在民五庭从事婚姻家庭纠纷、人身损害纠纷案件审理;在刑二庭从事职务犯罪、经济犯罪案件审理;在审监庭从事各类民商事案件的审理,涉及公司法、合同法等多个部门法的适用;在民一庭从事涉房地产纠纷、建设工程纠纷及各种劳动争议纠纷案件的审理。10年来,在每个工作岗位上他都能认真学习,不断思考总结,把握规律,从程序法到实体法的适用,从证据的审查判断到事实的认定,均做到了一丝不苟,确保了办案质量,圆满完成了各项审判工作任务。在审判员工作岗位主办各类案件1500多件,所办案件无发改,无上访信访事件,圆满完成了审判工作任务和其他各项工作。荣立三等功一次,多次受嘉奖,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做善良人,做好法官

    当事人到了法院,为的是要一个公正的判决,但案情纷繁复杂,有些时候法律往往无法消解矛盾。认识到这一点的杨保国时刻提醒自己,做一名好法官要有一颗良善之心。在一起民事纠纷当中,原、被告是父女关系,父亲张某已经80多岁了,女儿也已经50多岁。张某在老伴去世之后再婚,和现在的老伴住在一起。这次他起诉是为了让女儿将居住的房屋腾退出来,自己要卖了房子看病。房屋的产权证上尽管是张某的名字,但张某的女儿一直在此居住,而且其女儿身体有严重的残疾,女婿的眼睛也不好,如果张某将房屋收回,女儿一家将无处安身。一审法院审理后未支持张某的诉讼请求,张某又提起上诉。杨保国在审理这起案件后认为一审法院的判决并无不当,应该予以维持。但简单的“驳回上诉,维持原判”并不能将矛盾解除,杨保国在撰写判决书时下起了功夫。他从父亲对子女的舐犊情深谈起,建议父女二人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父亲不应让女儿无家可归,而女儿也应该经常探望父亲,尽到自己的孝心。父女二人看到判决书后都表示服判息诉。在民一庭做审判员以来,杨保国审理了不少劳动争议的案件,看到有些劳动者不懂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都很着急。当事人刘某是一位老实忠厚的劳动者,他在一家食品厂工作到快10年时,被厂里的人事部门劝说和另一家相关的工厂签订了劳动合同。而在第二家工厂工作了一年多之后,对方和刘某解除了劳动合同。刘某在索要劳动补偿金时遭遇了“踢皮球”,第一家工厂说已经和刘某解除了劳动合同,跟他们无关,而第二家工厂只肯赔偿一年的补偿金。杨保国在审理时发现,这两家工厂尽管挂着不同的牌子,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实际上法人代表都是同一个人。而且在换工作时,并非刘某自愿,而是被工厂给“忽悠”了,这两家工厂的做法有规避法律的嫌疑。基于以上事实,杨保国判决两家工厂补偿刘某两万余元。刘某对这个结果非常满意,工厂对此也心服口服。

    “我在部队的时间长,对人民群众有很深的感情,所以在审理案件时都会考虑到这些因素。”杨保国说,做法官,刻苦钻研法律知识,不断学习都是应该做的,除了业务知识,还需要有一颗良善之心。

    “做善良人,做好法官”,这是杨保国给自己的寄语,也是他最坚定的信念。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党政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