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17载坚守在平凡岗位,以磐石般的定力实践着一位法律人的梦想和志向,坚守着一名法官的公正与忠诚,他就是青岛中院民二庭法官朱见晓。1985年,朱见晓以高分考入军校,成长为一名海军军官,在舰艇上工作,最痛苦的就是晕船,但他总能克服困难出色地完成各项工作和任务。在部队工作之余,朱见晓取得了法律专业的本科文凭。转业到法院工作以来,一直勤勤恳恳,无论是在立案庭负责信访工作,还是审理商事案件,他都认真负责,勇于担当,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默默奉献和对平凡的坚守,是朱见晓最真实的人生写照。
■登舰服勤先“挑战”晕船
1985年,朱见晓从平度一中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被海军广州舰艇学院基层指挥专业录取,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说起自己当年的选择,朱见晓笑着说,是因为当年觉得海军的白色军装非常漂亮,正好有一位军校的老师来招生,自己就选择了这所学校。
从北方到南方,初到学校的朱见晓就见识了广州的高温和多雨,而随后开始的军训就在这样酷热的环境下开始了。三个月的军事训练,无论是艳阳高照还是大雨倾盆,始终没有停止,皮肤被晒得黝黑,心中却升腾起一种自豪。
1989年,朱见晓大学毕业,分配到海军北海舰队青岛基地练习舰大队,任观通长,负责舰艇的观察和通讯,承担着上传下达的工作,相当于舰艇的“眼睛”和“耳朵”。初上舰艇,朱见晓就开始晕船,经常感觉天旋四转不说,还不断地呕吐,吃饭也没有任何胃口。“说来也奇怪,我一旦工作起来就忘记晕船这回事,闲下来就晕得很厉害。”朱见晓说,尽管自己身体不适却丝毫没有影响工作,一直坚持在一线。随着舰艇工作的时间越来越长,晕船也终于被克服,因工作需要,自己随着舰艇基本走遍了祖国的沿海边疆。1997年参加海军机动三号演习,到达了南海西沙群岛永兴岛。
在部队工作期间,朱见晓没有放弃学习和充实自己,他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取得了山东大学法律专业大专学历,之后又取得了本科文凭。在部队工作期间,他利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参加了部队的普法活动,为战友作过咨询,写过诉状,为干部战士讲过婚姻家庭法,军人违反职责罪等课程。在朱见晓的带动下,部队里有一批人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他还鼓励一名只有初中文化水平的志愿兵取得了山东大学法律本科文凭,现在这名战士事业发展很顺利。
■信访工作的“情理法”
2000年,朱见晓转业到青岛中院,先在立案庭工作,从事信访及申诉复查工作,主要是复查申请再审的案件,应付突发信访事件,参加信访值班。在此期间,他多次去北京、济南值班,好几年的中秋节、小年、元宵节等节日都在值班中度过。
来信访的当事人往往情绪激动,朱见晓面对来访人员从来不着急,因为他知道,来法院上访的群众都是带着情绪来的,你再跟他们针锋相对,岂不是火上浇油?朱见晓认为,信访工作最需要耐心、诚心、热心和细心,有了这“四心”,才能让来访的群众心平气和、息诉罢访。细心倾听,耐心疏导,认真督办,即使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一张笑脸,一片诚心,也能使来访者心灵得到安慰。
曾经有一位老太太,大老远从平度农村来到青岛中院信访室,反映自己赡养费的问题。原来,老太太的儿子不赡养老人被母亲告上法庭,平度法院审理后判决儿子每月要支付母亲赡养费和粮食等。但判决以后,老太太的儿子却没有积极履行判决。老太太不懂申请执行的程序就大老远跑到青岛来。朱见晓看到老太太年纪这么大了,先是好言安慰,然后马上打电话给平度法院,希望能够尽快帮助老太太执行。经过后续跟访,案件得以很快执行到位,老太太也不再上访。
朱见晓说,信访工作包含着“情理法”,不仅要讲法律还要考虑到人之常情等各种因素。面对当事人首先要学会换位思考,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要求,然后从情理法多个角度帮助他们分析,能解决的问题尽量解决,不能解决的也要讲清楚。
■不怕吃苦,勇挑重担
在法院工作期间,朱见晓于2002年参加第一届全国司法资格考试并顺利取得了司法资格证书。考虑到审判经验的欠缺,经过申请和组织同意,朱见晓于2007年9月转入民二庭任助理审判员、审判员至今。
在审理案件过程中,朱见晓努力弥补自己业务方面的短板,认真熟悉审判流程,学习审判技巧,探讨商事审判规律,将自己长期从事信访工作的经验、教训应用到审判实践中,努力提高案件质量、完善审判细节。他对当事人一视同仁,认真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尊重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居中裁判,维护司法文明,做到案结事了、定纷止争。
在审理公司法有关案件过程中,朱见晓认真研读法律,吃透精神,并通过到律协讲课等方式将公司法的精神传递给企业负责人,从而避免股东间的矛盾纠纷,保证公司合法规范地运行。
在裁判文书制作中,朱见晓非常注重逻辑性、说理性,针对性,注重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有机统一,较好地完成了商事审判任务。近三年来完成商事案件审理近二百余件。在2016年省高院组织的案件评查中,朱见晓主审的一件案件的判决被评为优秀法律文书,年底所写的一篇裁判文书被省高院评为优秀法律文书。
部队多年培养,让朱见晓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可能是在海上遇到过的大风大浪多了,所以也养成了自己碰到事不怕事的性格。”朱见晓说,自己在工作中绝不拈轻怕重,苦活累活都是主动承担下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军旅生涯镌刻在他生命中的沉稳大气和坚毅品格,令他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