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工作是“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最后一个环节”,从事执行工作十余年的青岛中院执行二庭副庭长刘常青对此深有感悟,每每接到当事人急切的电话,看到债权人收到案款后激动落泪的场景,他深感自己重任在肩,须臾不敢懈怠。为了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当事人的权益,刘常青在追寻公平正义的道路上,始终不忘初心,夙夜在公,用忠诚、敬业、奉献诠释着一名执行法官的职责和担当。
厚积薄发、争当先锋
1985年,刘常青从胶南二中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工程学院,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由于高中阶段学校实行的就是军事化管理,刘常青到军校后无论是体能训练还是学习生活都比其他同学适应得快。
刘常青在大学期间学习的是油料储运专业,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驱逐舰一支队,负责油料的储运工作。在部队期间,刘常青认真研究业务,工作积极主动,表现优异,工作之余还经常参加部队组织的演讲比赛和辩论赛,获得多次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历任副连长、连长、副营长、营长、副团长。
十几年的部队生涯锻炼了作风、磨炼了意志,使得刘常青的个人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刘常青说,部队给他最大的影响是形成了自己敢于担当,不怕吃苦,干事在前的作风。
2002年,刘常青转业到青岛中院民五庭工作,尽管在转业前他曾经参加了中央党校的法律自学班,但真正开始接触法律实务,还是让他感觉有些吃力。在当书记员期间,他工作之余不断学习,终于在2005年通过了司法考试。2007年3月,刘常青被调到青岛中院执行局执行二庭工作,多年的积累使他一到新的工作岗位就开始发光发热,自2008年开始,连续4年结案量、执结率、执行到位率都是全庭第一名,并在2012年被任命为执行二庭副庭长。
钻研业务,讲究工作艺术
刘常青在工作中始终保持热心、细心和耐心,能认真为当事人着想,真正体会债权人的焦虑。“法官一年办很多案件,可能对案子中标的额的大小已经司空见惯,但是对于当事人来说可能是半生的积蓄,是天大的事。”刘常青说,工作中一定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所以他的电话总是24小时开机,无论什么时间当事人打来电话他都会接听,即便是不方便接听,他也会给对方发个短信或者简短回复,等有时间时再打过去。
除了急当事人所急,想当事人所想,刘常青接手案件后总是积极想办法,拓展思路,坚持严格执法,讲究执行艺术,本着有利于执行,有利于当事人权益,有利于维护法律尊严的原则,创造性地开展执行工作,所执行的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超期限问题,赢得当事人赞扬和感谢,做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执行海泊河改造工程系列案件中,刘常青积极工作,多方协调,使得5件12人常年集体上访案件得到解决,执行到位560万余元案款及时发放给12名申请执行人,有的申请执行人当场激动落泪。
从事执行工作10年来,刘常青共执行结案663件,结案标的318717万元,到位金额253465万元,结案率100%。所执行的案件,没有发生一起超期限及重大信访问题。担任副庭长期间,分管审查恢复执行及涉执信访工作,共审查恢复执行案件1000余件,群策群力,化解、妥善处置了多起重大信访和矛盾突出案件。
2005年到青岛中院工作以来,刘常青多次获嘉奖,两次获评优秀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两次获评办案能手、廉洁勤政好法官,荣立三等功两次。2014年、2016年两次获评市优秀法官。
一天接120多个工作电话
早上8点到法院,先打开电脑中的网络查控系统,看看有没有新的财产线索,如果有线索马上采取行动,查扣、拍卖、送达,每天忙得连轴转,这就是刘常青的工作日常。
执行案件程序复杂,先要查找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发现线索后进行查扣,然后进入评估拍卖程序,还要查询该财产有没有抵押和首封,如果是房产,要查询是否有租赁的情况。有时十几个案子一起启动拍卖评估,光是法律文书送达就是很大的工作量。
同事眼中的刘常青总是风风火火忙忙碌碌的样子,一天工作下来几乎没有一刻休息。除了日常工作,刘常青的手机隔一会儿就要响起,基本上都是当事人打来的电话,有的是提供案件线索,更多的是急切地想要知道案件的进展。刘常青每个电话都会耐心解答,能解决的问题马上解决,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接了120多个电话。
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周强院长提出了“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问题”的时间表,这是向执行难全面宣战的“集结令”、发起总攻的“冲锋号”。随着限高令、悬赏执行、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曝光等举措的施行,不少被执行人感受到了压力,自动履行了义务。但也有一些被执行人采用转移财产等各种手段躲避执行,这就需要执行法官和他们进行斗智斗勇,查扣财产时也是分秒必争。有一次刘常青出差在外,突然接到一个当事人电话,说是找到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了,如果不尽快行动,很可能财产就被转移走。刘常青马上给在家的同事打电话,让他协助将财产查扣。
身为副庭长,刘常青还分管庭里的信访工作,做这项工作他有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是认真地倾听,只要你表现出真诚,当事人一般会表示理解,然后再给他讲法理,帮他分析哪些是可以获得支持的,哪些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刘常青说,他接待的信访当事人都对他十分信任。“其实工作也和人际交往一样,只要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对方是能够理解的。”
司法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而执行工作则是最后一个环节,为了最大限度保护债权人的利益,维护司法权威和社会公平正义,刘常青始终义无反顾,勇于担当、开拓进取,为了切实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而努力奋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