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与金融,是政府调控宏观经济的杠杆。近年来,即墨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城、争当全省区域发展排头兵、打造支撑青岛未来发展重要一极的目标,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和产业基金作用,灵活运用财政引导和金融调控两种手段,有力推动县域经济向更高层次跨越提升。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10万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05.1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045亿元,综合经济实力持续走在山东省县域前列,在中国社科院、工信部发布的全国县域百强榜单中均位列第9位。
一、突出财政引导作用,发挥社会资本叠加效应。即墨高度重视金融调控对县域经济的助推作用,加强顶层设计,强化具体措施,研究制定了《关于实施“333”金融与产业发展计划的意见》,确定“十三五”期间争取全区金融机构达200个、境内外上市挂牌企业达200家、产业基金规模突破200亿元、财政公共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的4个“200”目标。
一方面,充分发挥财政扶持资金引导作用。统筹各类财政资金,引导和扩大社会投入,放大财政与金融、社会资本的融合效应。设立首期1亿元的产业引导母基金,按照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暂行办法组建科技、汽车、航空等多支产业投资子基金,积极开展股权投融资业务,优先支持先进制造业创新发展。截至目前,累计通过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达12亿元,已落户和即将签约基金21支,管理基金规模达120亿元,新增税收3000万元。
另一方面,探索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立足财政管理服务,积极做好PPP投资申报,鼓励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事业投资运营。2016年以来,累计争取中央财政预算内投资560万元。在此基础上,推动开展“森林公园”“童装小镇”等数个PPP合作项目,启动“政府+市场”运作模式,进一步扩大了基础设施供给规模和效率。
二、突出金融杠杆作用,放大金融实体拉动效应
银企对接支持实体经济。积极组织融资对接专题会,引导金融机构为重点工程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去年以来,全区金融机构累计为重点区域和项目建设提供贷款支持达183.5亿元。推动青岛农商行、张家港农商行、日照银行等设立小微金融专营机构,加大对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力度。截至9月末,全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232.1亿元。
引高引新丰富金融业态。加强金融机构引进、金融资源整合力度,扩大信贷规模和保障体量,并以6700万国有资金入股设立青岛市首家政策性担保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进一步壮大地方金融机构实力。截止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达到110家,存款余额917.1亿,贷款余额892.3亿元。全区地方金融组织发展到17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5.7亿元,融资性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1.4亿元,资本管理公司累计投资4.4亿元,有效保障了经济发展需求。
突出重点支持优势产业。“十三五”期间,每年设立专项资金1亿元,充分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先导作用,推动即墨制造向即墨智造转型升级,培育新型经济形态。其中,吸引社会资本投资1.33亿元建成的互联网工业示范平台,合作成立2亿元产业引导基金,定向支持互联网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和扶持初创期、成长期企业发展。目前,已入库52家企业,撬动企业投入16.2亿元进行智能制造改造。
三、突出资本市场作用,放大现代金融倍增效应
借力金融要素资源,提高发展内生动力。结合青岛蓝谷、汽车产业新城、创智新区等重点区域产业项目实际,大力发展综合服务型金融平台,为企业投融资业务提供系统化服务。加强政企互动、银企互信,通过银行贷款、银团授信、股权投资等方式和发行政府债券、政府投资基金等形式,对存增量项目基础设施建设、战略新兴产业项目给予资金支持。
推进债权股权投融资,活跃金融资本市场。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知名企业支持的方式,积极开展股权投融资工作,为扶持战略新兴产业初创、涵养上市资源。按照“储备一批、股改一批、辅导一批、上市一批”的思路,培育多层次上市梯次。加快推进规模化以上企业股份制改革进度,落实相关财政政策兑现,促进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新技术企业改制上市,稳步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规改股、股上市”,使企业借助资本市场做强做大。目前,全区已有上市公司4家,新三板和区域性资本市场挂牌企业104家,金融示范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
积极探索融智创新,推进区域经济创新发展。引导辖区内企业加强银企联动与互信,建立金融与先进制造企业走出去协同发展机制,打造开放合作的发展模式。通过打造出口信贷、项目融资、金融租赁等多元化结构性融资产品,推动企业融资成本降低和对外贸易投资便利化。将传统业务与先进投行业务有机组合,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和产品,帮助企业降低交易成本,优化财务运营,提升股权价值。(鞠朝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