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征集活动中,“青岛西海岸新区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从众多参评案例中脱颖而出,被评为“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山东省共有4个地区获此荣誉,西海岸新区是青岛地区唯一获此殊荣的区市。
“2015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优秀城市”……西海岸新区连续3年在社会治理领域获全国表彰,荣誉的背后,西海岸新区是如何走出一条全国领先的社会治理新路径?记者带您解读创新社会治理的“西海岸密码”。
智能“大数据”革新治理方式
2.3万个视频监控探头,构筑起智能巡查的“天网”,实现了对全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可视化、智能化监管;3500余名网格员,构建起人工巡查的“地网”,手持智能终端24小时不间断巡查;300多万条信息的“大数据”中心,使全区数据资源实现互通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
“西海岸新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化手段,采用‘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搭建起在全国领先的区级信息采集、处置和研判平台,提高了社会治理工作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水平。”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陈其栋介绍。
当下,新区已建立区、镇街、管区三级互联互通的社会治理信息平台,将网格员实时采集的各类信息,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分别接入三级平台,进行研判、分办、处置、反馈和核实,形成发现报送、研判处置、核实反馈的“闭环工作模式”。新区还推进三级平台与部门业务平台互联互通,向信访、安监、司法、公安等职能部门和镇街开放平台信息数据,全面实现数据资源互通共享和部门业务集成联动,进一步提高了部门工作效能。
目前,网格员每天上报各类信息6000余件,98%的事项都能在镇街、管区得到妥善处置,只有2%的事项进入区级层面统一协调处置。2016年以来,依托社会治理“大数据”中心,新区加强对各类信息的综合分析研判,共形成23篇研判报告,对打通城区断头路、开放学校体育设施、加强地下空间监管等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提出了可行性建议,被政府纳入决策,实现了事故早发现、早防范、早处置。
多元治理主体彰显协同效应
在西海岸新区,市民发现问题后,已习惯于第一时间拨打电话进行投诉、咨询,等待社会治理中心即时回应。
“受理投诉,是社会治理工作的第一步,新区进一步畅通公众投诉渠道,建立了统一的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指挥体系。”西海岸新区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徐丰伟表示,新区创新公众投诉受理处置机制,将政府公开电话和分散于政府各部门的市场监管等23条投诉热线整合为“一号通”67712345,实行“一号对外”,24小时受理处置群众咨询、投诉、建议,实现“一站式”受理处置。
“社会组织扎根社区也逐渐成为一种现象。”徐丰伟介绍,近年来,新区坚持政府搭台、市场运作、社会参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立项目资金、开展项目补贴等方式,支持社会各方参与治理服务。目前,新区已有1500余家社会组织,14万余名志愿者、义工、社工活跃在社区平台上。
据了解,西海岸新区设立500万元社会组织发展基金,引导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参与社区管理和服务活动。制订了《公众参与社会治理奖励办法》,设立了50万元专项奖励基金,鼓励公众参与,推动形成人人参与社会治理的新局面。
与此同时,西海岸新区还坚持“民有所需,政有所为”,在全区建设100个社会治理工作站;实施社区“去行政化”,强化社区自治;调动群团组织、企业单位等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积极性。推动政府公共服务体系和群众自我服务体系相融合,实现了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
三大转变带来六大实效
“通过社会治理创新,新区收获了执政理念、指导思想、工作方法三大转变和基础夯实、责任压实、处置扎实、督办落实、服务务实、群众踏实六大实效。”西海岸新区工委区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社会治理中心主任车贵正说。
执政理念实现由“管理”向“治理”转变;指导思想实现由重发展轻治理向两手抓两手硬转变;工作方法实现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社会治理的重心在城乡社区,社会治理创新使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倾斜,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社区民警、综合执法队员、安监协管员等下沉到网格,社会治理基础得以夯实。
社会治理的关键在于压实责任,责任压实带来了各职能部门履职方式、工作理念和运行机制的变革,形成了社会问题“联动处置、齐抓共管”的局面。
社会治理的重点在于事项处置,通过对信息收集、派单、处置、反馈等全过程进行规范,使得网格员上报问题隐患和市民反映的诉求,能够在第一时间被发现、解决,提高了处置效率。
社会治理的关键是事项的督办和落实。通过严格落实工作机制,依据事项处置情况进行亮灯提示,确保问题隐患和群众诉求及时解决,社会治理工作收到实效。
治理的实效最终体现为通过务实服务,实现群众心里踏实满意。在社会治理工作中,一批涉及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信访稳定、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的问题隐患得到全面排查解决,民生诉求得到及时回应,矛盾纠纷得到及早化解,群众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通讯员 李涛 于芳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