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5月31日讯 5月30日,著名考古学家齐东方教授做客即墨古城大讲堂,在古城学宫明伦堂,与数百名听众分享《交流的价值—外来文物与文化交融》,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丝绸之路’”、“商品的魅力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和“模仿、借鉴、融合、创新”三个部分内容,聚焦汉唐时代的中外交流史,以丰富的考古资料为大家讲述商品贸易所引发的东西方文明的碰撞。
齐东方,著名考古学家,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考古学会三国至隋唐考古专业委员会主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项目“丝绸之路考古”负责人,国家文物局重点项目“新疆北疆考古”负责人。
走过十几次“丝绸之路”的齐东方教授用自己多年的探索经历和考古成果,揭示出尽管时间、空间和文化背景相距遥远,不同的文化却享有许多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交流使社会进步的物质资源不断推陈出新,精神资源不断丰富发展,正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精彩观点整理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丝绸之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是中国早期的地理概念。这种思想后来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因在于公元前138年张骞通使西域,古人称其为“凿空”。
张骞通使西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跟过去一般的交往不同,开创了我们与西域诸国政府之间的往来,改变了过去把异态文明看作是自身敌人、采用一些极端的方式加以对付的做法。使我们对异态文明满腹孤疑的防范心理逐渐增添了试图了解和求知的渴望,并寻找着东西方文明对峙中的调解办法。
丝绸之路的开通,在中国发生了三个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汉代的时候,丝绸之路以商贸的形式出现,但更多地附属于当时的军事和政治目的。第二阶段,南北朝时期,单纯的商业交往增多。第三阶段,隋唐时期,在商品贸易交换的基础上,更注重文化交流。不同时期的交流,有不同层次的变化。
这时候要提到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隋炀帝。他是中国历史上很了不起的一位皇帝,他做了几件大事,影响深远。一是开通大运河,打通了中国南北之间的交通;二是建立了科举制度,科举制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第三件事,他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亲自西巡的君王。历时半年的艰难旅途,他率众到达张掖,会见了27个国家的君王和使臣,后来回到洛阳以后,他还把各个国家的人召集到洛阳进行交易活动,盛况空前,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万国博览会”,对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张骞通使西域以后,在古代文物中,出现很多骆驼的形象。骆驼不仅仅是一种动物,更是丝绸之路的一种象征符号。
胡人和骆驼的大量出现,反映了对丝绸之路的重视已经不仅是政府的推广,丝路贸易、对外开拓的精神成为社会普遍的追求,而且隐含了对开拓精神的赞美歌颂。
商品的魅力与东西方文化的碰撞
在敦煌莫高窟有一幅非常有名的《胡商遇盗》图,外国人来中国做生意,也遇到一些强盗,要留下买路钱。所以丝绸之路是非常艰难的,除了自然的威胁,还有人为的威胁。
尽管这样,商品仍是具有吸引力的,自己稀缺的东西和对方拥有的东西间互通有无、进行交换,是人类社会的共性,也是国家的共性。
中国古代文物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中国有非常好的青铜器、瓷器、陶俑,但是很少有玻璃。玻璃的发明非常重要,甚至会影响一个国家文明的进程。有人说过,人类社会所有的重大发明,70%以上都跟玻璃有关。比如人类用玻璃制造了望远镜,可以看到远方;人类发明了显微镜,可以看到细菌;还有我们日常佩戴的眼镜。
为什么中国近现代文明发展缓慢?和玻璃在中国文明当中的缺席很有关系。尽管那时候中国可以制造玻璃,但是当西方人用它发明显微镜、望远镜的时候,中国用玻璃做鼻烟壶、内画,还用玻璃仿瓷器、仿玉器,都用在奢侈品上。玻璃没有发展起来,是丝绸之路上我们错过的良机。
商品的交流绝对不是简单的物与物之间的交换,商品本身就有文化内涵,人们在享受商品带来利益的同时,一定会对背后的文化产生了解的欲望。如同西方诸国通过美丽的丝绸等认识中国一样,中国也是通过外来商品逐渐认识了外部世界。
唐朝人记录外国,不再使用“东夷、北狄、西胡、南蛮”这种诋毁的语言去居高临下地描述外族人,东西方的贸易之路变成了东西方对话之路,把频繁的商业交往成功转化成文化的交融。
模仿、借鉴、融合、创新
我们要有“文化自信”,只有自信的人才会大度、才不会惧怕。“大的文化”是指任何观念、思想都能接受、包容。只要有“文化自信”,我们才不会担心被干扰。就像日本明目张胆讲全盘西化,学习欧洲的、美国的思想。可是到了日本我们会发现,它还是跟西方不一样,一到传统节日大家还是会穿着和服,因为传统文化是延续到骨子里的。
移民与征服、交往与贸易,产生出文化的相互馈赠往往超出最初的动因,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人们突破了国家、民族、地域的限制,放弃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陈腐观念,以包容与开放的心态主动与各民族交往,极大促进了中国文化新的整合和盛世辉煌的出现,也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共同发展。
丝绸之路突破地域的限制,沟通了欧亚大陆,缩小了世界的范围。它改变了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丝绸之路的开放精神,使人们创造出了不朽的物质和精神文明,已成为人类共同的财富。
文化的影响力超越时空,跨越国界,文化交流是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对提升即墨区的文化软实力和对外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我区将坚持文化惠民,互动生“情”,积极开展即墨古城大讲堂、国际合唱大会、大学生艺术展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搭建文化艺术交流平台,展现我区悠久的历史和璀璨的文化,为将我区加快建设成为特色鲜明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区贡献文化力量。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