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市北区现有持证残疾人2.7万人,占市内三区残疾人总数的58%。去年以来,市北区完善残疾人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多措并举为他们撑起“幸福伞”,形成了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风尚。
更健康地生活
7月11日晚,市北区2018年第一场残联文化大篷车系列演出,在双山街道万科生活广场举办,活动吸引了周边近百名居民观看。
演出现场热闹非凡,活动在双山社区残疾人自编自演的《舞动中国》歌声中拉开了帷幕,男女声独唱、合唱、魔术、二胡等10余个精彩节目深受居民喜爱。男生四重唱《阳光在路上》、手语表演《让爱传出去》及有奖问答等一个个精彩节目、互动项目深受居民欢迎。
“今年我们将连续举办10场残疾人文艺演出,帮助残疾人更好地融入社区,同时加强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关注,促进残健共融。”市北区残联宣文办主任杜新峰说。
在书海里遨游,对于视力正常的人来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但对于盲人、低视力者来说,却困难重重。市北区创新思路,分别在台东街道沈阳路社区、洛阳路街道商丘社区和合肥路街道同德路社区打造了3处盲人有声阅览室,通过为盲人打造有声的阅读世界,让他们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
沈阳路社区的盲人有声阅览室里,点显器、高清助视阅读系统、便携式远近两用台式电子助视器、读屏软件、听书机等设备一应俱全。社区相关负责人杨晶介绍,从2018年年初开始,辖区盲人可免费使用。
杜新峰介绍,每处阅览室配备了一位上岗前接受专业培训的残疾人联络员,辅助盲人熟练掌握使用仪器,可满足10余位盲人同时使用。盲人不仅可以通过设备阅读盲文书籍,还可以听故事、听讲座等。近年来,市北区已累计投资50余万元,建了7处盲人有声阅览室,计划3至4年内在全区每个街道都打造一处。
市北区还打造了3处精品残疾人文体活动区,并将5万余元的文体器材先后配发到各街道残联,为街道残联开展文化活动提供器材保障。市北区残联还采购价值4万元的图书,分别赠送给社区和各机构文化室,丰富了残疾人业余文化生活。
更顺利地就业
“我的腿部有残疾,这些年一直呆在家里没事干,又没有什么特殊技能。街道了解情况后,推荐我免费参加了专门针对残疾人的计算机程序设计技能培训,结业后就能找到相关工作了。”家住市北区河西街道的李晓飞(化名)兴奋地说。
去年,市北区有211名残疾人参加了就业技能培训,有效提升了残疾人的择业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市北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残疾人学习驾驶技能培训补贴工作,截至目前,已有52位残疾人获得C1、C2驾驶证,28位残疾人获得C5驾驶证。
市北区各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165位残疾人个体就业、29人集中就业,全部按规定签订了用工合同,缴纳了各种保险。同时,积极配合青岛市残联做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认定工作,对245家单位共710名残疾人进行了认定,对残疾人用工超比例6家单位,发放奖励金7.2万元,为51位就业特别困难残疾人发放就业岗位补贴56.4万元,为10位残疾人发放稳岗补贴7.8万元,为辅助性就业机构84位残疾人发放工资补贴182万余元。
该区还不断落实残疾人个体就业和集体从业的优惠扶持措施,全年共扶持54名残疾人个体从业,扶持金额19万余元,为497名残疾人个体经营者办理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补贴,共计43万余元。
更舒心地安居
投入1320余万元,使270名残疾人在托养中心得到安养;1308名残疾人得到居家托养照顾;72名残疾人得到日间托管照料……目前,市北区残疾人托养项目覆盖率已达80%以上。同时,还为8310名重度残疾人办理了护理补贴,为678人办理了就业生活补贴,为714人发放了低保边缘家庭残疾人生活补助金,为16021名60岁以下残疾人下购买了意外伤害保险,可以说,能够完全满足不同残疾人的需求。
今年,市北区将全面开展“扶残助残四项保障工程”,为1000名残疾人免费开展健康检查,为2000名符合条件的精神残疾人提供免费服药救助。为8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100名重度肢体残疾人配发电动轮椅。新建一处残疾人就业辅助机构,安置30名残疾人就业,继续加强残疾人就业技能培训,全年计划培训残疾人200人,并尝试建立精神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机构,安置精神残疾人就业。同时,为100名困难残疾人家庭及残疾人子女提供免费书法、绘画、剪纸等文化艺术培训,在现有智能软件基础上,加强基层残疾人工作者队伍建设,发挥网格化手机客户端作用,打造“足不出户”个性化服务模式。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