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首页舆情图片> > 正文

镇江路街道创新有为 实干担当将 "美丽青岛行动"向纵深推进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8-07-16 17:51:43

青岛新闻网7月16日讯 市北区镇江路街道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堵,群众意见大。街道以“美丽青岛行动”为契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新思路,主动作为,大批群众反映的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辖区市容环境面貌显著改善,居民群众的幸福感、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探究根源精准发力

一是深入调查研究,收集群众意见。民之所盼,政之所向。自开展“美丽青岛行动”以来,街道组织工作人员对辖区居民启动拉网式入户调查,累计入户20481家,入户率达98.57%,切实将居民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收集上来。同时,街道创建“蒲公英”群众满意度分析平台,随时收集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鼓励居民敞开心扉说“真心话”、谈“真想法”、提“真意见”。

二是科学梳理分类,明确行动目标。为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浮于表面,沉下心来对收集到的2800余条问题逐一梳理、分析、研判,总结归纳出了市容秩序差、楼院环境脏、乱圈乱建多、交通秩序乱、活动场所少、树木虫害重、群租隐患大等7大类重点问题,为更好地开展“美丽青岛行动”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

三是找准问题症结,制定工作规范。对症开方,针对问题倒查工作短板、倒逼责任落实,剖析问题根源。针对制度规范缺失、工作标准模糊、考核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探索建立城市综合治理“标准+”模式,研究制定了《城市管理工作考核办法》、《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居民楼院自治管理实施办法》等7项管理和考核制度,明确了工作标准和责任,凸显了奖惩机制导向作用,做到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建成的街心公园一角

安装隔离护栏、施划标识线、交通畅通的西吴一路

二、全民参与在共建共治

一是坚持联合执法,依靠“两大利器”提高街道执法效率。有效的管理离不开高效的执法和有力的法规保障。街道积极推进城市综合治理指挥中心建设,让综治、城管、执法中队、食药监、市场监管、安监等基层力量数据互联互通、执法联手联动。同时,用好《青岛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青岛市推进城市管理领域失信联合惩戒工作实施意见》两大执法“利器”,按照“一劝导、二警告、三立案”的工作思路,依法从严查处占路经营、跨门经营等行为2000余起,清理“三花”1000余处,立案70余起,辖区市容环境秩序显著改善。

二是坚持综合施策,用好“三个抓手”提升城区环境品质。把“建、管、治”三个抓手抓实用好:“建”即加快推进老旧楼院整治提升。自“美丽青岛行动”开展以来,累计投入资金近2000万元用于老旧楼院整治提升,惠及居民3000余户,占街道居民总户数的1/6。“管”即不断提升楼院管理效率和效果。将自管楼院的保洁、园林绿化管理等工作委托第三方负责,街道对其实施绩效考核,充分调动物业公司、外包服务公司的工作积极性。“治”即加快推进违建治理。在“美丽青岛行动”中累计拆除各类违建5000余平方米,群众多年反映强烈的一大批违建被拆除,既改善了市容环境,又赢得了民心。

三是坚持依靠群众,突出“一个中心”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街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秉承“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变“城市管理”为“城市治理”,变“政府管”为“一起管”,在全省率先建立“市民街长”、“市民河段长”工作模式,实现了政府、社会、市民共同参与,共担责任,共享实惠,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停集装箱门头店铺并在工地周边新砌筑围墙并实施美化

通过整合整治烂尾工地已变身便民停车场

三、创新思路精准施策

一是整治“烂尾”工地,缓解居民停车难题。人民路5号是一处遗留20余年的“烂尾”工地,周边分布着23个集装箱门头店铺,市容环境差、安全隐患大,居民反映强烈。为破解难题,街道召集工地留守方反复沟通协调整治方案,23个集装箱门头业主最终同意关停。街道顺势迅速拆除违建1200余平方米、回填平整基坑1100余平方米,建设了一处停车场,施划停车泊位102个。既消除了安全隐患、美化了环境,又缓解了周边停车压力,居民群众纷纷点赞。

二是盘活棚改空地,“小地块”派上“大用场”。针对辖区内3处环境脏乱、闲置无用的棚改腾空土地,街道结合居民建议,巧解“空间方程式”,投资200余万元,利用西吴一路、镇江北路交汇处和北仲路71号空地建设成2处停车场,施划停车泊位73个;将西吴一路空地建设成一处1500平米的党建文化广场,并配建一座公共卫生间,让3个“小地块”发挥“大功效”,受到周边群众的好评。

三是实施综合整治,提升宜居幸福指数。针对老城区停车难、道路堵、绿地率低等突出问题,街道创新思路,主动作为,投资近百万元先后对北仲二路、北仲三路、汉口路、镇江路、西吴一路、北仲路实施综合整治,通过拓宽车行道、调整人行道、更换路缘石、安装车辆定位器、施划停车泊位等,实现了人车分流,既保证了行人安全,又提高了车辆通行效率,缓解了停车难。在路边狭小空地见缝插绿,建设花坛和街心公园,为居民供休闲绿地,居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在西吴一路、西吴二路交界处棚改空地新建的党建文化广场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