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首页舆情图片> > 正文

一通调解电话打三个小时,这个信访负责人百炼成钢

来源: 作者: | 责任编辑: 2018-11-06 10:17:46

青岛新闻网11月6日讯(记者 潘旭)“信访工作难,在城管做信访工作难上加难。”这是采访过程中记者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陈作开是李沧综合行政执法局信访科的负责人,自2005年李沧城管信访科组建以来,他便耕耘其中,一路走来,陈作开带领着信访科从无到有,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他自己知道。

转业老兵踏新程,走到哪里都是个战士

2000年春节前夕,陈作开从部队转业来到李沧综合执法局四中队,正式成为一名城管执法队员,这个春节,初来乍到的陈作开第一次感受到了城管工作的不易。

“我刚来城管参加工作就赶上了春节,那一夜的坚守,让我过了一个永生难忘的年。”提起自己在四中队工作的经历,陈作开最先想到的就是2000年春节那次通宵执勤。“那天是除夕,入夜之后在街边烧纸的群众很多。为了保证节日安全,我们中队在振华路主干道两侧进行了通宵值守,只要有烧纸的群众,我们就在旁边守着,确保安全。”刚刚参加城管工作的陈作开对通宵执勤没有任何心理准备,穿着一双单薄的工作鞋,陈作开那一晚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冷”。“春节时候的温度可想而知,尤其是晚上,冻得不行,我是第一次参加通宵执勤,没有经验,一宿下来手和脚都冻坏了。当时整个四中队都参与了值守任务,负责内勤的姑娘们也都坚守到了十二点,给我们做了一顿热乎乎的饺子,凌晨两点回到中队吃着饺子,心里真是五味杂陈。”陈作开告诉记者,这一夜的值守不仅让他感受到城管工作的艰苦,更让他认识到了自己肩上的责任。“看着自己值守区域的居民度过了安全祥和的春节,自己打心里高兴。我是从部队转业到城管的,在这里我还要做一个保人民平安的战士。”

城管队里的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钻

从2000年到2005年,陈作开历任城管四中队、三中队、五中队队员,无论在哪个岗位上,陈作开都抱着一颗学习的心,事事身体力行、敢为人先,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在各中队间进行交流交换。

2006年,已调任李沧区城管局信访科负责人的陈作开临危受命,再次被推上了城管工作的第一线,担任一中队代理指导员。为了尽快进入工作角色,他从点滴做起、从细节抓起。陈作开从建立完善中队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入手,健全“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完善“七簿一册”管理,强化基层党支部建设,以党建促进业务执法工作。

作为支部的领头人,他严于律己,身先士卒,积极参加抢险救灾、清理积雪、山林防火、救火等急难险重任务。2007年11月14日,他与队员巡查至黑龙江中路路段时,发现前方一辆大货车车厢内纸箱起火,情况十分危急。他立刻上前拦车告知司机,随后毫不犹豫地跳上起火车辆扑火。因当时风势较大,火势越来越猛,从车厢中部蔓延到了前部,离油箱只有不到一米的距离。在此紧要关头,他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的把离油箱最近的纸箱搬走,并与随后赶到的消防官兵一起控制住火势。事后他才知道自己的脸被炝黑了,裤脚烧着了,手也被烫伤了。

在多年的工作中,陈作开严于律己,身体力行,充分发挥一名老党员和老城管的先锋模范作用。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和无私奉献精神,树立起城管执法人员爱岗敬业、真诚服务的良好形象。

电话调解3小时,他力求每个来访者满意

2005年,李沧城管局组建信访应诉科,陈作开以优秀的工作技能和人格品质,被任命为信访科负责人,专职处理信访工作。“信访工作和我原先在基层中队工作的内容完全不同,再加上我们局的信访科刚刚成立,没有人能告诉你该怎么做,只能摸着石头过河,自己慢慢学习尝试。”陈作开说,信访科刚成立的时候条件比较差,给工作增加了不少难度。“那时候只有电话,没有电脑也没有网络,向不同科室转办投诉件只能楼上楼下跑,一天下来跑个二三十趟都很正常。”

陈作开接手信访工作时正值青岛创城时期,工作极为繁重,而整个信访科加上他只有两个工作人员,陈作开笑称自己这个“挂名”负责人是个“光杆司令”。为做好信访工作,陈作开积极学习各地信访工作经验,取长补短,结合实际,建立健全了适用于李沧城管的信访管理制度,完善了各项信访工作流程,确保了信访案件接受、登记转办、调处稳控、结案归档的一条龙服务,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信访工作难,在城管干信访更难。信访就是要处理解决群众对我们的意见和批评,而城市管理工作又往往不被群众理解,在沟通上要更加注意技巧。”陈作开处理每一个信访件和信访电话都怀着极度的热情,力求要让每个投诉者带着怨气来,心平气和走。有一次一个商店业主对执法人员的处罚心怀不满,通过信访电话联系到了陈作开。据陈作开介绍,当事人心情比较急躁,对执法人员的处罚不认可。陈作开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对其进行劝导沟通和相关法律教育,一个电话打了三个小时,终于让当事人理解了执法人员处罚的苦心,最终化解了矛盾。“我觉得做信访工作,最重要的是要怀着‘三心’,要用爱心赢得群众的信任、用耐心做好解释沟通工作、用责任心积极解决问题。即使到了现在我依然用这些标准规范自己和科室的工作人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来访群众的内心,才能真正为他们化解问题。”

如今,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各种新兴的信访渠道无形中也增加了信访工作的难度。“以前只有一台电话的时候,一天能接到的信访件也就那么多,现在不一样了,市长公开电话、政务热线、民生在线、行风在线、网络舆情等等都成为了信访渠道,我这个‘小老头’还得继续学习新东西啊。”陈作开风趣的说道。

铁汉有泪,“对得起所有人,对不起我的家”

陈作开说,自己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上,本以为工作稳定了,可以替妻子分担一下家庭负担了,可是陈作开还是让她“失望”了。“刚来到城管,什么都是新的,我自己很多事情也要学习,那个时候城市管理工作也刚刚起步,工作重任务紧,几乎每天都要加班加点,夜不归宿是常事,对家庭亏欠了很多。”陈作开的妻子没有抱怨自己的丈夫,而是一如既往地挑起了家庭的重担,给陈作开的工作最大的理解和支持。由于多年操劳家务,陈作开的妻子罹患“美尼尔综合征”。很多次晚上发作时,陈作开都在单位加班,她只能瞒着丈夫,让孩子搀扶自己到医院治疗。“下了夜班知道妻子还在医院打吊瓶,心里别提多难受了,只能偷偷抹掉眼泪,再去照顾妻子。”

2005年北京“两会”召开前夕,陈作开受命前往北京执行信访值班任务。当时他正因感冒发烧在医院打吊瓶,而家中80岁的老父亲也第一次从河北老家来青探亲。陈作开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要求,第二天凌晨就毅然赶赴北京。“这么多年工作,可以说,我对得起人民和组织的信任,却对不起我的家人。”

陈作开以其坚忍不拔的人格品质和大公无私的工作态度,多次受到上级党委和政府的肯定,多年被评选为优秀党员、先进个人等称号,更在2013、2014和2015年连续三年当选优秀公务员并上报三等功。陈作开在城管队伍中依然传承了军人骨血,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和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