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海而生,向海而兴。新春伊始发起的海洋攻势迅速点燃了岛城上下干事创业的热情,各涉海高校院所、企事业单位快马加鞭,走访调研、设计路线图、制定时间表、调整优化工作布局,围绕六场“硬仗”发起海洋攻势。
1月31日,由市发改委牵头组织的青岛市新旧动能转换海洋攻势作战方案征求意见会,一直开到晚上7点半。2月1日,方案提纲出炉。不到一天时间,一个工作微信群也迅速建立起来,全市各个区市、功能区和30多个市直部门的120多名相关负责人加入其中,热烈地讨论、碰撞。腊月廿九,海洋攻势作战方案初稿成型。这样的工作效率,这样的反应速度,很多人直言进入了“战时状态”。
六场“硬仗”怎么打?具体任务、攻占目标、负责团队一一明确。围绕突破发展四大产业集群及14个海洋产业,我市梳理了200多个海洋经济重点项目,其中青岛蓝谷的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智库大厦及东区项目、华录山东总部与国家海洋大数据产业基地、智能航运先行示范项目、海洋工程装备科技园,以及西海岸新区中国科学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船用发动机、大型特种电机、前湾港区自动化码头二期三期工程等一批投资额大、带动力强、质量好的重点项目将加快建设。
辐射带动力强的标志性大项目是海洋攻势的重要发力点,这些大项目的布局主要集中在蓝谷和西海岸新区。
在青岛蓝谷,一场主动寻标对标武汉光谷等地区,结合蓝谷发展实际,为发起海洋攻势做谋划的战役已经打响。2月17日,蓝谷滨海公路拓宽改造等17个总投资28亿元的青岛蓝谷市政工程项目全面开工建设,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发展承载力,助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等“国字号”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的发展。抓好海洋领域“双招双引”、培育海洋强势产业,充分发挥高端平台的虹吸效应和资源优势,争取博鳌海洋论坛、世界海洋科学大会等影响力较大的国内外高端会议在蓝谷举办等目标任务正在从纸面走向地面。
西海岸新区新春海洋攻势同样如火如荼,“迅速分解任务,拿出方案计划,坚持领导干部‘一月一战役’,努力实现经略海洋率先走在全省前列。”市委常委、西海岸新区党工委书记、区委书记王建祥这样表态。除了刚刚开工奠基的青岛海洋活力区,还有10个科技协同创新项目已在古镇口融合区集中动工,其中多个项目涉及海洋。新区还出台了海洋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通过实施规划引领、园区提升、科技创新、人才集聚、融合发展、开放合作、生态文明七大行动,加快构建完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一流世界海港城。
“蛟龙”复出,大船出海——
快速行动,攻下山头抢占制高点
奥帆基地码头桅杆林立,在这里停泊修整两个多月的“海洋地质九号”科考船赚足了眼球。这艘5000吨级的科考利器将于今日再度扬帆远航,开展2019年海上调查科考任务;
在鳌山湾畔,圆满完成大修与技术升级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也即将进入水池试验阶段。今年夏天,新母船“深海一号”将携“蛟龙”号重返马里亚纳海区。
当海洋攻势落实为具体的行动,人们能听到,各个涉海单位的步点细密交织。
市科技局将进一步明确作战图、施工表,组织“爆破手”“小分队”“尖刀班”,强力突破,打好海洋科技创新引领硬仗。市科技局局长吕鹏说,一方面,不断巩固和扩大青岛海洋科研和人才优势,积极推动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入列,加快中科院海洋大科学研究中心等重大平台建设。另一方面,着力破解海洋科研成果转化难题,聚焦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等领域,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推动海洋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我市将筹建市委海洋发展委员会及办公室,健全沟通联络和工作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市海洋发展局局长苟团年表示,市海洋发展局将立足新职能,加强破解海洋发展问题的研究,围绕重点难点痛点堵点,寻找突破路径,全力支持优势产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尚未涉海的企业向海延伸,服务中小微涉海企业发展,打造优势特色海洋产业集群。
“海洋大科学中心建设工作写入了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这给我们吹响了‘冲锋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所长王凡表示,“我们要通过中心的建设推动中科院涉海优势力量向山东、青岛集聚,更好地服务我市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2019年的工作安排更是排的满满当当,既有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可燃冰模拟实验装置、完善大洋钻探国际大科学计划建议报告等基础研究项目,也有围绕地方经济发展面向岛城海洋经济主战场的科研攻关。
百年大港率先“出击”———
强力突破,精兵强将做“先锋军”
2月21日,青岛港海铁联运及内陆港建设推介会首站走进临沂。作为有着120多年历史的百年大港,青岛港不仅是青岛这座城市的名片,也是整个山东地区联通世界的桥梁和门户。青岛港在临沂推介了全程物流服务,将在码头物流、临港产业、国际化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合力构筑国际贸易东西向通道。
青岛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奉利表示,海向,青岛港要不断开拓航线,充分发挥好港口功能;陆向,增开班列,作为出海口辐射内地,不断开拓延展腹地。在参与全球竞争过程中,青岛港将不断向“一带一路”国家及地区输出管理,陆海统筹,让青岛成为真正的双枢纽城市。
“发起海洋攻势正当其时。无论是传统的制药行业,还是新兴的医药经济体,都将目光聚焦于海洋,向海洋要药、向海洋要健康的行业氛围迭起,海洋药物高质量开发的良好态势已然形成。”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说,未来,青岛海洋生物医药研究院将坚定地做“蓝色药库”开发的“排头兵”,围绕推动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这个大目标,创新机制、实施聚集开发、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
经略海洋首先要亲海、护海,蓝色经济和生态保护相得益彰。黄海水产研究所海洋牧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委员关长涛表示,合理利用海洋生物资源、保护渔业水域生态环境已经成为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起海洋攻势,让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海产品,海洋牧场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和现代渔业“绿色发展”是题中应有之意。
青岛的海洋文化遗产内容丰富、底蕴深厚,然而就已发现和挖掘整理的海洋文化遗产而言,尚缺乏专门规划及传承网络。青岛市委党校理论教研室教授吕飞云谈到,发起海洋攻势,要加强对青岛海洋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推动蓝色文化建设,整合海洋文化遗产资源,打造蓝色文化旅游品牌;同时还应加快发展海洋文化遗产创意产业,提升青岛蓝色文化竞争力。
迅速发起的海洋攻势,正在产业转型跨越、港口提质增效、高水平对外开放、海洋科技创新引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滋养海洋文化根脉等方面全力出击,攻城略地。
战鼓声声催,风正一帆悬,青春之岛正在向着建设国际海洋名城的目标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