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烟扰民是城市管理中的难点,尤其是夏天,饭店餐馆周边的居民反映尤为强烈。市政务服务热线12345的数据显示,关于油烟扰民的投诉居高不下。为了从源头解决问题,青岛自2016年出台“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2018年进行修订。办法明确规定,禁止在居民住宅楼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然而,落地三年的管理办法在某些地方形同虚设,甚至“油烟是否达标排放”该由谁主张、由谁监测,都成了执法部门、市民群众难以达成一致的难题。
盛夏来临,江西路美食街上餐馆饭店的生意也进入旺季。街道上的江西路97号是一栋东西走向的居民楼,楼下饭店林立,近期,多位居民给本台舆论监督电话反映这些饭店扰民严重。6月5日下午五点半,记者来到江西路97号楼楼下的院内,此时,饭店后厨炒菜的声音和风机运转的声音轰轰作响,四周弥漫着油烟味儿。记者注意到,这些饭店的烟道就设立在居民楼南侧,大部分紧贴着楼上住户的卧室。
居民:你闻闻这个味,没法开窗,不敢开。
居民:你看我们家窗缝,熏的都是黄的,现在根本不敢开窗,只要一开窗小孩就在家咳嗽。从有记录的2016年以来,我打过三十多个市长电话。
这些烟道最细的直径也有半米,粗的可达一米。眼下,青岛的最高温已接近30度,但是这些住户的南侧窗户,无一例外地选择了紧闭。有居民告诉记者,不敢开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噪音扰民。
楼上居民:我们这个楼的噪音,每天早上四点半就开始,和面机、豆浆机就在响,我们在这儿睡觉都没法睡。
楼上居民:我们这个楼甚至存在安全隐患,所有的风机都架在楼上,天天就这么轰啊轰啊的,我们这个楼就天天在震。
居民对于安全的担忧不无道理。记者注意到,楼体上各种裸露在外的电线杂乱无章,熏黑的的墙面一直蔓延到四楼,居民表示这是之前的一次饭店火灾造成的。多年来,小区居民持续投诉,而12345的数据显示,仅从2018年至今,江西路97号反映扰民的投诉就有105起。小区居民也拿出了自己的理由——2016年2月起实施的《青岛市餐饮服务业环境污染防治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现有餐饮服务场所逐步与居民住宅楼分离。”2018年4月修订后,《办法》进一步明确:“禁止在居民住宅楼以及商住综合楼内与居住相邻的商业楼层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异味、废气的餐饮服务项目”。居民反映,许多饭店都是在《办法》明确后新开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商家:我们才开了一个月。
商家:我们去年开的。所有的符合国家要求,规定的我都有。
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工作人员:原则上是我们不到现场的。你如果办环保这块,现在餐饮业你们自己从网上登记备案,假如说你选址不合规,你可能也能开开,但是后续有一个监管、一个处罚。
这些新增的饭店为何能上马,成为居民不断追问的问题。记者还注意到,《青岛市餐饮服务项目环境保护备案申请表》后附的《承诺书》中对餐饮项目选址、污染防治措施、污染物排放标准都有明确要求,这就意味着经营者的这些承诺,是他们取得经营资格的必备条件。而当这些承诺没有被履行引发环境纠纷,城管执法部门也只能是被动执法。
综合行政执法局香港中路街道中队工作人员:如果去检查的话,我们是去看它这边是否符合环保要求。取缔这一块的话,我们部门没有那么大的执法权。
据了解,今年1月1日起,餐饮服务业油烟污染问题的行政处罚权由环保部门交由城管执法部门。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表示,他们监管是以硬件设施为衡量标准,只要具备专用烟道、符合标准的油烟净化器以及相关设施使用保养记录,就视为符合要求。那么,硬件齐全就意味着达标排放吗?现实中该由谁来监测、谁来执行呢?
市生态环境局市南分局工作人员:有资质的单位进行检测,城管部门可以检测,城管部门也可以委托给第三方检测。
青岛市综合执法支队执法协调与督察处处长魏盛国:我们去年12月份从环保部门接了行政处罚权,监测的过程是非常复杂的,监测的技术手段、技术标准、技术要求也是非常高的。
环保部门表示,油烟是否达标排放的监测不在自己的职能范畴之列;城管部门则认为,油烟监测需要更专业的部门进行技术支持。那么,监测到底该由谁来进行呢?两个部门均表示,如果居民有需要,可以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居民对此不能接受。
居民:我觉得应该投诉到哪一方,主管部门做吧,应该执法部门吧。
居民:说多少遍,弄多少次这个地方,一点作用不起。
多年投诉却难以解决,江西路97号居民的烦恼生活还在继续。12345的统计显示,2018年有关油烟扰民的问题高达7749多件,位居当年十大投诉热点之首,其中反映较强烈的462件。在这462件投诉中,答复不满意率近一半,油烟扰民只能成为一项难以攻克的城市顽疾吗?
本台短评:别让油烟扰民继续成为“遗留问题”
眼下,青岛正在发起城市品质改善提升攻势。城市品质好不好、优不优,生活在此的居民最有发言权。餐饮服务在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但经营活动又不可避免产生污水、油烟异味影响市容环境、居民生活。要破解“居民很烦恼,执法已尽力”的困局,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严格执行管理办法要求,一方面从源头入手,建立包含事前、事中、事后环节的完整监管链条,不能让“谁来监测、谁来取缔”成为说不清的空白和无法纠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