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频道 > 正文

中国船柴发展壮大、转型升级情况

2019-07-02 10:33
分享到: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柴油机有限公司(中文简称“中国船柴”,英文简称“CSE”)是由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船舶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于2017年4月28日注册成立,下辖宜柴公司、大柴公司、青柴公司三个制造基地。主营船用低速柴油机生产制造及售后服务、陆用电站主机生产制造及售后服务、能源装备生产制造、柴油机关重配套件及舰船零部件生产制造等。

在青岛市委政府、黄岛区委政府及集团公司党组的领导下,在国家、集团公司、省市区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公司坚定落实中央大政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始终坚持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发展的主线,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扎实抓好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等各方面工作,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落实到改革发展的各方面,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战略供应商产业链建设、全寿命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技术创新、精益化管理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成效明显,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断提升。

中国船柴的成立,改变了以往三家低速机厂“各自为战”的竞争状态,不仅统筹整合了各类分散的资源要素,有效避免了资源重复配置和同质化竞争,降低了企业内耗,提升了企业整体运营效率及效益;而且集中了各类优势力量,为充分发挥市场集约经营优势、增强共同应对国际市场竞争压力的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打开了全新格局。

(一)研讨制定中国船柴高质量发展规划,增强发展后劲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度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制造业也从速度效益型阶段转向质量效益型阶段。中国船柴认真分析面临的外部严峻的竞争环境和形势,深入审视和剖析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开展了中国船柴高质量发展研讨,确立了公司的发展使命:做强做优中船重工低速柴油机业务、促进我国船舶动力产业高质量发展;明确了2020年中期发展目标和2025年长期发展目标,制定了未来一段时期的发展路线和具体措施。中国船柴高质量发展规划的发布为公司未来一个时期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增强了发展后劲。

(二)探索“总部+基地”矩阵式管理构架的创新改革之路

中国船柴按照“上抓战略供应商产业链建设、下抓产品全寿命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内抓精益化管理”的高质量发展思路,围绕“打造最具竞争力的柴油机研制与服务企业”的发展愿景,科学整合优化三地资源,推进三地业务流程重组和深度融合一体化发展,在总部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营销、服务、采购、设计研发、财务管控、战略规划等集中管理平台,各基地主要负责生产制造、质量安全和成本管控,逐渐走上一条适合中国船柴“总部+基地”矩阵式管理构架的创新改革之路。

(三)整合技术资源,以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当前全球造船业处于供大于求的产能严重过剩局面,随着船舶行业的深度调整,资源将逐渐集中于自主研发设计能力强、创新成果转化力度大的企业,而作为依靠生产专利主机产品的企业,如何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实现创新发展?需要我们在制造新技术研发、工艺改进等方面创新思路,认真思考。公司将“科技创新”明确列为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更加突出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和“新磁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

提高技术资源要素的集聚能力。公司围绕三地协同发展大局全面梳理技术资源、流程及标准,完成技术中心内部机构整合和职责细化,推进技术资源的流通与共享,让技术资源要素高度集聚,迸发合力,为前沿引领技术的研发做指导。

发挥科技创新的先发突破作用。公司始终紧盯“大功率、低油耗、低排放”的船用低速柴油机发展方向,做好低速大功率发动机发展现状及趋势的研究,在燃烧和排放控制技术、模块化设计技术、智能可调增压技术、高压共轨技术、新型电子控制技术等方面加快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传统柴油机通用控制技术、电控柴油机通用控制技术、电控发动机控制组件、发动机遥控与安全监测技术为内容投入控制系统研发;加大低速发动机独有工艺制造技术研发,逐步形成中国船柴自主知识产权;加快推进双燃料发动机储备开发和配套建设。

释放创新机制的辐射引领活力。公司建立完善科技项目管理科评价及奖励机制,保证奖励质量,做到优化竞争、公平有序,规范从市场调查、立项到评审、验证、评价、成果转化的闭环管理,充分调动了各级员工创新积极性;依托重大科技创新项目,集聚和培养高级技术人才,更好地营造尊重人才、致力创新的创新文化。

(四)整合营销资源,以经营模式创新深化高质量发展

当前,经济结构优化、增长动力切换、发展方式转变等经济发展新常态,为企业转型升级带来技术变革、业态创新等多方面的机遇和空间,中国船柴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加快推进由“制造型”企业向“制造+服务型”企业的转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为导向,坚持市场主导,牢牢牵住“经营服务”这个牛鼻子,大力推进由经营产品向经营“产品+服务”的转变。

打造全寿命服务保障体系,国内服务网络初步建成。公司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全寿命服务保障体系的新模式、新规则、新理念,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确立了“打造低速柴油机全寿命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思路,由单纯的保质期服务向全寿命周期增值服务延伸,最大化、全方位满足市场需求,创新服务模式,用主动服务拉动主机备件销售,培养新的利润造血点并提高柴油机的市场占有率;建成以青岛为中心,下设天津、南通、宁波、厦门、广州5个服务站辐射12个服务网点(共18个服务站点)的国内售后服务体系,取得了船东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赞扬。

整合统一营销力量,深化多种经营模式创新。公司统一三地营销资源,集中力量改善营销模式,建立激励机制,采取积极的营销策略,拓宽市场开发的渠道,将市场工作的重心前移,加强市场开发在主要船舶设计院、国内外船东方面的工作力度,力争在项目规划阶段即介入,抢占先机,争取相关多方的支持,抢抓优质订单;积极寻找国内外有影响力的合作伙伴,作为柴油机销售代理,向国内外船东和船厂推介公司产品,提高项目成功率;深化“专业分工、集聚发展,主业专精、专而不独”的多种经营模式。

(五)整合供应商资源,以战略供应商体系建设助力高质量发展

中国船柴成立后,迅速制定了“打造战略供应商产业链建设”的战略方针,并于2017年8月成立了中国船柴战略采购委员会,明确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同时修订了《供应商管理办法》,细化了供应商管理办法细则,从技术能力、体系保障、产品质量、准时交付、成本价格五个方面明确供应商评价办法。2018年4月13日公司召开首次供应商管理大会,正式明确了战略供应商名单和合作管理办法,标志着中国船柴战略供应商体系建设正式进入正轨。

优化整合采购内部组织机构。公司对三地采购部门和采购人员进行了优化整合,在公司总部成立了统一的战略采购部,并在各基地设立战略采购部采购室进行属地化业务指导和管理,形成中国船柴统一的战略采购平台,统筹组织公司战略供应商建设和关键业务管理工作。

加快推进外检工程师团队和体系审核工程师团队建设工作。确定首批外检工程师和体系审核工程师团队人员名单,外检人员和体系审核人员入驻配套厂,将质量管控前置,并提高关重件外检覆盖率,加强供应商质量体系的二方审查和专项审核,“检验走出去”战略正式开始实施。

筹划目标成本体系建设工作。公司组建了由技术、营销和财务部门构成的目标成本管理小组,成立制造与可靠性研究室。由技术部门实施供应商生产能力分析、材料成本分析、工艺方案合理性分析和技术改进支持(如新工艺、新材料替代等),由制造与可靠性研究室协同进行生产质量保证能力分析与评估,由营销部门分析市场零部件定价行情,由财务部门负责零部件成本构成及合理性分析,建立零部件的目标成本信息库,通过目标成本指导采购价格。同时根据零部件关重属性,制定合理的产品质量要求,选配合理的供应商等级配置,在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商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实现采购价格的合理降低。

公司将通过向战略供应商提供持续性管理支持,输出精益化管理理念和手段,与主机厂伴随式发展提高,最终实现战略供应商向精益供应商的跃升。通过持续性技术支持、联合开发验证等方式提升供应商的零部件国产化研发和生产能力,逐步推进公司国内配套产业链的完善与发展,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并以成熟、完善的国内低速机配套产业链体系推动我国低速机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六)整合人力资源,以“四支人才队伍”建设支撑高质量发展

整合人力资源,优化人力结构。公司于近日启动三地薪酬及人员结构的设计调整工作。通过建立详细的人员及薪酬结构原始数据库,分析研讨目前人员及薪酬结构的现状,初步确定人员结构比例,为后期优化定员、定岗、定编做支撑,进而建立更为合理的绩效分配制度,提高人均产值,降低人工成本;调整薪酬分配比例,提高技术、质量和销售人员薪酬在总薪酬中的占比,充分调动此类员工在技术创新、难题攻坚上的积极性和引领作用。

培育“四支人才队伍”,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公司坚定不移贯彻党管人才方针和“以人为本、唯才是用、有为有位、人尽其才”的用人理念,制定《高级专业人才管理办法》,把关键岗位的“技术、技能、管理、经营”四支人才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通过不唯地域、不拘一格,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地集聚人才,通过建平台、搭梯子、给任务、压担子,真正将“四支人才队伍”建设的红利释放出来。中国船柴成立以来,共聘任高级专业人才50多人,“四支人才队伍”已初具规模。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