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区,青岛西海岸新区在国家开放大局中被寄予厚望。五年来,西海岸新区把先行先试作为突出优势,以世界眼光、国际标准和全球胸襟谋划开放、推动开放;前湾港、董家口港“双翼齐飞”,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投身“一带一路”,出口总额达68亿美元,累计投资66亿美元……在世界版图上烙下了深深的“西海岸印记”,踏响对外开放的铿锵足音。
6月19日举行的青岛西海岸新区成立五周年座谈会上,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寄语西海岸新区:山东在国家开放大局中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省委省政府要求青岛打造山东面向世界开放发展的桥头堡。而青岛西海岸新区必须要做对外开放新高地的“主峰”、开放发展桥头堡的“门户”。
走出去:
融入“一带一路”大格局
海信南非公司制造部总监李远,是海信国际营销公司开拓南非市场的元老之一。近年来,他从比陀、约堡到开普敦,亲眼见证了海信南非生产基地的从无到有到壮大。他表示,“‘一带一路’为企业提供了巨大发展机遇。目前,我们在南非的市场份额实现了巨大增长,已进入当地家电品牌第一梯队,成为南非家电行业新的领军者。”而这只是青岛西海岸新区企业“走出去”的一个缩影。
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的雷沃工程机械集团借力上合组织青岛峰会东风,将开拓重点放在了俄罗斯市场。“装载机在俄罗斯有很大的市场,我们现在已经开发了三到五家有实力的经销商,预计今年销售量会有极大提升。”谈及企业在海外市场的发展,海外品牌和渠道总监闭毅华自信满满。
五年来,西海岸新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之路越走越顺,赛轮金宇越南轮胎制造、圣元营养食品法国奶粉生产基地、明月海藻智利并购等标志性境外投资项目相继建成。
“我们支持本区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产业园区、生产基地、营销网络、技术培训和售后服务中心以及对外承包工程等,通过这种方式鼓励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青岛西海岸新区商务局对外经济合作科负责人吕尧志介绍,五年来,西海岸新区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总额达68亿美元,在48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非金融类境外投资项目208个,累计投资额66亿美元,成为省市“走出去”的重要力量。
扩大“朋友圈”:
开放合作路更宽
东有前湾港,西有董家口。两个亿吨大港犹如双翼,为西海岸新区对外开放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位于前湾港的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是亚洲首个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运营两年来,累计完成了船舶作业1430艘次,作业箱量突破210万标准箱,船舶保班率100%。与前湾港主要发展集装箱航运物流不同,董家口港区凭借全球最大的40万吨级矿石码头以及专用的化工、石油、液化天然气码头,在干散货、件杂货、油品、冷链物流等方面全方位发力,该港口已获批国家一类开放口岸。
以港兴区,西海岸与全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起贸易往来,向世界彰显着开放包容的姿态。五年来,累计实现外贸进出口7568亿元,与近100所国际学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对外缔结友好城市1个、友好合作关系城市5个。
西海岸新区在全省率先创新“双招双引”联动工作机制,成立招商中心、招才中心,在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12个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站,面向全球招商引才。华大基因国家海洋基因库是世界规模最大的海洋基因库,汇集了20多个国家的200多名科学家;“中国半导体之父”张汝京博士带领138人的团队,到西海岸投资150亿元建设国内首个协同式集成电路制造项目,填补了我省集成电路产业的空白。
重点发力:
国际合作全面开花
位于西海岸新区北部的国际经济合作区,是该区十大功能区之一,也是青岛市重要的开放窗口。五年来,这里从一片无道路、无配套、无企业的“三无地带”,崛起为一座国际化生态新城区。
“国际经济合作区承担着西海岸新区、青岛乃至山东深化对外开放的使命,现有中德生态园、中英创新产业园、中俄地方合作园(青岛)等多个国家级合作园区。”国际经济合作区法务与教育合作总监凌嵩介绍。
2018年1月,在中英两国总理见证下,全国首家中英创新产业园正式签约,目前,产业园正围绕“创新、创意、生命健康”三个方向加快建设。2018年4月,中俄地方合作园(青岛)正式启动,该项目被列入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境内先导区。同时,中法、中日、中韩等创新产业园加快推进。
五年来,国际经济合作区已与德国、英国、俄罗斯、芬兰、波兰、韩国6个国家的19个州市(地区)相关机构签署合作协议,引进16个国家430多家企业,在经贸、社会、文化多领域开展交流合作。
“把西海岸建成海纳百川、融汇世界的开放新区”,在五周岁之际,西海岸新区立下这样的誓言。展望未来,按照青岛市委“学深圳、赶深圳”的要求,青岛西海岸新区将放大坐标、提升格局,积极融入国家开放大局,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让开放的活力竞相迸发,砥砺扬帆、逐梦前行,擘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