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10月14日讯 今年10月14日,是第51届世界标准日。为了彰显标准在资源保护、绿色发展方面的重要意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将今年世界标准日的主题确定为“标准保护地球”,并联合发布了2020年世界标准日祝词。祝词提到,国际标准是一种保护地球的正确的方法,标准覆盖了节能、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等方方面面,提供了标准化的规制和测量方法。标准的广泛使用有助于减少工业生产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促进有限资源的再利用,提高能源效率。
标准化工作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手段,正越来越发挥着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的作用。今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在给青岛市政府的复函中表示,将积极加强与我市的交流与合作,支持我市推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共同推动建设国际标准化合作平台,参与国家和国际标准化活动,构建国际标准化教育培训体系,促进城市标准化创新发展。这是继2015年我市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署合作协议后,再次获得国家对标准化工作的支持。
“抢抓国家标准化改革的机遇,积极推动青岛市标准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这是我们始终如一的追求,我们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杰说。“十三五”时期特别是2019年以来,我市标准化工作取得很大进展,标准国际化走在了全国同类城市的前列。
一、抢抓标准化改革机遇。我市抢抓2015年以来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的机遇。2015年11月,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签署了《关于推动青岛标准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设合作备忘录》,这是标准化改革以来国家与地方签署的第一个合作文件。2016年,抓住国家贯彻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机会,努力争取承担了全国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构建了区、市、镇、园的具有青岛本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标准体系,今年高分通过现场评估。今年3月,争取市场监管总局、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准城阳区政府承担了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综合试点,成为全国第一批51个试点之一,城阳区代表我市与广州、深圳、成都等3个副省级城市和其他47个市、县政府先行先试,以标准化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
二、出台标准化政策措施。我市在全国率先提出实施“标准化+”发展战略。市“十三五”规划将实施“标准化+”战略与其三个战略并列为4大“+”战略。2017年,市政府印发了《青岛市“标准化+”发展规划(2016—2020年)》《青岛市标准化资助奖励资金管理办法》。2019年,市政府印发《青岛市落实山东省开展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6年以来,市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5770万元资助奖励1918个标准化项目,每个区市还都按照至少1:1的比例进行配套奖励。2017年,市政府成立青岛市标准化委员会,市长任主任,办公室设在现市市场监管局,43个单位为成员。市考核办将标准化工作纳入2017年和2018年对区市的考核,发挥了指挥棒的作用。崂山区作为市政府确立的标准化改革的先行区,城阳区打造标准化示范区。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市农业农村局等都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通过组织开展标准制定,实现了对管理服务事项的标准化建设,提高了效率、提升了水平。
三、搭建国际标准化平台。举办了2017和2019两届青岛国际标准化论坛,分别以“标准让城市更加智慧”和“国际标准与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主题,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电信联盟(ITU)等三大国际标准组织领导人同时出席非组织年会的国际会议,国外嘉宾达到150余人,这在国际标准化发展史上史无前例,体现了论坛作为国际国内标准化合作交流高端对话平台的功能。2017年6月,市政府与国家标准委和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签订了《关于建设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三方行动计划》,同时国际标准化培训基地(青岛)揭牌成立,青岛成为ISO在中国唯一的培训基地。2018-2020年,举办了5期ISO、3期IEC和5期国内培训班,共培训学员680余名,其中外籍学员68名。2017年,青岛大学标准化学院成立,在全国综合性大学中第一个设立标准化工程专业,当年开始招收本科生,每年30名,为标准化事业长远发展积蓄人才储备。
四、狠抓标准化项目建设。2016-2019年,全市参与制修订国际标准76项、国家标准715项、行业标准577项,总数比2007-2015年的总和还多,涉及经济建设、社会治理、生态文明、政府管理等领域。全市完成国家级标准化试点项目39项,涉及经济建设类27项占71.8%,政府管理类9项占23.7%,比2007-2015年的总和增长了69.6%。市政府承担的国家新型城镇化标准化试点、崂山区人民政府承担的标准化服务产业培育试点、城阳区政府承担的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青岛市人才交流中心承担的第一批国家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试点、交运集团温馨巴士公司承担的国家服务业标准化等项目,通过标准化建设,创造了青岛经验、青岛模式。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开展的18类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中,我市承担了14类62项,类别和数量均居全国同类城市第一位。
五、开展标准化工作创新。今年3月,市市场监管局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出台了《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管理办法》,围绕我市“十五个攻势”和城市发展新战略,立项了32个市级试点示范项目,将助力全市乡村振兴、“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促进和拉动消费等重点工作。为鼓励企业研制和执行国际国内领先的企业标准,率先打造先进性评价“青岛标准”品牌,推出了《青岛标准先进性评价产品和服务目录》,对青岛海尔、海信、中车四方、青岛科尼乐等5家企业申报的涉及电冰柜、激光电视、导轨电车、混凝土泵车、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载智能终端等5类产品执行标准作为第一批先进性青岛标准,目前,正在对第二批青岛宝佳自动化设备、中科纺织研究院申报的涉及袋装颗粒物料柔性装盒装箱连续自动包装成套装备、百草改性聚酯纤维等7类产品执行标准进行评价。开展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制定。2013年以来,全市制定农业标准规范200余项、服务业以及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业160余项,在国家《标准化法》修订中,我市制定地方标准规范的做法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肯定,为将设区的市地方标准制定权写入新《标准化法》提供了案例。
近日,在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的2020年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名单中,海尔集团等牵头制定的GB/T 21551.1—2008《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抗菌、除菌、净化功能通则》等8项标准获得标准项目一等奖,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标准化处处长高学龙获得个人项目个人突出贡献奖。自2012年开展此奖项以来,高学龙为获此奖项的第5个标准化行政管理人员,同类城市第一个。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是经中央批准设立的奖项,是我国标准化领域的最高奖项。此次获奖,也从另一个方面反映了对我市“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的充分肯定。
“青岛市标准化工作有很好的基础,也有很好的政策环境。”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局长田世宏指出,“在国内城市标准化工作第一方阵的城市中,青岛、深圳、杭州、成都各有特点,各有侧重。希望青岛继续保持在第一方阵,为国家标准化改革发展做出青岛贡献。”
“十三五”时期的标准化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标准化改革,组织实施“标准化+”战略行动,培育以技术、标准、质量等为核心的竞争新优势,以高标准助力高技术创新,促进高水平开放,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我市逐步发展成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的平台和窗口,为落实市“十五个攻势”、为打造国际标准化合作新平台、为城市发展新战略提供技术标准支持,助力开放、现代、活力、时尚国际化大都市建设。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