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网8月5日讯(记者 高忠业 李金燕)“让青岛的车用上了青岛的氢”。今天上午,中国石化所属青岛炼化首车300公斤燃料电池用氢正式出厂,运往青岛西海岸新区红石崖加氢站,这标志着山东省“十四五”氢能重大示范试点项目——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初期工程顺利投用。这是青岛炼化首次实现燃料电池用氢工业化生产,解决了青岛市燃料电池用氢的来源问题,将促进山东氢能产业发展,助力打造“东方氢岛”。
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初期工程顺利投用。
青岛炼化工业副产氢气资源丰富,为适应当地的氢能需求,自2020年以来,该公司积极参与氢能开发和项目建设,加大技术攻关力度,提前5个月实现青岛市燃料电池用氢工业化生产。
据青岛炼化炼油三部经理竺家培介绍,该项目初期工程日供氢气430公斤,可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加氢站提供燃料电池用氢。目前,青岛炼化正加快推进项目后期工程建设,预计年底年产能将达2250吨,2023年年产能达到4500吨,届时可满足青岛市“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的全部加氢站供氢需求。
青岛炼化首车300公斤燃料电池用氢出厂准备。
“目前,青岛有三个加氢站,像西海岸新区30路、66路公交车已使用氢作为能源,但是这些氢主要来自于滨州、淄博等地,运输成本高限制了氢能源的推广,”竺家培介绍,随着青岛市氢能资源基地项目初期工程的投用,氢能源实现了本地化生产,运输成本大大降低,另外氢燃料的品质也得到明显提升。
青岛炼化首车300公斤燃料电池用氢正式出厂。
氢作为一种来源广泛、清洁无碳、灵活高效、应用场景丰富的二次能源,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清洁能源,具有燃烧热值高的优点,其热值约是石油的3倍、煤炭的4.5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制氢大国,生产和应用已具备产业化条件;从产业层面来看,氢能产业已被写入“十四五”规划,一些传统的能源企业巨头纷纷进军氢能源。
青岛炼化炼油三部经理竺家培介绍氢能资源基地建设、投产情况。
中国石化是国内最大的氢气生产企业。目前氢气年生产能力超350万吨,占全国氢气产量的14%左右;已在燕山石化、广州石化、海南炼化和高桥石化建成4套氢纯化装置,正在加快推进津鲁沪粤等重点地区氢能生产供应项目,进一步促进供燃料电池车用氢产销一体化。同时,中国石化已在广东、浙江、上海、广西、贵州、海南等13个省区市建成20座加氢站或油氢合建站。另外,中国石化正全面推进氢能全产业链快速发展,“十四五”期间规划建设1000座加氢站,加快打造“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