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袁隆平院士入驻青岛国际院士港成立青岛海水稻研究中心以来,青岛就与海水稻结下了不解之缘。今年5月份,在位于李沧白坭地公园的海水稻研发基地,第一代海水稻材料插秧,经过研发人员半年的精心护理,终于在期盼中迎来了收获的时节。
9月28日下午,来自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湖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单位的30多名从事海水稻、盐碱地改良等研究方向的还价,将分组前往白坭地和即墨金口,实地进行测产。
袁隆平海水稻测产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记者了解到,当天的海水稻现场评测会共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对位于李沧白坭地公园海水稻研发实验基地的耐盐碱水稻材料的现场评测,另一个是对位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的现场评测。参与两场评测的专家和评测重点各有不同。
其中,参与白坭地耐盐碱水稻材料评测的专家和嘉宾包括,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高峻岭研究员、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副教授朱其松、扬州大学教授刘世平、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彭玉林等。评测内容包括,确定测产水稻材料、每亩有效穗数、平均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产量等。
参与即墨金口即发农副业基地的稻作改良综合示范区土壤调理剂施用效果评测的专家和嘉宾包括,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齐绍武、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院刘建明、国土资源部土地整治中心研究员鞠正山、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委会高级工程师亓昭英等。评测内容包括,使用土壤改良剂的稻田与空白田的产量对比、增产效果对比,以及两种田块水稻的倒伏性、株高等。
由于与第三代遗传工程不育系杂交水稻技术的坚定工作在时间上冲突,袁隆平院士当天无法参加现场测产,但会通过视频连线参与,研发人员向其汇报测产结果后,袁隆平院士会给出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