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充医疗、跨省结算 青岛医疗民生成绩单

看病就医一直是市民关心的话题。

2017年,青岛医疗卫生项目建设不断提速,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顺利实现异地跨省就医直接结算,这些与医疗有关的民生大项目,让青岛人更具幸福感。

在全国率先实施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将治疗恶性肿瘤、罕见病及影响生活质量的慢性疾病的41种特殊药品耗材纳入保障范围。

全民补充医疗保险制度内容:

一、特药特材及精准诊疗项目保障,对符合条件的参保患者使用特药特材及精准诊疗项目发生的医疗费用,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80%;

二、大额保障,参保人一个年度内范围外负担超过5万元以上的部分,由补充医疗保险基金报销70%,一个年度内最高支付20万元,并对抚恤定补优抚对象、低保和低保边缘家庭参保人不设起付标准。

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编制并公布114项新增医疗服务价格项目和医疗机构门诊可单独收费一次性医用耗材目录清单,启动按病种收费改革,推出100余个按病种收费目录。

2017年,全市投资8.9亿元,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6个区市实施了疾控机构新建、改扩建项目。

全市重点卫生工程投资达到73.54亿元,新开工建设市公共卫生中心、市第八人民医院东院区,加快推进市立医院东院二期、青大附院东区综合病房楼、眼科医院红岛院区等市级在建医疗卫生重点项目,市第五人民医院扩建前期工作有序开展。

与美国哈佛医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附属医院、新加坡中央医院、澳洲新南威尔士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复旦大学等42家国内外知名机构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新签约项目19个,新设立名医工作室11个。

医疗卫生补助方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人均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54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住院报销比例提升至75%;

服务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162万人次,人均预期寿命80.9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岁,列全省第一。

150万市民拥有了自己的家庭医生,签约市民免费享受了7种慢性病基本药物和8个种类的签约服务包。

37家医疗机构实行提前、延时和错峰门诊服务,3.5万人次群众享受了减免费用服务。

市大型医院均实现诊疗“一卡通”,为400多万市民提供了医院见无障碍预约挂号、诊间缴费、检验结果互认等服务,群众看病就医更便捷。

截至11月底,全市已办理异地医疗备案手续的1.5万参保人备案信息全部上传至国家结算平台,已有78家定点医院接入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平台,覆盖范围包括所有三级医院和县级医院。

2017年8月,中国HPV疫苗上市,可用于预防女性宫颈癌等数种癌症,但是,不少女性朋友因年龄限制望而却步。

12月6日,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山东省药品集中采购网挂出一则通知,公布2017年山东省第二类疫苗集中采购目录增加品种。

记者注意到,在增加的三种疫苗里,就包括四价人乳头瘤病毒疫苗(酿酒酵母)。

这意味着,该疫苗即将在山东上市,也就是说,如果成功上市,这种疫苗年龄将放宽至45岁。

2017年,全市57所公立医院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市民的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增幅下降明显。

在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建立药品集中采购、联合议价机制,全面推行药品采购“两票制”,市民节省药费支出20.3亿元。

今年预计户籍人口出生超过12万人,住院分娩14万人,孕产妇、婴儿死亡率较上年度同比下降23.2%、37.8%。产筛高风险孕妇免费基因检测和诊断服务项目列入市政府市办实事,140余万人次受益。

2017年,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山东中医药大学青岛中医药科学院即将启用。

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镇卫生院、8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70%的村卫生室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黄岛区、李沧区率先实现中医药服务“全覆盖”。

完善医、养、康、护一体化医养结合“青岛模式”,建立700多个医养结合服务机构,服务老年人20万人次,成为医养结合国家试点市、山东省示范市。

生活在一个宜居宜业、舒适便民的城市,是每个人共同的愿望。

2017年,青岛医疗交出的民生成绩单,让每个青岛人都离“理想生活”更近了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