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在线”点评】 从目前来看,塑化剂事件已不能简单的看作是食品安全问题,它牵扯到了众多的行业和领域,暴露了从企业到行业再到监管的种种问题。作为知名企业和上市公司,深陷“塑化剂”危机的酒鬼酒原本可以以应有的担当,塑造负责任的企业形象,但其在危机处理和舆情应对上败笔连连,反而使之一而再再而三深陷泥淖。 1.酒鬼酒回应快速,但从否认到道歉、提出整改方案,始终坚称产品无害,没有关切到公众利益核心,道歉被指无诚意,回应也就没有实质效果。在事件发生当天,酒鬼酒就即时作出回应并停牌。但是,面对涉及消费者人身安全的重大问题,酒鬼酒先是矢口否认,被确定存在问题后,又急于撇清责任,以行业标准缺乏为由坚称产品符合国家标准,乃至坚持“每天饮用1斤无害”的说法,不仅让其“道歉”的真诚性大打折扣,还让网民感到气愤。因此,尽管酒鬼酒多次道歉,但“道歉而不认错”、拒不召回的态度以及不提对消费者补偿措施的做法,折射出酒鬼酒缺乏应有的担当和基本的社会责任感。因而,其每一次回应非但无法平息舆论,反而激起新一波的舆论高潮,其股价更是连续跌停。 2.企业舆情应对混乱,回应口径不一,甚至公然爽约,严重损害公司公信力。酒鬼酒“塑化剂”危机发生后,已有多人“登场”进行回应,包括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酒鬼酒总经理夏心国、酒鬼酒董秘张儒平,还包括多位未透露身份的管理层人员。多人登场代表公司发言,不仅未得到消费者的认可,反而自相矛盾增加舆论质疑。如《新京报》27日发表题为《酒鬼酒今起全面暂停生产》的文章,援引酒鬼酒总经理夏心国的话称,“目前公司其他生产线均已停产,仅剩的这一条也将于今日停产”;当日晚间,酒鬼酒又发表公告,澄清称“目前公司未全面停产”。此外,酒鬼酒副总经理范震受访时曾表示,预计在11月25日中午向外界公布具体的整改措施以及时间表。但是直到11月25日晚上,酒鬼酒公司仍未公布相关内容,爽约公布“整改时间表”。在危机处理中,酒鬼酒多方表态,却相互矛盾,甚至爽约的行为,进一步助推塑化剂风波持续发酵,公司公信力一再受损。 3.作为上市公司,酒鬼酒忽视公众知情权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责任,严重损害了投资者权益,而权威机构的失语也使得舆论在对真相的猜测中继续发酵。从媒体报道来看,在媒体曝光前,酒鬼酒已发现了塑化剂超标的情况,但问题直到被曝光依然没得到重视和解决,而且一直在“继续排查”,未向公众公布。可见,作为一个上市企业,酒鬼酒不仅损害了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也忽视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连续跌停让普通股民损失惨重。此外,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持续发酵,各渠道的各类信息铺天盖地。究竟是酒龄的“增稠剂”还是生产设备问题,究竟是白酒行业潜规则的揭发还是做空白酒股的“阴谋”,并没有任何一个权威机构给予回应。网民只能在众多信息碎片中找寻和猜测,并且这种发酵必然伴随着消费者信心和企业信誉的流逝。 如同通过“三鹿”普及了“三聚氰胺”一样,这一次公众又通过“酒鬼酒”再次普及了“塑化剂”知识。酒鬼酒的“塑化剂丑闻”,已经超出酒鬼酒自身,成为一场潜在的食品安全公共事件。在此关键时刻,政府监管部门不能缄默,而需主动行政,尽早给出一个权威说法。从保证公共食品安全这一最高出发点出发,这样做不仅是网民的期盼,也是提升公众对食品安全信任度的唯一办法。 【“舆情在线”建议】(略) |
上一篇:酒鬼酒开始接受退货
下一篇:专家:含塑化剂白酒或影响男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