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 正文

多美滋12批次婴儿奶粉涉肉毒杆菌 青岛已下架

来源:青岛早报-- 2013-08-05 08:56:16 字号:TT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家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的新西兰乳制品进口企业名单,涉及多美滋、娃哈哈和上海糖业

  多美滋问题乳粉流入市场400多吨,宣布召回12批次产品

  新西兰市场召回“可瑞康”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可口可乐称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

  核心提示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旗下部分产品可能含有肉毒杆菌事件再有新进展。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4家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乳制品企业名单,主流品牌之一的多美滋奶粉赫然在列。随后,记者走访发现,岛城相关商家对此事都相当重视,昨日下午,多家超市开始对12个被召回批次的多美滋奶粉及可口可乐果粒奶优饮料进行下架处理。

  进展>>>

  4家公司进口问题原料

  恒天然集团8月3日宣布,有3批浓缩乳清蛋白出现质量问题,而浓缩乳清蛋白被广泛用于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中。这些浓缩乳清蛋白可能含有肉毒杆菌的菌株,有可能造成食用者中毒,涉事产品估计达到900吨。随后,恒天然集团发表声明称,已将情况向包括3个中国客户在内的共8家客户发出了提醒。该集团发言人表示,目前不能透露这8家公司和相关产品的名称。但新西兰初级产业部表示,受影响国家包括澳大利亚、中国、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和沙特阿拉伯。

  昨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4家进口了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乳制品企业名单。这4家进口企业分别为:杭州娃哈哈保健食品有限公司和杭州娃哈哈进出口有限公司,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

  回应>>>

  多美滋召回12批次产品

  涉事企业几乎同时展开自查并发表相关声明。记者登录多美滋官方网站发现,多美滋婴幼儿食品有限公司在8月3日就紧急发表声明称,根据恒天然提供的信息,多美滋已查明部分优阶贝护和多领加二阶段产品有可能受到影响,共涉及12个批次。据上海市质监部门统计,由新西兰恒天然集团受肉毒杆菌污染乳粉制成的多美滋奶粉流入市场达420.188吨。目前,上海质监部门已经全部封存多美滋公司现场涉及问题乳粉的原料及成品,并要求公司立即启动召回程序,通知其经销商扣置相关批次产品,并发布声明。上海质监部门查实,多美滋公司采购新西兰恒天然问题乳粉7批次,共计208.55吨用于较大婴儿及幼儿配方乳粉的生产,其中已使用105.45吨,库存103.1吨。问题乳粉已制成较大婴儿配方乳粉成品664.118吨(其中已售420.188吨,库存243.93吨)以及幼儿配方乳粉成品62.434吨(尚未售出)。

  而针对新西兰恒天然乳品肉毒杆菌污染一事,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昨接受采访时表示,娃哈哈对使用该乳清蛋白产品的出厂检测记录进行了复查,未发现肉毒杆菌,娃哈哈目前已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对产品留样进行肉毒梭状杆菌及肉毒毒素的检验,涉事产品召回也已经同步展开。

  上海市糖业烟酒(集团)有限公司则回应称,进口含毒菌乳粉的最终客户是可口可乐。而经可口可乐饮料(上海)有限公司确认,在4.8吨原材料中,25公斤已用于生产个别批次的美汁源果粒奶优,其余4.775吨尚未投入生产,已被安全隔离。对此,可口可乐发表声明称,由于生产过程中采用超高温杀菌工艺以及饮料弱酸性的抑制作用,国内外科研专家以及公司的研究人员一致认为,相关批次的饮料产品是安全的。但是为让消费者放心,可口可乐正在追溯受影响产品的生产和发货记录,并予以召回。

  多美滋12批次产品已下架

  【探访】

  昨日上午,记者探访中山路、辽宁路、香港路多家超市奶粉专柜,各大超市奶粉专柜几乎还是一片平静,部分超市奶粉专柜售货员对此事件一无所知。

  直到昨日下午3时许,岛城各超市接到多美滋厂家通知后,才对货架上在12个批次范围内的产品予以下架。中山路一家超市奶粉专柜负责人吴经理表示,他们是昨日下午才接到厂家通知,一接到通知便立即展开行动,对所有多美滋产品进行排查,属于12个批次范围内的产品立即下架。据介绍,“涉毒”的多美滋奶粉都是2段的,其中多领加延续较大婴幼儿配方奶粉系列中有1200g的1F3144批次,以及400g的1F3171批次,其余都为优阶贝护延续较大婴儿配方奶粉系列产品,具体批号为360g×3的2E3170、1E3182批次,400g的1C3170、2C3180批次,400g×3的2E3172、1E3181批次,850g 50g的1H3172、1H3180批次,以及900g的2H3166、2H3181批次。

  记者昨日傍晚再次回访中山路、台东两家大型超市奶粉专柜,结果发现多美滋上述12批次产品已全部下架。下午4时左右,另一路记者又来到了位于香港中路的家乐福超市,该超市销售人员表示已经知道“多美滋”召回12批次奶粉的消息,他们已经对奶粉进行了检查,目前超市销售的奶粉均为合格品。不过,美汁源果粒奶优产品仍在货架上,中山路及香港中路商场的相关负责人赶紧上网查消息,并紧急让工作人员将产品暂时撤架,待事情“水落石出”后再做下一步定夺。

  反应迅速的还有岛城一些母婴用品专卖店。“今天下午我们接到通知下架所有多美滋2段奶粉。”昨日傍晚,在兴隆路一家乐友孕婴用品店,销售人员正忙着下架。而据乐友青岛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天下午乐友全国360多家门店及网站下架所有问题奶粉,主要是多美滋所有2段奶粉,而上海门店还下架了可瑞康2段奶粉。

  国家质检总局:

  消费者勿食用3个批号新西兰婴幼儿配方乳粉

  【警示】

  在接到新西兰政府关于纽迪西亚公司召回其婴幼儿配方乳粉的通报后,国家质检总局4日发布紧急消费警示指出,虽然涉事产品未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但如有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了这些产品的,请勿食用。

  据了解,国家质检总局刚刚接到新西兰政府有关部门通报,称新西兰纽迪西亚公司发布召回公告,召回其在新西兰市场上销售的3个批号的婴幼儿配方乳粉。

  这些被召回的产品为Kari-care(市场译作 “可瑞康”)InfantFormula Stage1 (适用于0至6月龄,批号为3169、3170,保质期至2016年6月17日和2016年6月18日)和KaricareGold+ Follow On For-mula Stage2(适用于6-12月龄,批号为D3183,保质期至2014年12月31日),产品的批号和保质期标于罐底。召回公告称,此次召回不涉及该公司的其他产品。

  国家质检总局表示,经查,上述产品未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国家质检总局紧急提示消费者,如有以个人携带、邮寄或网购等方式购买了上述批号产品,请勿食用。纽迪西亚公司的召回公告内容可查阅该公司网站,网址为:。

  据新华社

  肉毒杆菌不是强制检测项目

  【专家】

  记者从国家质检总局进出口食品安全局了解到,进口奶粉因为出现质量问题被退回、销毁的例子并不少见。今年1月份,从新加坡进口的迪乐多幼儿配方奶粉因为钠超标而退货;3月份,从韩国进口的星贝儿配方奶粉因为硒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被退货;4月份,从智利进口的凯洛1至4岁儿童成长奶粉因为铜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销毁;5月份,从荷兰进口的初生婴儿配方奶粉1段因为月桂酸和肉豆蔻酸总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而被退回……记者查阅不合格品的名单发现,奶粉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重金属元素和添加剂不达标,没有发现奶粉因为检查出肉毒杆菌的情况。那么,在奶粉的出入境检测中,肉毒杆菌是不是强制检测项目?对此,记者昨天采访了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农产品检测中心的徐彪博士,徐博士告诉记者,肉毒杆菌并不是乳制品的强制检测项目,因为乳制品中极少含有肉毒杆菌。“肉毒杆菌往往在动物骨髓、腐肉中较多,在奶粉中我们还从没有检测出这种物质,乳制品在生产过程中也没有产生肉毒杆菌的环节,生产厂家不公布污染源我们无法估计这批乳制品在什么环节出了问题。”徐彪博士介绍说。

  1岁以下婴儿最易“中招”

  【解读】

  专家指出,肉毒杆菌是一种生长在常温、低酸和缺氧环境中的革兰氏阳性细菌。肉毒杆菌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罐装食品或真空包装食品里都能生长。肉毒杆菌食物中毒在临床上以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眼肌、咽肌瘫痪为主要表现,中毒者如抢救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分析指出,目前全世界乳粉中都没有关于肉毒杆菌的限量标准。尽管肉毒杆菌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1岁以下的婴儿存在较大威胁。由于1岁以内的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还没有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临床上也有1岁以内的婴儿食用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中毒的案例,其中半岁以内的婴儿、处于转奶或者添加更改辅食阶段的婴儿属于“高危”。

  朱毅说,值得注意的是,被肉毒杆菌污染的食物需要在120摄氏度加热10分钟后才能被消灭,而家庭在冲泡奶粉的时候往往使用的都是温水,起不到相应的杀菌作用。据新华社

  问题公布为何迟到了4个月

  【质疑】

  恒天然集团发布的声明中说,企业在今年3月的一次检查中发现,2012年5月在新西兰本地一家工厂生产的产品涉嫌被污染。3月份即检测到食品安全风险,为何拖到8月才公布?

  舆论认为,发生可能的食品污染问题之后是第一时间减少对消费者的损害、通知客户进行回收,还是任由可能出现问题的产品流向市场,恒天然的选择耐人寻味。

  事实上,今年以来外资奶粉频频发生食品安全事件。仅在2013年4月,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进境食品、化妆品不合格信息中就涉及8400多吨奶粉,不合格奶粉来自新西兰、澳大利亚、智利和韩国,不合格的项目包括铜含量、维生素B12、胆碱、维生素B6等含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朱毅指出,国外的乳品质量并非铁板钉钉,消费者盲目迷信国外品牌的心态亟待改变。消费者应该建立更为科学的消费观,科学合理地选择婴幼儿食品。据新华社

  不应过度迷信“洋食品”

  新西兰乳制品巨头恒天然集团4日发布消息,在三批次浓缩乳清蛋白中检出肉毒杆菌。这无疑给信奉“洋奶粉”的人当头泼了一盆冷水,“洋奶粉”“百分百纯净”的神话被打破。这也再次表明,食品安全问题中外皆有,客观看待,冷静应对,方乃理性之举。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跨国乳业巨头在“受污”问题上今年已是“二进宫”。今年1月,该公司生产的奶粉就曾被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胺。而且早在今年3月涉事公司就已发现自身产品的潜在质量问题,但却直到4个月后才公布检测结果。这就让问题一再延误,不断扩散蔓延,检测结果为何“姗姗来迟”令人生疑。

  事实上,西方发达国家的食品安全问题还远不止这些,不少国家都受到过“有毒食品”困扰。从当年肆虐欧洲的疯牛病到美国的沙门氏菌疫情,再到韩国的“垃圾饺子”风波,被查出的有毒“洋食品”涉及肉制品、鸡蛋、冰棍、热狗辣椒酱、木瓜、花生酱、速冻饺子……种类可谓五花八门。

  除了“有毒食品”,国外的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现象也屡见不鲜。以拥有世界最严格食品安全制度而骄傲的欧洲人,今年年初在“马肉风波”上栽了跟头。欧洲人用马肉充牛肉,美国人去年则被曝出用扁桃仁假冒大杏仁误导消费者。

  由此观之,食品安全是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一味迷信“洋食品”并非明智之举。“洋食品”不一定都是极品,“国产货”也并非都是次品。当然,“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并不能说明中国的食品问题就不突出和严峻:注水肉、皮革奶、地沟油、苏丹红、三聚氰胺、塑化剂白酒……一再挑战国人的肠胃。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理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在食品安全日益受到威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突破国界的当下,不应该对“洋食品”过度迷信。对待“洋货”与“国货”应本着一视同仁的态度,理性客观看待。

分享到: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