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事件概述
有媒体报道,在新学期开学第3天,乐清市北白象镇第九小学紧急停课。该校有16名学生出现流鼻血等症状,家长怀疑学生在校期间吸入有毒气体。
9月4日晚11时30分,当地教育等相关部门协商后,决定让该校所有学生先暂时搬回老校区就读。
9月5日,北白象镇、乐清市环保局环境监察大队对学校周边西面300多米内,可能涉及废弃排放的企业进行大规模的排查。对6家可能涉及有毒有害废气排放的无证作坊进行了查处。
9月6日,乐清市环保局根据初步排查和监测,锁定两大污染源:一是,学校周边34家产生废气污染的企业;二是,9月3日至5日,学校还在进行施工,采用的施工材料是油漆和沥青,这也会产生废气污染。
9月7日,乐清市委宣传部发布通报称,乐清市环保局发现乐清市东方电镀有限公司排放的铬酸雾略有超标。学校内已油漆的钢架堆放点、废油漆桶堆放房间内苯和甲苯均有检出,但污染源还需进一步确定。
9月9日,乐清环保部门排查发现,此次小学生流鼻血事件初步判断可能与周边企业排放的铬酸雾、学校自身油漆中含有的甲醛和苯有关,对学校周边49家存在空气污染问题的企业,已责令其停业整顿。
9月9日,乐清市委宣传部透露,原19名出现流鼻血症状的学生,已全部返校上课,情况正常。9日下午1时开始,当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派数名医务人员到学校对该校在校上课的学生进行抽血,作健康体检。
9月10日,北白象镇政府联合国土、住建、环保等部门,分三组对其中21家违章建筑企业和加工点予以拆除。
二、媒体关注度分析
9月6日,温州当地媒体——温州都市报在头版以大图形式对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率先进行了报道,随后被温州网、浙江都市网、浙江在线等浙江本地网络媒体转发,继而被人民网、腾讯网、搜狐网等全国性网络媒体转载,从而使得事件由局部事件升级为全国网友关注的事件。
浙江乐清市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媒体关注度走势(单位:篇)
在温州都市报爆料“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实的当天,温州网充分发挥本地网络媒体的优势,第一时间对温州市教育局和环保局进行采访,并撰稿《乐清小学被迫停课 环保部门表示没主动关注校园》,这篇报道使得当地环保局有陷入舆论被动境地的可能,理应引发当地环保部门重视。
9月7日,媒体关注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其中,钱江晚报关于此事的报道——《温州一小学19名学生流鼻血 家长疑因工厂排污》为网络媒体大量转发,相关的网络报道达117篇,媒体把此事件的罪魁祸首直指当地工厂,这为政府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提供了方向。
9月9日,中国日报、南方都市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介入事件报道,使得事件的关注度快速上升。南方都市报刊登文章《乐清小学生疑吸入毒气 工厂校方均否认有责任》,进一步推高民众对此事件的关注程度。
9月11日,羊城晚报刊登文章《乐清小学生吸毒气续:学校复课又有学生流鼻血晕倒》让缓和的舆情再起波澜。
三、论坛微博关注分析
浙江乐清市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论坛、微博关注度走势(单位:条)
从上图可以看到,自事件曝光以来,论坛和微博平台上关于此事的讨论温和放大,主要集中在9月7日到9月9日三天时间内,随着官方调查的公布以及对空气污染企业的停业整顿,民众对此事的关注度呈现出快速下滑的态势。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平台显示,论坛关于此事报道的排行中,乐清上班族论坛、中原论坛、腾讯论坛、新华网论坛、凯迪社区占据排行前五名。其中,可以清晰的看出,乐清上班族论坛明显属于本地论坛,在此事件中发挥了本地论坛的社会传播和社会交流功效,提升当地民众对此事件的关注程度。
微博平台上对此事的关注度相对平淡,知名网友近期在微博平台上的发言较以往有所减少,缺少了“意见领袖”的微博舆论场显得有些黯淡。反观媒体官方微博则成为微博舆论场上的中坚力量,在此事件的传播中,@人民日报@央视网、@法制日报、@财经网等媒体微博积极传播相关信息,其中,@人民日报发表微博 “这里究竟怎么了”,对事件进行发问,推进事件在微博平台上舆情的发酵。
@王于京(认证信息:浙江金华武义公安局民警,粉丝126万)在事件初期发表主题为“污染,请放过孩子”的微博,得到了不少网友的支持。
四、网友观点倾向分析
孩子是无辜的 25%
@天天向上阳光:孩子们好可怜,环境恶化,他们是最没有抵抗力的,希望能有很好的解决!
@新璨:救救孩子,为了下一代请官员们不要只注重你们的光鲜政绩,做点对得起良心的实事吧!
对相关责任人严惩不贷 29%
@第一科学:环保局和教育局不需要有人请辞为此负责吗?强烈呼吁责任人下课!
@微鼻净水:对儿童的毒害,往往是不可逆的!违规企业不是关了就完事,呼吁相关部门出资给这些孩子的身体做系统检查,相关责任人和单位做出赔偿!
经济发展模式应该反思 19%
@民警孙俊智:污染企业包围学校,规划何为?有毒气体长期排放,监管何在?一切发展都是为了人,任由带血的GDP荼毒生命,如此增长有什么意义?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保护环境,就是福荫子孙后代,就是存续中国未来!
污染企业各地都存在 16%
@趙清茶:我们高中时候也是,学校隔壁就是一间化工厂。每天都是臭气熏天的,整个小镇的水质都污染了。我们还打电话举报,但都不受理。官官相护,利益相交啊
其它 11%
@大宁在养猪:拆了这个违章企业,中国还有其他千千万万的违章企业,你在这边拆,他在那边建。这些违章企业背后巨大的利益链条,使得许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处罚力度若是大大高于他们所获利益,便会使那些观望的人不再敢尝试。
五、媒体评论摘要
为学生提供安全的校园环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责无旁贷。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暴露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带来的高成本高消耗高污染代价。污染出现并非一天两天,但环境监管部门在企业准入门槛上把关不严、监管不力,造成了生产排污企业大量存在,让学校陷入污染包围圈。另外,学校应对校舍建设进度规划履行监管职责,应让装修完毕的教学楼有足够的空置时间,使用更加环保、污染少的材料。(据《法制日报》,作者:王春)
尽管民众保护环境的呼声越来越高,但长期以来,“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思维,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给一些存在污染的企业以政策性保护,出了问题再去“集中治理、全面排查”,这种亡羊补牢式的做法几乎成了一种惯例。如果这样的思维不改变,那么我们的未来将失掉发展的活力。牺牲掉下一代的生命健康与当地政府部门的公信力,如此沉重的代价,是如何“补牢”也无法弥补的。温州小学生这起事件说明,在环保问题上需要“全面排查”的,不仅仅是违规企业;环保、教育部门那些落后的意识和做法,也需要做出深刻的反省与整饬。(据《广州日报》,作者:李康宁)
笔者认为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中最大的“毒源”就来自于相关部门对于学校周边具有潜在性污染的企业管理监督不力,如果能够定期对于这些企业工厂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出现一丝危害人体的污染“苗头”就立刻叫停整治,如此怎会出现危害学生身体健康的恶性群体安全事件?当然,准入标准过低也是本次事件的一大“幕后推手”,在环保审批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不符合规定的“漏网之鱼”,准入标准与人体安全承受范围之间的“盲区”在一些唯利是图的商人面前容易成为“打擦边球”的最佳位置。质检、环保、卫生等相关部门一旦放松警惕,必然会被“黑心商家”乘虚而入。(据东北新闻网,作者:海绵)
学校选址必须经过环保部门的评估,拒绝污染。既然,新校区周围工厂众多且多家企业排污违规,造成污染严重。那么,在学校的环保评估中如何顺利通过的呢?到底是环保部门的渎职行为,还是与教育主管部门的“合谋”?这同样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和教师的生命安全,不容小觑。由此可见,这尽管是从表面上看是一则学生因为周围环境污染而疑似中毒的事件,却更够牵出其中教育主管部门在为何选择新校区、如何选择新校区的暗疮,值得整个社会引起警惕。(据东方网,作者:王传言)
六、舆情点评
正值开学季,浙江乐清爆出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自然容易引发普通民众的关心,又加之背后可能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和对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考,使得事件愈发受媒体和网民的关注。从事件的处理结果的反馈来看,网民对政府的批评相对温和,仅限于对环保部门事前不作为的指责,同时希望能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这都属于网民情绪的合理宣泄。
回顾官方对此次突发事件的危机应对,有以下几点值得借鉴:
当事主体快速反应,为危机化解创造前提。小学生集体流鼻血事件发生后,涉事小学当即宣布停课,并与教育部门协商后做出返回老校区复课决定。校方和当地教育部门针对突发事件先“治标”的快速反应,有效地消除学生及家长顾虑,防止了家长情绪的过度波动。
针对核心进行回应,为危机化解提供可能。面对突发事件后,第一次回应针对表象,再次的回应则需要更加深入。事件发生后,媒体和家长把关注点放在了学校周边的污染企业上,面对民意,当地环保局扎实推进排查,并最终对周边企业进行停业整顿,从而使得发酵的舆情快速降温。
多部门联合回应,提升整体应对水平。突发危机事件发生后,涉事主体可能多元化,这就需要多部门协同作战,厘清各自责任界限,合理化解危机。在此事件中,学校、教育局、环保局都牵涉其中,危机发生后,各司其职,针对问题积极进行回应,当地宣传部门积极公布相关进展,有效地促进了事件的最终妥善解决。
(作者:人民网舆情监测室 主任分析师 朱明刚)
上一篇:北大为何要找处女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