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青岛舆情 > 正文

胶州口罩村年产值11亿 村民致富买车买房(图)

来源:青岛早报-- 2014-01-13 06:02:03 字号:TT

胶州口罩村年产值11亿 村民致富买车买房

胶州口罩村年产值11亿 村民致富买车买房

    胶州市大店村靠做口罩远近闻名 去年产量9亿个产值11亿元

    核心提示

    “老姜,路上慢点开,看完孩子抓紧回来,这个订单人家还急着要呢!”1月6日,胶州市胶东街道大店村48岁的于秀花一边在自家口罩厂内和工人忙着加工口罩,一边嘱咐丈夫早些回来处理订单。

    于秀花所在的大店村,靠做口罩远近闻名,全村共有700多户,大部分村民都买上了车,住上了崭新的大瓦房。据了解,胶东街道素以三大村品经济闻名,分别是“辣”遍全国的于家村辣椒产业、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的大店口罩产业和控制着日韩七成市场的大麻湾篷布产业。今后,胶东街道还将继续围绕当地特色产业,重点发展村品经济,让村民们共同走上致富路。

    兰州探亲 意外发现商机

    站在大店村干净整洁的街道上,一排排口罩生产厂的标牌清晰可见。随便走进一条胡同,就能看到两三家口罩厂,厂内随处可见工人忙碌的身影。于秀花今年48岁,她家的口罩厂位于村内西南部。

    “说起俺们村的口罩,不得不感谢一个人,没有他,村民们也看不到这样的商机!”于秀花说,他们村共有700多户,现在一半以上都在从事口罩生意,其他村民也都在村内口罩厂上班。村里第一户做口罩生意,引导村民致富的,是今年77岁的老人姜义锡。据于秀花介绍,1988年,姜义锡在自己家里从事口罩加工,后来他带着制作好的上千个口罩,去在兰州的姐姐家探亲,顺便寻找销路。

    当时兰州气候不好,经常风沙满天刮,姜义锡带去的口罩很快便销售一空。“那时一个口罩才卖1块钱,退去两毛钱的成本,这一下他就赚了800多块。那时候吃公家饭,工资也不过几十块钱,这些钱在当时可是一笔不小的收入!”于秀花说,这样一个商机,就在不经意间被发现。

    建厂加工 生意越做越大

    有了这次经历,姜义锡回到村后,带上于秀花的丈夫姜秀彬和另外两名村民开始专门捣腾起口罩来。3人先从青岛一家口罩厂以批发价0.2元的价格,直接购进了5万多个口罩。然后,他们乘坐火车将这些口罩以0.25元的价格批发给兰州当地的小商贩。

    “很快就卖光了,赚了2500元。我丈夫拿回钱来,我都被吓到了,在家干体力活一天最多赚5块钱,这些钱我们一年都赚不到!”于秀花说,之后大家多次去兰州销售口罩,3人很快成了当地的万元户。

    销售口罩过程中,姜义锡发现生产口罩其实不需要多少技术含量,“就这么简单缝缝,为什么俺就不能自己做?”于是他决定自己做口罩。就这样,3人回村号召全村人开始加工口罩。“那时候家家户户都种粮食,尽管看到他们先富了起来,但村里人还是不敢轻举妄动。直到后来口罩生意越来越红火,村民们才接二连三地加入到口罩生意的大部队中来。”于秀花说。

    到了1998年,3人分别投资上万元买来缝纫机、编织机等设备,率先在村里成立了口罩企业。2000年,3人靠做口罩每人净赚二三十万元。这时候,村里一些村民也纷纷过来“取经”,几年下来,全村已有几十户村民做起了口罩生意。

    忙不过来 不敢多接订单

    在3人的带领下,从2002年开始,短短一年的时间,全村已有300多户居民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当时来看,也算是一种意外机遇,国内一些北方城市,频频遭受沙尘暴袭击,之后又出现了非典、禽流感、雾霾等,人们养成了戴口罩的习惯,村里的口罩也开始不断销往这些北方城市。这之后连续多年,我们村口罩都是千万只以上的销量。

    尽管我们一再宣传,并在产品标识牌中明确说明,我们产的口罩是非特殊用途的医用或防毒口罩,仅有保暖防尘的功效,但外地来进货的人还是数不胜数,我们都是做完一批卖一批。那时候,村里300多个加工厂,订单都满满的,因为忙不过来,根本不敢多接。平常我们家最多能做50万个口罩,那一年,工人加班加点,年产量整整翻了一倍。”于秀花说。

    成立协会 带动全村致富

    2003年过后,大店村成了胶州市知名的“口罩村”。2004年,姜秀彬在村委和当时镇政府的支持下,成立了大店村口罩协会。这时,村里已经形成了运输、织布纺纱、口罩包装产业链,一些外地客户常年来村里收购他们的口罩。“现在除了开工厂的,其他村民也不闲着,都在厂里上班,以计件制算工钱,平均每人年收入四五万元。不敢说现在家家户户都有车,至少全村村民家里都盖了新房,家用电器一应俱全。”于秀花说。

    昨天,记者走进48岁村民姜立一的家。记者看到,客厅装饰简洁典雅,42寸液晶电视、洗衣机、电冰箱、立式空调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姜立一和妻子正坐在沙发上看电视。“大兄弟,快里面坐!”看到记者的到来,姜立一赶紧起身招呼。“现在孩子们都大了,靠着加工口罩日子也好了,这不俺也得享受享受城里人的日子。”姜立一笑着说,现在像他家这样的情况,村里还有很多,这都多亏了口罩生意。

    去年产值11亿元 【探访】

    昨天,记者联系上了姜秀彬,作为大店村口罩协会会长,他告诉记者,从2007年起,他们村里口罩产量就达到2.2亿个,产值3.5亿元。这几年,村里口罩产量每年都在递增,去年村里口罩产量达到9亿个,年产值11亿元。另外,这些年,为了支持大店村口罩的发展,当地街道办等有关部门,积极联系多家银行,帮助他们拓宽信贷融资渠道,重点扶植新上口罩生产业务以及没有成立公司和工厂的个体户。

    现在,在当地政府引导下,大店村由原先个体户经营方式开始向大规模产业集群方式转变。“等机场建好了,我们打算再建个产业村,那时候我们的口罩通过飞机就能运往全国各地。”姜秀彬说,去年3月,在政府的支持下,他们村已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了国家口罩产业基地,去年年底,获得国家工商业联合会正式批准。今年,随着国际机场地点的确定,他们村正好在建设范围之内。他已经接到消息,当地政府打算另择新址建生产基地,让这个来之不易的富民产业继续繁荣下去。

    三大产业给村品经济“插上翅膀” 【讲述】

    据胶州市胶东街道党工委书记张宗江介绍,胶东素以三大村品经济闻名,分别是“辣”遍全国的于家村辣椒产业、占据全国80%市场份额的大店口罩产业和控制着日韩七成市场的大麻湾篷布产业。三大村品经济是村民的致富之本,办事处一直把“服务好、引导好、发展好”三大特色产业作为重中之重的民生工程。其中,于家村辣椒产业已经闻名国内外,但多数都是简单的初级加工,随着加工贸易和市场需求的发展,需要向附加值更高的深加工转变。得益于口罩生意,大店村不但成为远近闻名的致富村,还带动了15个邻村村民实现了致富增收的梦想。目前,大店村口罩业共提供6000个就业岗位,吸纳周边村庄劳动力及外来务工人员4000多名,每年可为他们增收2000多万元。大麻湾村的篷布生意也让不少村民走上了发财致富的道路。为了实现篷布产业规模发展,胶东办事处也成立了篷布加工协会,实行抱团发展模式,同时帮助经营业户联系银行贷款扩大再生产。目前已有40多家规模篷布加工厂投产,年产值6亿多元,吸纳2000多人就业,形成了购、产、销一条龙网络链条。

    “现在我们办事处结合三大村品经济特点,突出特色扩空间,抱团发展拓市场,在壮大村品经济的同时,也富裕了当地的百姓。通过组团发展,已经辐射带动胶东26个村,转移农业劳动力2万多人,拉动全街道人均增收6000元。”张宗江表示,面对国际机场落户的机遇,今后办事处将继续服务好三大村品经济,重点发展村品经济,创造更多条件富裕百姓。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