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 正文

江苏数百公办教师任教私立学校 仍保公办身份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14-08-04 10:40:02 字号:TT

    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某乡镇中学的教师张刚(化名)至今后悔“当时进城当老师”的决定,因为他认为自己帮助老板从老百姓那里挣钱。

    对比于教书育人的角色,他陷入职业伦理纠结之中。

    几年前,当地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私立学校公开招公办教师。作为乡镇里最优秀的教师,张刚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城区的私立学校。

    后来,因为孩子考上淮阴中学,违反了淮安中学教育集团的规定,他又被“贬”回到原来的学校。

    张刚发现这里变化很大:尽管校园硬件设施先进,但乡镇里的大部分孩子都进城读书了,乡镇学校很难招到学生。

    连日来,中国青年报记者在淮安市淮安区调查发现,当地数百名优秀的公办教师在私立学校任教。包括张刚在内的不少学校教师都认为,公办教师任教私立学校,导致公办教育进一步萎缩。这不但是教育资源的浪费,更造成了当地新一轮的教育资源不均衡。

    公立学校最后收的都是成绩一般或家境不好的学生

    溪河中学教师秦城(化名)最近压力很大。

    他所在的初中今年招来40多名学生,但溪河镇小学今年毕业生人数是112人。“有60多名学生被城里的私立学校挖走了”。去年当地小学毕业生有167人,该校只招到35人。

    秦城说,乡镇学校招不到学生的现象普遍存在,而生源流失并非撤点并校导致。

    据他的不完全统计,在当地30多所乡镇学校中,人数超过200人的学校只有4所,有5所学校总人数低于100人,剩下的学校都介于两者之间。

    秦城了解到,今年整个淮安区小学毕业生有5700人左右,但三所私立中学占了招生大头:文通中学招了约2450人,曙光双语学校招了约1100人,外国语学校招了约500人,剩下的30多个公立和私立学校“瓜分”最后的1700来名学生。平均下来,每个学校只能招到60人。

    为什么公办学校这么没有吸引力?首先是招生方式“敌”不过私立学校。

    秦城说,当地规定乡镇学校只能在6月1日开始招生,但是小学5月1日一放假,私立学校蜂拥而上,把很多学生招走了。“农村学校在招生上吃亏”。

    往年,私立学校会给每个小学毕业班成绩排名前5名的学生家长打电话,通知他们参加入学考试。

    很多教师都怀疑是小学班主任把学生家长通讯录“卖”给私立学校。这次,他们做了试验,“要挟”当地某小学的几位班主任不要把通讯录交出去。

    最后,这些班级前5名的学生家长,仍然接到了私立学校的电话。

    这让秦城很懊恼。他说,私立学校大扫荡式的招生方式,招走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和家境不错的学生,一批成绩中等、家境中等的学生家长选择“随大流”,向私立学校缴纳高额的借读费。最后留给公办学校的是成绩一般或者家境极不好的学生。

    秦城说,乡镇学校陷入恶性循环:没有好学生,老师们工作没有动力;教师们没动力,学校也出不了好成绩;没有好成绩自然不会吸引学生和家长。

    在溪河中学公布的教师资料中,不乏中学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

    溪河中学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为了改善贫困地区的义务教育阶段薄弱学校的基本办学条件,这几年来,政府没少拨款给学校。比如,花数十万元挖了一口井;学校建起崭新的塑胶跑道和两栋3层的男女宿舍楼……

    但是先进的学校硬件设施也吸引不来生源。这位工作人员介绍,现在宿舍楼只用了一层的几个房间,二、三层至今未投入使用。

    公立学校最好的教师都集中在私立学校

    为了供孩子上学,家住淮安农村的刘琴(化名)过上了节衣缩食的生活。

    她唯一的孩子刚从文通中学毕业。她算了一下,当时的借读费是9800元,每学期学费1500元,住宿费500元,开学还有书本费、资料费和讲义费等等。3年花了7万多元,“还算节省的”。

    刘琴和她丈夫都是农民,在家种地的收入无法供孩子上学。后来,丈夫不得不选择外出务工,刘琴则留守在家照顾老人,并到离家不远的一个工厂打工,每月收入2000多元。“觉得特别累”,但无论刮风下雨,她都没有休息过。

    虽然离家几公里的乡镇中学有很好的设施,孩子可以享受免费义务教育,但刘琴看到其他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到城里去,也觉得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在她看来,乡下学校的师资不如城区的私立学校,城区的老师更负责,对孩子也很严厉。

    所以,她和丈夫咬咬牙,准备挺过这几年。

    今年,刘琴孩子中考成绩650多分,而淮安中学的录取分数线是674分。如果要上淮安中学,刘琴还要交32800元的借读费。这是她丈夫在外打拼一年的收入。

    但对刘琴来说,借读费只是第一步,刘琴不敢想象的是以后还要交纳的学费、住宿费、生活费、校车费等各种费用。

    在淮安农村,像刘琴这样的家庭不在少数。据公开资料,淮安区是一个拥有120万人口的农业大区,农村人口占总人数的75%。这是苏北最贫困的地方,家长如果在农村种地,很难供孩子上私立学校。

    当地一位长期研究基础教育的老师周鸿(化名)曾专门找到文通中学的20多名毕业生了解3年的花费,统计下来,住校生在7万元左右,陪读生在13万元左右。

    隐性付出更多。学生太多,家长们希望老师能对孩子多关照一些,平时少不了送礼。遇到节假日请老师吃饭也是家常便饭。周鸿认为有些家长是“打肿脸充胖子”。

    每年很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被送到城区私立学校去。究其原因,周鸿说,原来公办学校最好的教师如今全部集中在私立学校,这成为影响家长们选择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中不少学生因为跟不上进度,不得不转学回到乡镇初中。公办学校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当地政府一直在努力提高薄弱学校的办学硬件条件。淮安区教育局局长胡金浪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农村存在一批薄弱学校,严重影响了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