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 正文

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校长论坛召开

来源: 作者: 2014-11-06 16:25:33 字号:A- A+

    十月的青岛秋高气爽,风景宜人。2014年10月24日,中国海洋大学迎来了海洋科学界的八方宾朋共赴青岛参加海洋科学与技术国际学术研讨会之校长论坛。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原校长吴德星、副校长李华军出席校长论坛。

    在校长论坛上,围绕着“面向海洋可持续发展的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联盟”的主题,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西班牙、瑞士、俄罗斯、纳米比亚、斯里兰卡、日本、韩国、中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40余所涉海大学、研究机构以及国际海洋科学学术组织的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地研讨交流。

    论坛开幕式上,中国海洋大学原校长吴德星在致辞中表示,海洋是人类生命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撑和共同的蓝色家园,承载着人类未来的美好希望。作为世界大家庭的一员,中国近年来强调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和经略海洋,推动海洋强国建设,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并且提出了共同建设和平之海、合作之海、和谐之海的中国主张。作为中国海洋科教领域的领军院校,中国海洋大学始终为之努力,我们真切地希望能够与各大学、各个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携手面对共同的机遇和挑战,并进一步加强交流以及深化我们的合作,携手推动海洋高等教育领域的全球协作向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同时我们将开启海洋教育的新篇章,为人类海洋事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张大良代表中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各位校长、各位来宾致以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人类文明进步与繁荣的重要标志,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源泉,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和支持教育的发展,坚定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张大良司长说,对外开放对于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对于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更加重要。通过国际合作与交流,大家相互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会聚全球优质的智力资源,培育拔尖创新人才,提升前沿研究水平,促进文化、交流、交融,更好地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张大良司长表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与全人类息息相关,是人类具有广阔开发前景的生存空间。可以说,海洋是我们共同的第二家园,海洋决定着当今世界繁荣与未来的发展。他说,当今有效应对海洋给人类带来的共同挑战,创造实现人类与海洋和谐发展的美好蓝图需要全球民众海洋意识的提升,更离不开各国涉海院校、科教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的携手努力。可以预见,顺应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潮流,在更迅速的技术创新,更快捷的知识流动和更激烈的人才竞争中,为谋求共同发展,全球范围内的教育交流与合作将进一步加强。

    中国国家海洋局国际合作司副司长陈越在发言中表示,海洋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入到海洋事业中,成为将来的海洋科技工作、海洋环境保护者、海洋法律制定者、海洋资源开发者以及海洋文化传承者。陈越说,作为管理机构的中国国家海洋局,我们有责任来促进海洋事业的发展以及海区的利用,海洋科学技术的创新,海洋资源环境的保护,海洋建设方面的服务,以及海洋方面政策法规的制定,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来保证政策的实施。中国国家海洋局一直以来很重视和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的交流和合作,和国内的涉海大学和科研院系也有很紧密的联系。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未来中国政府在海洋事业方面将继续支持高等教育的发展,来满足国家对海洋开发方面的需求。

    校长论坛上,来自德国汉堡大学、日本东京海洋大学、德国基尔大学、斯里兰卡海洋大学、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天津大学、纳米比亚大学、澳大利亚科廷大学、德国不莱梅大学、西班牙国际高校联盟、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德国莱布尼茨热带海洋生态中心、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等涉海大学和科研机构的10余位大学校长或机构负责人从人类海洋事业发展的需求及问题入手,围绕海洋人才培养与海洋未来发展,结合各自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及地缘特色,分别从海洋资源管理、海洋精英人才培养、跨学科海洋研究、海洋领域的全球协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深入的研讨,提出了许多前瞻性、战略性的创新见地。部分院校或机构的负责人,还对各自单位的情况及重点研究领域进行了介绍。

    24日下午,校长论坛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作总结发言。于志刚校长首先代表中国海洋大学和大会组委会对各位代表的积极参与和卓越贡献表示感谢。他说,我们认识到,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必须保护好海洋生态系统,保持海洋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海洋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热爱海洋、研究海洋、开发海洋、保护海洋的优秀人才;发展海洋事业,必须建立全球范围的协同合作机制和平台。

    于志刚校长说,尽管中国海洋大学已经和全球30多所著名涉海大学和研究机构开展了联合培养研究生的工作,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国家的近20所科研机构和大学开展了深入地实质性合作,包括共同实施观测计划、建立联合实验室、合作开展研究项目等,但是还远远不够。于志刚校长希望能借此宝贵机会,和与会的涉海科研院所、国际组织开展更加广泛深入的合作,这将促进中国海洋大学的发展,也必然会有益于合作各方实现共同发展。

    最后,于志刚校长倡议,世界各涉海大学和研究机构携起手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借鉴,互相支持,共同努力,提高海洋高等教育水平,为和谐海洋,育天下英才,以此造福全人类。

    校长论坛期间,“国际涉海大学协会”还召开了工作会议,涉海大学协会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主持会议。会议回顾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成立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效,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由中国海洋大学起草、共同修订了章程,决定将“国际涉海大学协会”更名为“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由发起单位组成指导委员会,并向全球各涉海机构开放。会议就2015年工作目标等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并推选了联盟主席、秘书处,确定了联盟标志。经讨论,联盟指导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一致通过,由中国海洋大学校长于志刚教授担任联盟主席,副校长李华军教授为秘书长,联盟秘书处常设中国海洋大学。联盟成员单位代表一致同意通过并签署了新的《国际涉海大学联盟章程》,不少其他新的参会机构还表达了加入联盟、发展协作平台的积极愿望。

    校长论坛期间,已有32家单位陆续在《未来海洋青岛共识》上签字,各参会单位还进行了一系列富有成果的正式、非正式的双边或多边洽谈。中国海洋大学与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纳米比亚大学、斯里兰卡海洋大学等多个院所签署了校际合作协议或备忘录,与国际海洋研究委员会等多所大学、研究机构和国际学术组织举行了双边或多边会谈和交流,进一步推动了国际合作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了本次会议的预期目标。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党政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