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青岛舆情 > 正文

记者调查青岛预约挂号 探寻离真正便民还有多远

来源:青报网/青岛日报 作者:王 娉 2015-01-26 10:09:30 字号:A- A+

    

记者调查青岛预约挂号

本报制图 金琳

    我市统一的预约诊疗服务平台推出已近两年,从一开始只有六家医院试运营,每家医院只有寥寥几个科室上网,每个医生每天最多只能约十几个号,到如今全市55家医院都开通了预约服务平台,3000多名医生可在网上供市民提前选择,有的专家号基本实现了全预约,人们的诊疗习惯在慢慢改变,原先扎堆排队候诊的就医秩序也在悄悄改变。

    但是,这种改变并没有完全达到这项医疗改革的预期。记者在采访中不止一次听到医护人员反映:预约挂号是件好事,但使用者相对有限,加之目前优质医疗资源仍不充足,使得本该更有序的候诊大厅“打了折扣”。

    近日,记者在青大附院外科和市妇儿医院产科进行了采访,与候诊的患者、分诊的护士、坐诊的专家一起探寻预约挂号的未来走向。

    青大附院预约患者达21%

    1月8日上午,记者在青大附院外科门诊遇到了市民张先生,他对预约挂号相当推崇。

    “你看,青大附院刚一推出支付宝挂号,我就用上了。”张先生是个凡事乐于“尝鲜”的人,支付宝预约挂号不用排队取号,手机支付完成后直接到门诊即可,由于目前会用的人不算多,张先生预约当天的骨外科专家号轻松排在了第一名,看完病之后他又到医院的自助机上约了一个心外科的号,他向记者展示手中的号单,“分诊护士告诉我,稍等,医生处理完前面那个患者就叫我进去。”在张先生看来,有了预约挂号,可以自主安排看病就医的行程,不用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等待上。

    市妇儿医院业务副院长张战红的病号总是人满为患,市民姜小姐怀孕之后,总是提前在网上约她的号做检查,“挺着大肚子等待实在是一种煎熬,每次按预约的点去就诊,提前15分钟取号,等不了多久就可以进诊室。”姜小姐说,有人现场排队挂号等了很久,看她刚来就能看病,还以为是插号呢,这个时候她都会特别热情地向旁人推荐预约挂号。

    据了解,2014年初青大附院预约挂号的患者不足3%,但到去年年底时已经达到21%。该院门诊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此前号源在不同的渠道有不同的分配,自去年夏天起,不论是青岛新闻网、全国挂号网还是微信预约、掌上青医预约、自助机预约、诊间预约,所有的号源都统一联网汇总在一个“号源池”里,市民预约起来更方便了,预约习惯的养成也出现了较大的飞跃。而在市妇儿医院,由于小病号多数起病较急,不像成年人、慢性病那样有较大的预约空间,但也已经达到了8%的预约率。

    “预约”变成“占号”失去应有之义

    不过,记者在现场,却没有明显地感到预约数据的增长带来的“清净”。青大附院外科分诊台前,两个护士口干舌燥地劝阻着一个个试图冲进走廊挤进专家诊室的患者和家属。她们感慨,如果大家都按预约的点来,安心等待叫号,就不会这么扎堆。以当天血管外科主任王豪夫的专家号为例,一上午61个号中有36个是预约号,超过一半的预约率按理说应当秩序井然,但王大夫看病过程中带着的两名研究生要一边当助手,一边帮他维持秩序。

    据了解,预约挂号之所以没有达到“预约”的效果,是因为仍有不少患者预约不是为了节省时间,而是为了占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各大医院的常见病门诊如呼吸内科、消化内科、内分泌科等科室的门诊量都很大,但患者预约挂号的较少,因为这些科室对名专家的依赖性相对较小,现场挂号就能解决问题。而有些疑难杂症专业的专家号难挂,市民预约仅仅是为了抢占号源,就诊当天又怕来晚了停不下车,仍是早早就到医院排队,所以人员扎堆的情况并没有明显改善。

    此外,不会正确使用预约挂号也是就医秩序仍未改观的原因之一。记者采访当日,遇到有人约了号,却不知要现场取号,一直“傻傻”在诊室外等着;还有人约了早上8点的号,11点才姗姗来迟,因为过时取不出号来,不得不临时到医生诊间加号,打乱了诊疗秩序。分诊台护士苦笑:“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这种情况,还有人可能不会操作,一下子约了两个号,结果自己爽约,浪费了资源。”

    扩充优质医疗资源是破题关键

    “在一些发达国家,由于分级诊疗和预约诊疗落实到位,医院里没那么多患者,大家都严格按照预约程序来。”很多有过出国进修履历的医生都这样感慨。但目前,我们还难以做到这一点。

    据市妇儿医院门诊部主任刘敬东介绍,医院目前接收的患者只有三分之一来自本市,其余都是周边郊县市的患者,他们当中多数不会使用预约挂号,远道慕名而来,医院怎能拒之门外?因此,专家号只能部分预约。另外,有限的医疗资源也不允许以预约为主,以儿内科为例,高峰期同时开设14个门诊,仍旧超负荷运转,“预约号每个号之间要有适度的间隔,如果专家只看预约号,结果就是很多患者当天看不了病。那我们至少要开设28个门诊才够用。”刘敬东认为,吸纳更多的优质医疗资源才是破题的关键。

    “医生不够用”同样也是王豪夫的感叹。血管外科专业性特别强,血管瘤、动脉硬化闭塞、脉管炎、无脉症等疾病,是其他科室无法处理后“筛”到血管外科的,有的医院在这方面甚至没有足够的医务力量接诊。王豪夫每周四上午坐诊,从不到7点半上班要一直干到12点半才有可能忙完。他指着对门的诊室告诉记者,普外科主任周岩冰和他同一天当值,很多胃癌患者专程来找他,12点半也忙不完,干到下午1点多是家常便饭。“春节过后,我可能要增加半天坐诊时间。但这个专业人才比较缺,患者却很多,光我一个人增加坐诊时间不解决根本问题,患者挂号还是挺难的。”王豪夫无奈地表示。

    曾有医务人员给记者描绘过一个美丽的愿景:医疗队伍充实,医疗资源按需分配,患者可选择的专家不再捉襟见肘,而信息化系统更加便利,市民约号之后的每个就诊环节都有短信提示,手机付费更加便捷,扎堆挤在诊室门口的情况也会得到极大改观。

    这个愿景,还有多远?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久久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