烙画“圆梦”反映农村的新变化,农民驾这马车敲锣打鼓唱着歌奔小康
齐鲁网2月18日讯一起来走近精彩的民间艺术,让我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佳节助兴。首先,我们将带您走进德州市宁津县烙画艺人毕儒和的家中,领略烙画这一特色民间艺术。
为了庆贺新春佳节的到来,几天前老人就已经开始创作这幅叫做圆梦的画作。细心的你可能会发现,同样是画画,毕大爷所用的笔却与众不同。他的笔尖材料是铁,通上电源后笔尖逐渐烧红,当颜色红到一定程度后,就可以在宣纸、木板、丝绢等不同材料上作画,这就是传说中的“烙画”了。
毕儒和告诉记者,这幅画是最新才想象出来创作的一幅画,他目的就是反映农村的新变化。咱过去在社会主义大道上前进,这开着马车,农村的农民现在开着马车,在社会主义大道上欢欢喜喜唱着歌,敲锣打鼓唱着歌奔小康。
说起毕儒和和烙画之间的渊源,还得从他的一次青岛之行说起。毕儒和说,他在那看见一个人在自行车上驮了一幅画,一看这个画挺特别了,这画怎么没裱呢?这是嘛画啊?人家推着车子走他就在后面跟着,跟着去了饭店,原来这是给人家饭店里做的一幅画,我说你这叫嘛画啊?人家说烙画。从那以后就想起这个事来了,前后联想起一个事来以后,他自己就买了烙铁,弄得板自己实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半年时间的潜心钻研,毕儒和逐渐摸索出一套烙画技巧。一般来说一幅烙画作品要经过构思、线描、皱法、擦、染等五个步骤,山水、树木、人物、花鸟等题材需要多种技法,而如同画笔一样的烙铁就有几个,画不同的部位需要宽、厚、尖、薄的烙铁。毕儒和告诉记者,那段时间他烙坏的三合板能堆成堆,用坏的烙铁就有十几把。
也正是凭着毕儒和这股子永不言败的劲头,磨砺了他烙画的技艺。毕儒和的烙画作品多为人物、山水、花鸟画,像富春山居图、清明上河图、金陵十二钗,西游记等等。随着老人烙画水平的不断提高,他的小庭院里也相继迎来了大批的参观者,甚至还有从广州、深圳等地远道而来的慕名收藏者。老人说,他现在年纪越来越大了,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就是想着能多做几幅画,能把烙画艺术传承下去。毕儒和表示,烙画是中国几千年来很古老的一个画种,在历史上也很少成为系统,所以说这项艺术里在画种里边一个是稀少,一个是珍贵,它这是特殊艺术,中国古老的特殊艺术,在现在也属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老人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她们有学的学去,因为这个在宁津县就这一份,所以不管咱做的好坏,画烙的好坏,在宁津来别失传了。以烙铁为笔,木板为纸,烙印为色,固守着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毕儒和老人烙出了一幅幅精美绝伦的艺术品,也“烙”出了大家对传统民俗技艺的热爱。
提示:支持← →箭头翻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