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化三进”工程建设中,市北区海伦路街道按照“四型社区”部署要求,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先后多次召开街道党工委扩大会、社区工作会等进行专题学习研讨,坚持学深学透、先行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党工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确定北岭山社区为先行试点社区,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标准推进,精心制定试点工作方案和配档表,扎实向前推进,取得了良好开局。
基层治理网格化。划好格。街道会同海伦路、瑞昌路、鞍山路派出所在走访调研、实地勘察的基础上,根据楼院管理复杂程度、人口数量、社会服务资源等,将辖区内的8个社区共划分为45个网格,并相应建立网格党支部73个,其中试点的北岭山社区划分为4个网格。设好岗。及时与辖区内派出所对接、落实“一警”安排,并优先为试点社区配备了4名警员;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划分至网格,实现“一员”到位;充分发挥社区原有治安巡逻员和志愿者的作用,同时将网格内的各类协管员、社区党员和楼组长充实到“两队”之中,配齐配强了两支队伍力量。定好责。制定完善各项规章职责、工作流程、考核机制,明确岗位职责,推动社区工作人员从单独管民政、单独管计生、单独管党建的“条”状模式转化为网格内人员一岗多职、多重服务的“块”状模式。
治安防控立体化。强化设施助防,目前北岭山社区共有监控摄像头19处,拟新增摄像头20处,街道近期正与派出所对接摄像头安装位置,实现“社区无死角立体布防”。不断完善开放式楼院的治安管理,今年6月将完成对宁岗路3-11号和四流南路3号、5号6座居民楼18个单元防盗门安装工作;对条件比较成熟的都昌路11号开放式楼院将实行封闭式管理,目前调查摸底和实施方案已初步完成。强化群防群治,4个网格的45名治安巡逻队员将进行全天侯的治安巡逻,成为网格警的得力助手和治安维稳的震慑力量,切实做好社区楼院平安建设。
社区服务便捷化。对社区承担的55项便民服务事项进行逐一梳理,明确服务时间、办理流程及所需材料,大力推行为民服务代办制,明确了网格、社区和街道代办职责范围,制定发放社区便民服务联系卡,公示网格警网格员电话,最大限度地“替群众跑腿”,打造便民服务型社区。为更好地服务群众,北岭山社区制定了错时工作制度,将周六调整为工作时间,安排2名工作人员留守上班,方便社区居民办理公共事务。社区还针对老年群体提供便民利民服务,建成日间照料、助老食堂,借助智慧养老试点工作,依托社会组织养老资源,为老人提供网上预约、专家咨询、远程看病的个性化、专业化养老服务。
政务中心进社区。不断优化社区政务服务流程,为试点社区增配一名社工,培养为“一专多能”工作者,实现一人受理、一次性告知,提高“一口受理”窗口效率,通过扁平化服务实现为民服务零距离。创新公共服务下沉方式,开展“双岗双履双尽”活动,建立机关干部“一人双岗”制,规定每个业务科室每天安排一名工作人员到包点社区蹲点工作,为居民提供代办服务,切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互联平台进社区。北岭山社区12349便民服务网上平台目前已在线运行,蔬菜配送和洗衣中心率先投入使用,实现了网上预约服务,随着社区居民需求的增加,今后将会还将不断投入新的项目。同时,街道将结合重点打造的“智慧管理服务平台”,建立起社区居民、物业、各类组织和服务资源广泛参与的智慧平台,实现信息互动、居民自治、政府服务、便民服务的运行模式,对社区网格问题及时流转、办理、反馈,实现居民群众足不出户即能享受服务,办理事务。
矛盾调处进社区。进一步充实社区调解委员会力量,将辖区内的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吸纳进来,同时在社区发动业主委员会楼组长、老党员、热心居民和志愿者积极参与矛盾调处工作。在区司法局的指导下,与市北信和法律服务所建立联系,配备一名“专职社区律师”,社区已安排固定办公场所,每周半天时间到社区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协助社区处理涉法涉诉事务。目前,社区已建立起以社会力量、司法公安、法律服务所互相配合的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机制。
在“三化三进”工程推进过程中,海伦路街道将强化对“一警一员两队”的培训、考核,对不适应岗位要求的人员及时进行调整、撤换,按照配档表要求和进度抓好各项工作的深化,不断总结经验做法,完善工作方式,发挥试点社区的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符合街道实际的基层治理体系,努力打造和谐友善型、民主管理型、服务便捷型“四型社区”。
上一篇:水清沟街道清理圈地菜园建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