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0月16日电(记者苑苏文 许晓青)最近,一部既飘逸又沉稳、古色古香的中国国产电视剧俘获了大批“90后”的心。
18岁的小小酥(化名)刚刚考入东北一所大学。和大多数年轻观众一样,她习惯于通过视频网站“品尝”来自全世界的电视剧,英国悬疑剧《神探夏洛克》也曾让她一度痴迷。
但最近一个月,国产电视剧《琅琊榜》占据了视频网站、甚至新闻网站娱乐板块的头条。来自第三方数据监控网站的统计显示,这部电视剧互联网累计播放量超过60亿次。其在北京和上海东方两个卫星电视频道播出的最后7天时间里,叠加收视率连续突破2。
小小酥自然成了该电视剧的忠实观众。
在微博讨论中,有人点赞“跌宕起伏、一环扣一环的情节”,还有人痴迷于主演的“高颜值和小鲜肉”,但让最多人推崇的还是片中体现的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真正的古装剧就应该是这样,有宫廷的生活,也有温润如玉的谦谦君子。”小小酥说。
最让她“怦然心动”的是剧中扮演“谋士”的主角在郊外的亭子送别一位儒家大师的场景。“我觉得就是中学课本上‘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的画面。”她说。
这一切离不开剧组对传统文化由表及里的用心考究。负责《琅琊榜》美术的王火已有25年从业经验。在他看来,“精神气质”是每一部电视剧的轴心。
该电视剧的情节被大致框定在公元2-5世纪的魏晋南北朝时期,当时人们还是席地而坐,有秦汉之风,但政权更迭频繁、外来民族融合、玄学兴起、隐士成为风尚,社会文化趋向复杂。
除了诸多考证,为了烘托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忠义精神,剧组在场景布置上投入了不少心血。
比如,在冷色调为主的电视剧画面中,出场人物身着飘逸的宽袍大袖,其中尤以主人公的麻布素袍引人注目。在“苏宅”的主场景设计中,王火刻意避免摆设华贵的金铜器,而以线装书和竹简、写满书法的纱帘、朴素的草席取而代之。
“一个隐士来到京城,如果我们把他整成一个公子哥,到京城混去了,为了不让别人瞧不起,就装得跟土豪似的,那就完了。”他说。
“他的心一直在山野之间,仍然未被征服。还有江湖人士的情谊、执着和追随,这都是值得我们缅怀的魏晋风尚。”王火说。
电视剧的礼仪指导,来自“张晓龙工作室”的李斌希望借此呼唤人们关注逐渐遗忘的礼仪传统。
让许多观众感到“触动”的一段“感情戏”就是通过礼仪的变化表现的。当女将军霓凰得知梅长苏是自己过去的恋人后,两人再次见面,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将军就不再像男子一样抱拳行礼,而是转回小女子姿态致以万福。
眼尖的观众发现,知书达理但地位不高的静嫔首次出场时,对地位不同的四个人居然行了四种礼仪。
李斌指出,那场戏中,面对太皇太后、皇后、贵妃和长公主,静嫔确实行了四个礼。“一开始见太皇太后的是稽首礼--最大的一个礼;向皇后行的是顿首礼,给妃子行的是空首礼;给长公主行的是一个万福。但长公主随后托住她,给她同样一个万福,这是还礼。”
这一套礼仪来源自“九拜”,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向对方表示崇高敬意的跪拜礼。《周礼》记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
李斌指出,基于外在形式而没有内心感受的只能被称作“仪”,而从内心散发出来,再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来的,才能被称作“礼仪”。
剧组的努力还不止于此。景致、服饰、礼仪,还只是流动和行走在电视屏幕上的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符号。号称一夜读完原著的制片人侯鸿亮喜爱用“明亮”这个词来形容《琅琊榜》有别于其他古装传奇剧的特质。
在导演孔笙和李雪交给记者的一份《琅琊榜》导演阐述中,“明亮”这个词再次出现。两位导演如是形容:“这种超脱了个人情仇的立场,这样明亮坚强的人物、荡气回肠的主题、热血满怀的故事。”
孔笙说,如果把《琅琊榜》看作是一幅人物长卷,那么他个人最爱的依然是梅长苏。李雪觉得,年轻人对《琅琊榜》的期待很高,那么,拍的时候能给的东西应该要更高一些才好!
这些追求都在90后观众的现实反应中得到了印证。小小酥告诉记者,“很多很好的网络小说都被改成了‘雷剧’,但是这部剧回归了传统文化,真的很难得。”(记者申安妮对本文亦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