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妃原型
官宦子女 身后凄凉
翻看《明史》的“后妃传”,也就是第113卷,关于明妃的记载有那么一小段,信息量倒是不少。首先,她是朱祁钰的老婆,跟朱祁镇没什么瓜葛,也没听说她偷偷摸摸给太后看病。1452年,也就是景泰三年,她给朱祁钰生了一个儿子,叫朱见济。朱祁钰要立朱见济为太子,于是纠结来了。这里,我们要梳理一下历史。
电视剧里说朱祁镇与朱祁钰矛盾很深,这倒是靠谱的。土木堡之变,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俘,于谦组织北京保卫战,为了让敌人死心,立朱祁钰为皇帝,也就是明景帝。但是大家达成协议,朱祁钰死后,皇帝的位置还是得传给哥哥的儿子朱见濬,也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但朱祁钰后来不答应了,要立杭氏生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当时的皇后汪氏说不可以,朱祁钰就废掉汪氏,立杭氏为皇后,立朱见济为太子,“遂废后,立杭氏为皇后”。
关于杭氏的家世,《明史》里的外戚传中,有关于她父亲杭昱的记录,他是锦衣卫指挥使,正三品,权力很大。
但好景不长,杭氏生的儿子5岁就死了,有说是病死的,有说是被太监害死的,估计这对杭氏的打击很大。如果明妃真的是神医,怎么会让儿子只活5岁呢?当然,这是戏言。
杭氏命也不长,1456年就死了,和谈允贤的九十多岁没得比。明景帝死于1457年,才29岁,杭皇后也应该差不多年纪。
明英宗在北方当了一年俘虏,被释放回来,在皇宫里被幽禁七年,然后在1457年发生夺门之变,夺回皇位。他上台后对朱祁钰自立太子一事很在意,马上削掉杭氏的皇后名号,还毁掉她的陵墓,“英宗复位,削皇后号,毁所葬陵”。明妃可谓身后凄凉。
朱祁钰就在夺门之变两天后去世,朱祁镇不解恨,要拿朱祁钰的妃子唐氏殉葬——殉葬这种落后残忍的制度在废除上千年之后,在明朝一度死灰复燃——幸亏大臣李贤进谏,说唐氏可怜,还有一对幼小的女儿。朱祁镇最终听取建议,取消了这个决定,也永久取消了殉葬这种不人道的制度。
除了废除殉葬这桩善举外,朱祁镇这人对历史没多大贡献。不过这人待人和气,尤其待身边的人很是和蔼,因此在土木堡之变这样的大变局当中,他倒是没吃到什么亏,甚至还受到了照顾,瓦剌人对他还算不错。
对于这段历史,大家如果不够熟悉,但又懒得看历史书,倒是可以看看梁羽生先生的《萍踪侠影》,讲的就是明英宗和明景帝的历史,其中包括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以及于谦的事迹。虽然是武侠小说,其历史部分反而比电视剧靠谱。
此外,还有一个人物也很神秘,那就是静慈仙师。电视剧里,她住在永庆庵,却将朱祁镇当成侄儿介绍给谈允贤,来头不小。《明史》“后妃传”里讲到明宣宗的皇后胡氏,是山东济宁人,这个皇后当得很辛苦,自身多病,加之“幼有美色”的贵妃孙氏与其争宠,最终皇后位置不保,让给了孙氏,自己被御赐当了尼姑。
那么朱祁镇帅哥是不是她的儿子呢?不是。根据《明史》记载,朱祁镇可能是宫女生的,被孙氏收为养子,“阴取宫人子为己子,即英宗也”。
胡氏当了尼姑,但长辈喜欢她,让她住在清宁宫,而不是尼姑庵。有意思的是,每次宫里的皇家宴会,张太后总是命胡氏坐在孙氏的上面,弄得孙氏很郁闷,“孙后常怏怏”。张太后死后,静慈仙师哭得很悲伤,没多久也去了,以妃嫔的规格下葬。
朝廷其实挺同情胡皇后的,若干年后,明宣宗也觉得不好意思,于是自嘲说:“此朕少年事。”意思是说我当时年少不懂事,才这么对不起胡皇后。到明英宗朱祁镇的时候,才将胡皇后追赠为皇太后。大学士李贤表扬他“陛下此心,天地鬼神实临之”,能感动天地。
所以,电视剧里静慈安坐庵堂里,指挥外面的人事,这种情节是不可能发生的。
艺术探讨:
利用兄弟矛盾
加入医学元素
利用历史上的一点由头,渲染成一个故事,只要不当成历史看,不颠倒是非观、历史观,是可以理解的。《女医明妃传》的故事性在于朱祁镇、朱祁钰两兄弟围绕谈允贤的情感纠葛展开的矛盾,有张有弛,也有浪漫温馨,就文学欣赏性而言,无疑是成功的。况且朱祁镇和朱祁钰的兄弟矛盾,在史上确实是有的——朱祁镇当皇帝,被俘虏,弟弟朱祁钰被推举为皇帝,朱祁镇回来,幽禁数年,又上位为皇帝……在这个本就曲曲折折又惊心动魄的历史故事上,再加上爱情元素、医学元素,还是有可观之处的。
明妃的扮演者刘诗诗的成名剧是《步步惊心》,这部剧也利用了四阿哥、八阿哥和老十四的矛盾,再加入情感纠结。再远一点,诸如电视剧《洛神》,利用了曹丕和曹植的矛盾,况且甄氏与这两兄弟确实都有真实的交集和矛盾,比起《女医明妃传》和《步步惊心》,《洛神》的故事更可靠。
总之,与历史有关的剧,看个过瘾就好,千万别当成历史看。(文/刘黎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