舆情频道 > 正文

学史力行 多家市属企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见行见效

2021-08-31 17:08 来源:资通青岛
分享到:

编者按: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市属企业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委工作部署和要求,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贯穿党史学习教育全过程,突出责任担当和优势特色,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一批有温度、有实效、有特色的典型经验。

创新服务机制 搭建平台路径

——海发集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海发集团积极发挥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平台优势,整合为民服务资源,拓展为民服务渠道,搭建为民服务平台,让群众更好地感受和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扎根功能区市场化开发,坚守为民服务“最先一公里”。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市场化开发区域拓展到西海岸新区五大片区170平方公里,今年开发区域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亿元。立足功能区开发推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推进总投资40亿元的50个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项目建设,新开工建设山东工艺美院青岛产教融合基地、36个教学班的朝阳西路小学,安置2300余户村民的兰西兰东安置区部分主体封顶,启动200张床位的星光岛医院前期整改验收。

搭建为民服务新平台,让群众更直接感受服务质效。建成启用全国首个5G高新视频党建教育基地,开辟党建教育领域全新实践阵地,接待参观5500余人次,定制化培训1000余人次。精心打造全市首家乡镇影院藏马山影城,目前已放映30余场次,吸引辖区9个村2000余名党员观看红色主旋律影片。为保障第二届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第31届青岛国际啤酒节等重大活动顺利进行,组织专业队伍,出动2000余人次、500余台(班)次机械设备、200余艘打捞船(次)清理近海浒苔1.8万多吨。

创新政策服务机制,坚持优化服务为民增实惠。联合西海岸新区制定发布灵山湾“人才特区”人才新政六条政策,共同出资设立首期规模1亿元的人才赋能基金,近期正式制定出台具体实施细则。积极搭建高新视频产业创新集聚发展平台,多方协调争取市、区政府设立10亿元的专项扶持政策,新区专项资金采取政策扶持方式,市财政专项资金实行股权投资形式,重点支持入驻5G高新视频实验园区企业项目建设发展。

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顶格落实服务民生

——城运控股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见行见效

城运控股集团党委从交通出行、农贸市场、汽车服务等领域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出行需求,接地气、干实绩,变“问题清单”为“履职清单”。

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推进便民利民。优化调整公交线路25条,新增及调整公交站点127个,新增专业校车线路10条,配合胶东机场启用,开通6条机场快线、3条客运班线。作为“国家免疫规划智慧移动平台”改装单位,投入82部大巴车从事移动疫苗接种服务,解决了疫苗接种“最后一公里”问题。启动“服务赋能美好出行”等一系列服务提升活动,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形式,力争实现乘客百分百的满意。

结合产业资源,多角度服务民生。创新打造党史学习教育红色巴士、红色校车和主题教育线路,研发学党史红色线路20余条,组织党史学习教育线路体验超过5000人次。与生鲜电商头部企业每日优鲜签约合作,改造完成鞍山二路农贸市场,为群众提供“数字化菜场”体验。搭建“小犀车服”平台,全面启动“交钥匙”工程,面向社会提供专业的汽车后市场服务,上门取送车、上门维修服务共计100余台(次)。

强化服务意识,提高职工满意度。开展一线“大走访”、深入基层“大排查”活动,共计排查走访300户,涉及职工504人,排查解决问题383件。举办第一届“城运杯”技能大赛,1.7万余名一线职工上赛场拼技能,以赛促学,提升职工技能水平。与青岛开放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城运学院与西安交大管理学院培训基地,开展百千万人才培养提升工程,为职工提供学习平台,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素质。

改革转型兴主业 担当使命尽主责

——能源集团全力以赴建功城市品质提升

能源集团认真落实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工作部署,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推动便民利民惠民成效大落实,取得了扎实成效。

提速转型改革,以“大能源”格局谋求新发展路径。以“煤改气”建设为契机,调整产业结构,布局能源全产业链,积极向着设计施工、清洁能源综合利用和区域能源市场进军,奥帆中心零碳社区项目等一系列惠及我市绿色低碳发展的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半年来陆续同11家央企、国企、民企建立合作伙伴关系。

提升城市品质,以“煤改气”促岛城供热跨越发展。坚持专班调度、挂图作战,统筹协调方案、技术、资金等环节,启动有关热源及配套管网建设,加快推进胶州湾天然气海底管线开工,切实把“煤改气”这一重要民生项目和落实“双碳”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落实到位。

对接服务需求,以“管家式”服务高效为民办事。主动走进社区,开展服务进社区大走访、大排查等83次,以“服务管家进社区”推动“社区吹哨、企业报到”服务机制常态化,服务管家网格覆盖范围扩大至各区市,队伍总计1072人、覆盖491个社区,依托服务窗口、社区中心、业主微信群等媒介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管家式服务。打造了55个“一站式”服务站,为用户提供集团业务“一窗通办”服务。

明确提升目标,以“大攻坚”行动促用户体验提升。开展服务问题百日攻坚,针对供热、燃气等服务内容主动破题,分类施策,将977户列入年度供热质量提升整改计划,老旧管网14.5公里列入改造计划,用户室内燃气安检、整改力求全覆盖,完成非民用燃气表改造5533块和居民用智能表更换8.8万块目标。

倾听民声知民意 水务“先锋”解民忧

——水务集团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水务集团党委践行“先锋”精神,大力扛实国有企业保障民生的社会责任,积极倾听民声解民忧,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聚焦“倾听民声”,广泛听取意见建议。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采取蹲点调研、“四不两直”、上门走访、现场约访、电话回访等方式,深入基层群众、社区街道广泛听取意见建议,了解民生需求。组织召开由企业、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组成的恳谈会,采用填写《用户满意度调查表》、调查问卷等形式,主动征求“差评”,全面排查梳理群众关心关注的供水保障、排水畅通、污水处理、固废处置等问题。

聚焦“热点问题”,逐项制定活动计划。结合深入群众征集的意见建议、摸排梳理的痛点难点问题,建立完善管理精细长效机制、细节改进常态机制。制定“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计划,确定“推进1.8万户居民一户一表改造”“全面消除积水隐患”“优化水务营商环境”等5项具体活动,逐项明确活动内容及完成时限,成立热点难点处置“专班专组”、建立“督办单”制度,高效率推动热点难点问题落实解决。

聚焦“服务重点”,深入社区开展共建。结合“党旗飘扬,水务惠民”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供水送检测进我家”“排水劳模进园区送科普”等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水务集团各级党组织共深入社区200余个,实现水务服务送到“家门口”。深入推进党组织、在职党员“双报到”工作,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到所联系社区报到,形成“工作在单位、活动在社区、奉献双岗位”的良好局面,让党旗在社区一线高高飘扬。

强化为民服务情怀 积极服务城市发展

——市政集团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市政集团党委抓实抓牢“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

开展国企为民活动,强化为民服务情怀。集团党委印发《关于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暨国企为民”活动的通知》,开展重点项目“大落地”、服务民生“大提升”和联系职工“大走访”活动。上半年集团共实施民生项目6个,出台政策举措14个,为民办实事89件,走访128户258人,排查解决问题60个,在助力岛城建设、打造智慧城市、关爱职工群众方面发挥了国企担当作用。

注重社会民生,服务城市发展。打造精品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为周边商户修边坡、设立爱心驿站、合理道路调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积极推进新机场高速、太原路桥和青岛中学天桥等惠民利民工程进度,组织专家实地论证,解决汛期桥梁积水等困扰市民雨天出行的问题,上半年共组织防汛工作17次,出动人员1156人次,进行雨污水管线抢修11次。

结合国企改革,为群众排忧解困。试行管理体系改革,出台倾向一线、更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改革方案;广泛开展各类走访慰问、送温暖、送清凉活动,惠及一线职工2583人次;改善职工伙食质量与用餐环境,增加职工伙食标准,提升饭菜品质,改善就餐环境,提高职工幸福指数;将闲置空地平整硬化,施划车位,改建为职工停车场,解决职工停车难的问题;积极推动集团一线泊车员共享市总工会户外劳动者驿站。

不忘初心担使命 唯实唯先见成效

——财通集团“我为群众办实事”取得良好成效

财通集团聚焦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和产业发展,以招引项目落地、金融支持产业、服务基层群众为主要抓手,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发力双招双引,为重点项目落地办实事。打造青岛市创业投资公共服务平台2.0版,精准推荐项目,形成项目介绍、引进、落地一条龙服务。成立“招商引资”项目专班,发挥集团本地资源优势,协调区(市)量身定制优惠政策,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引入香港上市公司虎视传媒,实缴800万美金在青岛新设全资子公司,推动青岛市智能数字营销行业发展。

聚焦产业金融,为支持产业发展办实事。探索试点财政资金“拨改投”改革,联合10个区市共同出资10亿元,筹建青岛融资再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助力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杠杆作用,撬动84.78亿资金直接投入160余家高成长性企业和优质项目。开设“青岛创投学院”课堂,举办线上线下培训20余场;组织开展各项对接活动百余场,服务各类投融资主体2000多人次。

夯实党建基础,办好服务基层群众实事。以“财通有我”党建品牌为抓手,落实“我为企业办实事”“我为社区办实事”“我为员工办实事”三张清单。组织青岛“蓝色之星”高成长性企业评选活动,支持创业企业做大做强。组织开展集团“开放日”活动,共计邀请24批“两代表一委员”、服务对象、民主党派等走进财通了解政府引导基金、感受创投文化。建设党员活动室,将各项规章制度上墙,订阅党报党刊,把党员活动阵地建成政治学习的中心,思想教育的阵地。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分享到:
© 青岛新闻网版权所有 青岛新闻网简介法律顾问维权指引会员注册营销服务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