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2487亿建设基础设施 立体交通现雏形

    宽阔平坦的马路四通八达,城市公共基础设施日臻完善,道路两侧花红树绿步移景换……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市更加注重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建设,在一批公共轨道交通、重点区域配套工程和文化休闲设施等重大项目带动下,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速,城市功能品质得到全方位提升。

    基础设施建设是拉动投资与消费的双驱动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要求,是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需要,是提高城市生活品质、推动城市文明进步的保障,更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青岛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宜居幸福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目标,而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要的推动力。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战略的实施、“一谷两区”重点板块和中央商务区、中德生态园、金家岭金融新区等重点区域的打造,基础设施建设更是步入新的历史机遇期。

    自今日起,本报刊发系列报道《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从交通建设、民生改善、环境治理等方面,盘点市十一次党代会以来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进展,及其对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增强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的积极影响。

    2012年至2014年岛城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速交通立体线网框架格局现雏形

    “要想富,先修路”、“铁路一响,黄金万两”,这些谚语反映的是道路畅通对于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2012年以来,青岛市在“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全新城市发展战略引导下,率先在山东省内进入轨道交通时代。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7条轨道交通线路获国家批复,总长约288公里。伴随着地铁建设和一系列城际快线等交通运输大项目的推进,青岛市交通立体线网框架格局正在搭建形成。

    频现“十亿元级”工程项目

    基础设施是一座城市的“筋骨”。据统计,2012年至2014年,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累计2487.9亿元,年均增长9%,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16.6%,年均投资额居全省首位,集中供热、市政设施、公共交通和园林绿化等城市建设水平彰显省内龙头地位,与同类城市相比,城市载体服务功能更为完善。地铁、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铁路青岛北站等一批轨道交通项目像一条条流动的血脉,开启了青岛“畅通城市、成就未来”的梦想。青岛市基础设施建设在兼具质量和效益的定向投资中,有效提升了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提供了持久动力和基础保障。

    统计显示,2012年-2014年,青岛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完成投资815.8亿元,年均增长15.3%,占三年以来全市基础设施投资的32.8%。 2014年,青岛市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交通大项目12个,完成投资163.7亿元,占全市亿元以上交通运输业项目投资的61.5%。青荣城际铁路、海青铁路、铁路青岛北站、地铁2号线、地铁3号线等轨道交通类项目完成投资77.6亿元,占全市10亿元以上交通类大项目投资额的47.4%。再加上延续交通北拓历史使命的重庆路拓宽改造、李沧区主要东西走向交通干道和世园会设施配套的九水路拓宽改造、定位“第二条香港中路”的金水路拓宽改造和市区“三纵四横”快速路网和西部沿海“一纵”重要组成的新疆路高架快速路等几大交通要道整修升级,青岛市交通设施建设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为构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两翼战略”、提升北部地区资源优势、缩小南北差距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青岛一小时交通圈“扩容”

    去年12月28日12时20分,由青岛即墨北发至威海荣成的D6091高铁发车,青荣铁路正式投入运行。作为山东省首条城际高铁,山东省投资最大、建设标准最高的单体铁路建设项目,青荣铁路的正式开通和运营备受关注。

    青荣城际铁路贯穿青岛、烟台、威海三市17个区县,正线全长28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沿线共设即墨北、莱阳、海阳北、桃村北等12个车站。青荣城际铁路的建成通车,将大大拉近青岛、烟台、威海、荣成城市群间的时空距离,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1小时交通圈”,公交化出行的“同城生活”大幕渐次拉开。青龙高速公路的建设拉近了青岛市区和即墨、莱西两地的时空距离,实现了市域的“一小时交通圈”,也将极大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多条铁路搭建“快速通道”

    青荣铁路的开通仅仅是拉开了青岛城铁建设的序幕。随后,贯通青岛与连云港的青连铁路也全面开工。通过青连铁路,青岛将和江苏、上海地区连接起来,直到海南岛的三亚。这两条线路通车后,青岛的铁路交通将形成一个“T”字形格局,青岛将成为末端站、交通枢纽站,南北重要线路都会在青岛汇集。青连铁路建成后,向南将与规划建设的新长、连盐、沪通等铁路相连接;向北与胶济客专、青荣城际铁路和规划建设的济青高铁相连接。青连铁路的建成贯通,将形成以青岛为中心的省内“2小时经济圈”。随着青荣城际铁路的建成开通,以及青连铁路、济青高铁的开工建设,作为青岛市区未来最大的交通枢纽站,铁路青岛北站未来将接入更多的高速铁路。

    济青高铁的建设也令人关注,这个项目力争4年后建成,将实现济南至青岛1小时直达。同时,济青高铁接入济南新东站后,经石济客专与京沪高铁连接,通过京沪高铁与北京、上海方向连接,通过石济客专与石家庄、太原等城市连接,实现济青高铁与华北、华东、东北及部分西北地区的连接;通过济聊城际铁路与国家规划建设的京九、郑聊客专连通,实现与中原、华中、华南、西南和部分西北地区的连接,与全国各大城市建立了“快速通道”。预计到2020年,济南、青岛与周边城市有望实现“1小时交通圈”。届时,我省的铁路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000万人次,旅客周转量将达到1200亿人/公里,客运量及客运周转量年均递增10%。

    相关链接

    基础设施投资大数据

    2012年-2014年,我市基础设施投资规模年均830亿元。从份额看,我市基础设施投资占全省基础设施投资总量的比重逐年提升,2014年占17.5%,比2011年提高2.5个百分点。

    2012年以来的三年,我市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的基础设施项目737个,累计完成投资1781.8亿元,年均增长14.8%,占2012年-2014年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71.6%,比2011年65.9%的占比提升5.7个百分点。尤其是2014年,我市城市建设掀起新高潮,亿元基础设施项目推进步伐提速,在建项目319个,比2011年增加163个,完成投资766.4亿元,比 2011年增长 51.1%,比 2013年增长36.4%,占2014年全部基础设施投资的76.9%。这些大项目的加快建设对于进一步优化我市经济发展环境、增强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产生了重要带动效应。

    从城市设施水平横向比对看,以2013年为例,与省内城市比对:青岛市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77.2升,居山东省十七城市第一位;用水普及率和用气普及率均10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0.1和0.4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4.7%,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2.1个百分点,居省内十七城市第三位。与十五个副省级城市比对:青岛市用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生活垃圾处理率均达到100%;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居第一位,人均道路面积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居第二位,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和人均绿地面积居第四位。(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刘兰星)

原标题:三年2487亿 给青岛“强筋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