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海蜇大丰收一天上岸百吨 出口韩日(图)

    从7月下旬开始,潮连岛海域海蜇大丰收,十多艘大马力渔船入海捕捞,每隔三四天满舱归航,每天至少上百吨海蜇从胶州东营码头上岸。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海蜇产量高,价格与去年持平还不愁销路,让捕捞海蜇的渔民赚了个盆满钵满。

    现场 渔民码头抢卸海蜇

    昨日,记者在东营码头看到,两艘捕捞海蜇的渔船并排停靠在岸边,6名船员将舱内的海蜇分装到一个个直径约1.5米的编织袋内,再通过吊装设备吊运到小货车上。这些海蜇会被送进加工厂内进行腌制。 “大伙别磨叽了,快点卸货了,傍晚还要赶着大潮时出海。”船老大刘界元不停催促着船员。刘界元介绍,从7月下旬开始,他就开始带领船员出海捕捞海蜇。海蜇主要分布于海面到水下5米的空间内,捕捞海蜇的网眼大概直径5厘米左右,网上再拴上坠物。捕捞时需要控制好网的深度,如果太深不行,太浅也不能将海蜇一网打尽。

    产量 每天至少百吨上岸

    “我们平均每隔四五天回码头一次。 ”刘界元说,去年雨水少,海蜇产量低,有时需要五六天才能打满舱,今年海蜇产量高,一网下去能捞上近万斤,只需三四天就可以满舱返航。因为海蜇的水分特别大,他们在船上还准备了盐块,将捕捞上的新鲜海蜇进行初步腌制,去除一部分水分,可以节约空间和油料。刘界元说,他们主要在潮连岛附近海域作业,以捕捞沙海蜇为主,胶州参与捕捞海蜇的渔船有十多艘,每天至少上百吨海蜇从东营码头上岸,预计海蜇捕捞期还将持续一个月。

    喜悦 海蜇丰收销路不愁

    “今年海蜇销售行情不错,各地客商纷纷前来订货,回来后腌制一个星期就可以出售。 ”在码头附近的海蜇加工厂,厂长李先生乐呵呵地说,海蜇从码头上岸后,他们工厂十多名工人要进行再加工,先将海蜇放进大池内进行脱水,再一层一层放入小池内,均匀地撒上盐,腌制五六天就可以出售。去年海蜇的行情一直低迷,海蜇滞销的消息经本报报道后,后期各地客户纷纷前来订购,最后总算没有压货。今年海蜇行情好,腌制好的海蜇被各地客户订购一空。主要销往北京、江苏、上海和广州等地,以及岛城各大海产品批发市场,还有一小部分被加工成海蜇丝,出口到韩国和日本等地。据了解,胶州仅大大小小海蜇加工厂就有50多家。

    记者了解到,海蜇实现了丰收,价格并没有上涨,腌制好的海蜇收购价在5元/斤左右。

    青岛海蜇产于四大海域

    记者了解到,青岛的海蜇产区较为集中,主要产于潮连岛海域、即墨鳌山湾海域、崂山区的沙子口海域、青西新区的灵山岛附近海域。

    胶州湾的海蜇大量上岸,但在位于崂山区的海蜇村黄山村,海蜇的捕捞却已经接近尾声。 “我们这的绵蜇、沙蜇都有,以沙蜇为主。现在基本结束了,出的货不多。价格上和去年差不多,只是稍微有点高。 ”黄山村主任林先队说。

    在胶州东营村,渔民们会在池子内用盐进行腌制,在崂山,这样的场景也经常在黄山码头上演。对于很多市民来说,黄山码头大锅煮海蜇的画面也让人印象深刻。据林先队介绍,腌海蜇是一种古老的海蜇加工方式,大锅煮则是从黄山村兴起,不过20多年的历史。 “以前都是腌海蜇,现在沙蜇都是煮,加工里子、爪子和脑子,煮好了可以放到冷库内保存。在此基础上,黄山村发明了海蜇宴,但在以前,海蜇的这些部分都是扔掉的。腌制的海蜇多用来加工海蜇皮,拌凉菜、老醋蛰头等都是腌制的海蜇。即使到现在,一大半的海蜇也是通过腌制来加工的。 ”林先队说。(青岛晚报/掌上青岛/青网 记者 马丙政 马晓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