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新闻APP

打开

《网聚辟谣力量,守护清朗家园——铲除谣言“毒瘤”,净化网络环境》王雨菲

2024-12-19 16:38   

谣言蔓延社会蚀,盲目闭塞理暂失。

保持警惕辨真伪,澄清事实稳社会。

“我也是听别人说的。”“我就发个朋友圈,至于吗?”“我觉得他说的和真的一样,我就信了。”漠不关心的语言和行为如同寒光闪烁的利剑,带着戾气指向无辜的人们;三人成虎的网络谣言,传播蔓延恐慌的情绪;盲目的疯狂如同社会之癌,侵蚀着社会的理性基石。谣言肆虐,不仅会给受害者带来极大的精神伤害,还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青春飞扬辟谣言,理智明辨清是非,当代青年实应主动成为谣言的粉碎机。

谣言究竟从何而起?谁有是幕后传播的真凶?谣言,是谓用不实言辞有意编造并广泛传播可能误导公众的信息。一般来说,谣言制造者的心理机制是复杂多样的。报复社会、刷存在感、利益驱动、娱乐或者恶作剧.……但无论出于何种心里,都是缺乏网络文明意识,缺少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为信息传递插上翅膀,无论信息以何种方式存在,只要有了流量,很快就会向“听众”发起进攻。而“听众”们或存在认知偏差,相关知识薄弱,易接受谣言并广泛传播。或有从众心理,面对“网络大V”“意见领袖”传播的信息,因群众压力而盲目跟风传播,以寻求安全与自我保护。更有谣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和威胁性引发恐慌与焦虑,模糊性与极端性引发情绪感染。当大多数人情绪发生共振,那可谓是谣言传播的一大助力。

谣言之害不可不察。信息爆炸,消息包围,谣言暗礁,伺机奇袭一艘艘航行的船只。因不了解事实,将寻衅滋事、辱骂他人被打曲解为“青岛地铁一小伙因拒绝让座遭老人殴打”误导网民情绪,引发舆论热议,占用公共资源;“平度某中学初二学校霸凌遭反杀”刻意夸大事实,造成不良影响;“黄岛某职高约200名学生食物中毒”未经核实道听途说却广为传道……当然,传播谣言不法,不法者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正义永远会为社会稳定保驾护航。互联网时代,流言四起,风声鹤唳,在流言的激流中的青年能否扎稳脚跟,更或能成为同胞们的中流砥柱?谣言的传播从来不“归功”于某个个体,每个推波助澜的人都有责任。

做谣言传播的阻拦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做谣言传播的助推者一定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或许我们对被造谣者的绝望痛苦、有口难言,无法感同身受,但是遵守道德和法律却应该是中国成为我们内心的准绳。要了解网络谣言的法律责任涉及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刑事责任三个方面,每一层次谣言传播都有明确责任承担方式。网络不是非法之地,违法者察者必究!

鲁迅先生说:“谣言世家的子弟是以谣言杀人的,也是以谣言被杀的。”不做谣言的传播者是最基本的底线,可识谣,破谣也应成为必备的本领。“执象而求,咫尺千里。”人们对震撼性的信息总是充满好奇,对一些不同寻常的消息容易热血上头,成为造谣者的帮凶。要成为负责人的社会参与者,首先要有冷静理智的头脑,警惕被情绪化的语言影响。其次要用聪明的头脑去辨别,无论是信息来源是否官方、信息内容是否过分夸张、逻辑推理是否符合常识还是发布时间是否与时间线相符都是可靠的工具。深入混沌,我自澄明,理智是最重要的保障。

理智藏心间,当明确知道此条消息是谣言,那就当机立断的举报。首先要搜集证据,保存相关图片,网站文章截图,然后找相关平台投诉,要求删除谣言,将不实谣言扼杀在摇篮之内!

甄别信息,拒绝谣言。身在红尘阡陌,心有敬畏,保持尊重。有我心不腐,攻破谣言又有何难。纵有满城风雨,心中有光的人自能岿然!

精彩推荐

“你好,2025”!跨年演出、新年市集、海上游船……奥帆跨年夜这样打开

2024-12-19   

期待已久!青岛地铁2号线西延段开通运营

2024-12-18    青岛日报

2025青岛新春艺术彩灯节将于1月22日至2月15日在西海岸新区举办

2024-12-18   

查看更多

识别二维码
关注青岛新闻网微信qdxww0532

青岛新闻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