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大头条 > 正文

2013年医患关系舆情报告:杀医案之后,谁还愿意做医生

来源:新华网-- 2013-10-30 17:27:27 字号:TT

  而十月以来的多起伤医案后,医生安全仍未得到有效保障,更激化了医护人员“人人自危”的心态。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外科主治医师“白衣山猫”呼吁说:“民警和医生,守护安全和生命,本应获得尊重。杨佳袭警,杨恩青弑医,当无辜者倒在血泊中,网上竟有不少人大声叫好!更有甚者,有些人来到我的微博,不看我发的内容,一上来就在评论里骂医生。这些人,请好好看看我和诸位同仁之微博,如有一天,医生被杀光了,我们的微博也许还能帮你预防疾病。”

  医生们为何如此高调宣示自己的不安全感?

  一位医药界人士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死了白死”的现状,伤了医生的心。“医生群体最伤心的是,无论院方还是政府、办案部门,都以‘维稳’为标尺处理杀医案,息事宁人是准则。而医生想要的,是杀人凶手被绳之以法,医院支持他们维权。但现在的案件中,这条底线都做不到。”

  网名“医生哥波子”的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认为,对医生诉求的“维稳”无需兵临城下。“医生的正当诉求理应得到尊重,相信医生护士的悲愤不会危及社会。一个文明的社会是匡正祛邪,疾恶扬善。依法治国迫在眉睫。”

  “白衣天使”这个职业,在中国年轻一代心中已经不再光鲜。最为突出的现象是,中国医师协会的调查数据表明,78%的受访医生表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穿上白大褂。

  实际上,中国医师协会此前曾做过4次调查:在2002年的首次调查中,不愿意自己子女报考医学院校的占53.96%;2004年,这一比例升到63%;2009年基本持平,为62.49%。但在2011年的第四次调查中,不愿意的比例陡升至78.01%。

  从这4次不同时段的调查来看,随着医患矛盾的日益突出、医疗纠纷与冲突的逐步升级,“医不过二代”的现象愈加深化。

  “这一刀,捅在了中国全体医护人员的心头,捅在了中国医改主导者的心头,捅在了政府管理者的心头。这不是个案。”有1万多粉丝的医生微博“急诊夜鹰”说。

  温岭杀医案后,许多医护人员在网络上转发医学生的誓言:“当我步入神圣医学学府的时刻,谨庄严宣誓:我志愿献身医学……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护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著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

  实习即将结束的医学生“Dr_xia”也发出了这段誓言,但他疑问:“当初理想中的医生形象越来越模糊,越来越遥不可及。如今,医务人员成了弱势群体,谁来助健康之完美?”

  中国医患关系:“一笔糊涂账,两个受害群”

  伤医案频发,责任在谁?

  自2013年1月1日零点至10月28日23时,中青舆情监测室共监测到“伤害医生”事件相关信息319755条,其中微博论坛讨论最为活跃,信息量达312818条。在随机抽样的2000条舆情信息中,对医护人员的贬义信息超过八成,中性信息占11.0%,褒义信息比重仅为5.0%。

  网民谴责的对象中,政府机构受到的“火力”占到32.0%,其次是医疗体制、医院,分别为28.0%和22.0%。

  “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医患之间,而有更深层的社会和制度上的原因。”“医生哥波子”说。

  中青舆情监测室随机抽样2000条舆情信息统计显示,26.0%的网民认为,现行医疗卫生体制不合理;21.0%的网民认为,医患之间金钱利益关系较重。

  16.0%的网民呼吁,医疗体制亟须改革。网友“行者无疆”认为,中国医药体系的特色是“以药养医”,因此,“医卫体制乃祸根”;“天蚕1982”期待建立“能够保障医疗质量的监管体系”。

  从中青舆情监测室统计到的褒义信息来看,网民赞赏的对象主要为医生、护士,分别占褒义舆情的34.0%和28.0%。

  18.0%的网民认为,医患之间需重建信任关系。

  网友“葫芦科西瓜”这样概括中国式的就医状况:“1.没病+没做检查=会不会看病,怎么可能没病!2.有病+没做检查=不做检查就说有病,你才有病!3.没病+做了检查=就是骗钱的!4.有病+做了检查+确诊了=求求你救救我吧!5.有病+检查+确诊+治愈=花一堆钱尽做无关的检查。6.有病+检查+确诊+未治愈=医德败坏谋财害命,赔!”

  9.0%的网友认为,“一个巴掌拍不响”,医患关系紧张,双方都有责任。

  “丫丫淘梦”则理解双方:“患者不信任医生,医生不理解患者。医护工作者辛辛苦苦,加班加点;患者受病痛折磨,治病难,治病贵。一笔糊涂账,两个受害群。”

  《柳叶刀》文章列举了中国医患关系紧张的一系列原因:政府对卫生系统的投资不够、医生薪水及业务培训费用不高、媒体对医生的过多负面报道、公众对医学知识缺乏了解、患者对疗效的期望不切实际以及很多贫困家庭支付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

  但“忧郁的木木1977”随即反驳:“医学是门经验科学,你不能要求医生一辈子一点不犯错。医生是人,不是神,只要不是责任心的错误,都应该允许小概率存在。按你的说法,没人会给你看病。”

  也有患者在网上表示,很多情况下,患者及其家属也并非事出无因,常常从进医院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接受过度检查,支付不必要的费用。病患的抱怨,可能从交第一笔费用的时候,就开始发生。

  当有人问“能告诉我医生们的诉求是什么吗”,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海洋之心003”立刻回复:“安全的工作环境和正确的舆论引导!”

  多次反映医护人员困境的“急诊科女超人于莺”说,医患彼此要做的都是规范自己,共同去“改良不合理的制度”。“如果一味归罪于制度,最后大家都不改善,医患双方都像个怨妇一样四处抱怨,那我们的后代会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

  在统计中,11.0%的网友认为,“医闹”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流行病”,应严肃处理伤医案件。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就大声疾呼:“不要一说医患矛盾就囫囵吞枣、蒙混过关,家属即使去医院道歉也不行,犯罪就是犯罪,该处理还是要处理。如果不严肃处理的话,这样的恶性医闹事件照样会出现。”

  “从医一日,血溅七丈”的恐慌之后,医护人员群体依然扛着压力前行。

  在温岭医生身中七刀后的第三天,台州骨伤医院的医生“温岭后生头”对同行的祝愿是最低限度的平安:“我们是医师,救死扶伤,悬壶济世为根本。悲剧一再上演,我们内心或许会有恐慌,但我们没有退却,我们一直在您身边。一切为了人民健康,明天开始主治规范化培训考试的兄弟姐妹们,愿大家顺利、平安。”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