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企业舆情 > 正文

网购频陷“假药门” 网上“黑药店”谁来管?

来源:新华网-- 2013-11-26 10:36:24 字号:TT

  新华网南宁11月26日电(记者 潘强)近年来,网购市场巨大的吸金能力让不少药商纷纷触“网”。然而,一些商家虚假经营、夸大宣传让人们难以在网上买到“放心药”。网络药品销售市场应该如何规范?谁能管住网上“黑药店”?

  网络药品市场巨大 网友频遇“假药门”

  “广告说减肥效果很好,可连续吃了半个月都没效果,又上当了。”广西南宁的周女士说,这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在网上买到假减肥药了,每次都怀着试一试的态度,结果每回都以失望收场,“有一次买回来的药没疗效,打开一看药粉居然是面粉”。

  网上药品市场发展迅速,交易十分火爆。中国网上药店理事会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医药B2C(商家对顾客:电子商务的一种模式)全年规模达到16.65亿元,其中平台式的交易量7.5亿元。

  记者调查发现,庞大的消费市场为不法网络销售商提供了机会,牛皮癣、风湿病等疑难杂症则成为假药售卖的主要“靶子”。一些商家仿佛“齐天大圣”无所不能,什么病难治就卖什么药,且大部分网上购药可“送货上门”,一些网站甚至不需要处方也可以买到处方药。

  网友“空中飞舞的英雄”近日在微博上吐槽称,自己买了“万艾可”(俗称伟哥),但服用后毫无疗效。“万艾可”属于处方药,而处方药在网上药店不允许销售,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迥然不同,这又是为何?

  记者在网上查到“万艾可中国官网客服热线”。这个官网客服热线的客服人员建议记者购买瓶装“万艾可”,680元一盒。当记者询问服用“万艾可”有何注意事项时,客服人员以“请看说明书”答复。问到是否需要医生开具处方时,客服人员直接回答“不需要”。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网络售药还很不正规,虚假广告充斥医药网站,交易量大,而消费者往往真假难辨,很容易掉入陷阱。

  不法药商渗透网络,考验部门监管智慧

  “哪里好意思去投诉?”多次网上买药上当的周女士称,她身边其实也有不少像她一样喜欢网购功能性药品的朋友,买到假药也是常事,“但都是个人隐私,根本不会有人投诉”。

  专家分析认为,由于消费者买到假药后很少选择向执法机关投诉,很多网络药商因此变得“猖獗”,违法成本和违法风险低致使网络非法药商横行。

  记者调查发现,一些消费者平时在普通药房不好意思买的药,在网上却可以毫无顾虑地购买。更有一些消费者出于保护隐私考虑选择网上购药,一旦遭遇假药等问题也会因为重视自己的隐私而不选择诉诸法律。

  按照规定,在我国从事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活动必须取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其中向个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的,必须是依法设立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目前,全国获得此证书的单位只有125家。记者调查时发现,不少消费者对此情况的知晓度并不高,对于“网上购药”也难辨其是否取得正规资质。

  业内人士分析,网上买药大部分不需要医生开具处方,这也火了网上处方药销售市场。由于网上卖药的信息发布、销售等各个环节分离,而且各商家所在区域不同,存在很强的隐蔽性,监管部门没有足够的人力介入网络违法案件查处,这导致网上卖药监管难。

  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网上卖药的监管还涉及“管辖权”问题,一些网上发布的药品信息是异地的,如果立案需移送至商家所在地查处。此外,一些网上的药品信息是虚假的,虽然工商注册的公司地址在本地,但实际上到了现场根本找不到该企业。执法部门关掉一个黑网店,不法分子花几百元更换域名就可另建网站继续发布信息,执法监管难上加难。

  执法“组合拳”能否管出网络放心药?

  针对目前网络售卖药品的监管难题,有业内人士指出,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保证药品售卖特别是互联网售药有法可依。此外,要管住网上药品,仅仅依靠药监局与互联网搜索企业的合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联合执法,对售卖假药的供应商予以依法查处并进行重罚。

  记者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对网络售卖假药缺乏防范意识和维权意识。对此,广西壮族自治区消委会秘书长叶桂明表示,网络上充斥着大量夸大、虚假的药品广告,除加大打击力度,最迫切的就是提高公众防范和维权意识。消费者应分清网店里销售的是药品还是保健品,“天上不会掉馅饼”,消费者要具备一定的常识,别听信虚假宣传冒风险在网上买药。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提醒,目前,我国正规医疗机构和药店分布比较广泛,消费者完全没必要冒着风险在网上买药。如果一定要买,应选择合法网站,而对治疗疑难杂症的“灵丹妙药”更要十分谨慎。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