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青岛舆情 > 正文

青岛力保城市供水安全 日用再生水30万立方米

来源:青岛日报 作者: 2017-03-03 13:08:11 字号:A- A+

全市全年供水质量100%合格 每日应用再生水30万立方米

■百发海水淡化有限公司一隅

全市全年供水质量100%合格 每日应用再生水30万立方米

■仙家寨水厂通水仪式

    供水是城市的命脉,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水平提升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围绕安全运行、循环利用、开源节流三大环节,加快构建现代化大供水格局,以科学治水、合理用水的理念,全面提升城市供水节水管理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宜居幸福城市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提升城市供水品质

    全年水质合格率保持100%

    为市民提供高品质供水是城市管理部门的不懈追求。在原水供应紧张,客水品质不确定背景下,我市主动作为,通过推进水深度处理,加强水质监管等手段,努力提升供水品质,在多种手段的共同作用下,我市供水水质合格率一直保持100%。

    水厂深度处理工艺改造是提升城市供水水质的核心之举。按照市城市管理局有关安排,2016年起,我市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全市所有城市供水水厂完成深度处理工艺改造。其中,2016年,先期在市区6座水厂实施工艺升级改造。目前,省内最大规模的仙家寨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和棘洪滩水厂改造工程顺利完工通水。仙家寨水厂深度处理改造项目规模为36.6万立方米/日,采用臭氧生物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进行改造。自来水经深度处理后,出厂水水质在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前提下,能提高对色度、嗅和味等感官指标和氨氮、亚硝酸盐、有机物、有机卤化物等耗氧指标的处理能力,特别是当原水水质变化或水源出现突发污染事故时保障出水水质稳定,确保城市供水安全。棘洪滩水厂改造工程则增加活性炭处理工艺,设计能力2万立方米/日。

    管家楼水厂改造预计在今年6月份完工,建设规模12.5万立方米/日,深度处理项目在原有工艺流程基础上增加预处理工艺和深度处理工艺。崂山区晓望水厂、大石村水厂、登瀛水厂等三个水厂改造项目设计总能力约3万立方米/日,已经主体完工。

    加强供水水质监管是提升城市供水水质的重要举措。通过实施水质公报制度,我市定期组织市水质监测中心和SGS公司对水质进行检测。市水质监测中心全年抽检水样1435个11165项次,合格率100%。SGS公司全年共抽检水样121个176项次,合格率同为100%。

    为提升供水品质,市城市管理局还重点加强原水预处理系统建设,实行水厂预氧化处理,开展中途或区域消毒剂投加控制,在原水水质不稳定的条件下,保障了管网水达标,进一步改善饮用水口感。同时,准确分析青岛地区供水水质的新生污染物、嗅味等级和致嗅物质种类及含量,综合监测分析供水中影响饮用水口感的指标,与青岛市水质检测中心、引黄济青水务公司以及部分区市供水企业开展了青岛供水水质提升及嗅味改善研究。

    海水淡化(矿化)能力达到23万立方米/日

    作为水资源短缺城市,我市积极开展替代水利用,成效显著。

    近年来,市城市管理局抓住机遇,努力推进城市再生水利用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全市已呈现出单体再生水和集中再生水双管齐下、规模利用的可喜局面。目前,全市再生水利用量达到30余万立方米/日,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5.3%,广泛用于工业冷却和工艺、绿化、保洁、冲厕、基建、河道景观、水源热泵等方面,替代了大量的淡水资源。

    集中再生水利用设施的不断完善则为更大规模的利用打下了基础。目前我市已经完成了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一级A标准的处理能力为84万立方米/日,配套建设了6座集中再生水处理设施,敷设再生水主干管道250多公里。

    根据我市有关规划,预计到2020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50%以上,发展成城市第二水源。

    海水(矿化)淡化项目建设也加速推进。目前,青岛市海水淡化(矿化)能力已达到23万立方米/日,居全国领先水平。其中,青岛百发海水淡化项目淡化规模达10万立方米/日,同时供给青岛华电有限公司、青岛中石化使用,替代淡水3万立方米/日左右。董家口海水淡化项目规模为10万立方米/日,向青岛钢厂提供生产用水,体量达2万立方米/日。后续项目上,蓝色硅谷5万立方米/日的海水淡化项目正在积极开展前期工作,力争明年建成,将有效缓解区域用水紧张局面。

    根据市城市管理局编制的《青岛市海水淡化矿化水质提升规划》,我市将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确定海水淡化(矿化)项目的产能、选址、运营、管网布局建设等,力争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设7个海水淡化项目,使全市海水淡化(矿化)产能达到60万立方米/日。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年节水能力1亿立方米

    节约用水也是青岛应对供水紧张的有效手段。通过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我市努力增强全民节水意识,2011年、2015年两次通过国家节水型城市复查,继续保持国家节水型城市荣誉称号。

    一是构建节水型城市经济结构。通过建立机制,调整产业结构,鼓励企业大力发展节水型经营模式。近年来,市区通过积极整顿或关闭技术落后、浪费资源、水污染严重的企业等措施,实现了产业结构向节水环保型的转变。目前,工业取水量在总取水量中所占的比值已由上世纪的60%下降到30%。

    同时,积极组织各行业大搞节水技术挖潜,推广采用串联用水、循环用水、污(废)水处理回用等节水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降低单位产品耗水量。据统计,近年来有关企业单位共投资2亿多元,完成节水技改项目3000多个,形成了年节水1亿立方米的能力,节水型卫生器具普及率达到100%。

    二是降低城市供水漏损率。加大供水设施建设和更新力度,对城市供水管网和城市二次供水设施进行了全面普查和建档,对运行使用年限超过50年及漏损较为严重的供水管网全面进行了改造更换,建立了以管理、巡检、应急处置“三位一体”的供水管网运行管理体系,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PS定位系统等科技手段,对供水设施实时监控。加强一户一表改造,全面推进居民楼院供水管道、水表等设施更新改造工作。据统计,市区新建和更新城市输配水管道800公里,改造居民二次供水设施378处,完成居民一户一表改造70余万户,有效降低了城市供水漏损率。居民二次供水全部移交供水企业统一管理,实现了同城、同网、同质、同价、同服务的“五同”管理模式,走在全国前列。

    三是重视节水科研创新。会同山东建筑大学建立鲁信·长春花园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年利用雨水2万立方米。进行了海水淡化与城市供水有机衔接技术与应用研究等课题研究,为推进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化全民节水,预计到2020年,城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GDP)用水量(立方米/万元)低于5.06,年节水量1亿立方米。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朗拿度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