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明城,1989年從臺灣來山東創業,沒想到歷經了三次失敗,血本無歸之時他來到了青島。在這片臨海的熱土上,他東山再起,實現了事業上的重大突圍,“青島給了我擁有的一切”,林明城說,“這裡氣候宜人,風景優美,是我的福地,我把家安住在這裡,我的妻子、兒女、孫子都在這裡。”
“香菇世家”譜新傳
林明城出生於臺灣的香菇世家,“我爺爺、爸爸都是種香菇的,我是第三代,我還傳給了我的兒子。”林家的香菇事業世代相傳,並傳承中不斷創新、提升、開拓,終於做成了一份大產業。“臺灣人口少,銷量少,父母一年到頭的收入少得可憐。而如今我在大陸,一年銷量乾香菇1千多噸,銷售額1.5億元左右,是在臺灣的十幾倍。”林明城說。
林明城是家裡的老大,有5個弟弟,1位妹妹,他小學一畢業就幫父母種香菇,賺錢供弟妹們上學。老二、老三、老四都比較有出息,考上了大學,有了好的工作,老五、老六也跟著他種香菇。
當年,林明城看到自己和父母辛辛苦苦種出來的香菇被中間商“剝削”了,心裡暗暗發誓,一定要把菇發展成企業,才能遠大。就這樣,林明城不僅種香菇,而且做起了批發生意,幾年下來,漸漸有了一些積累。
兩岸開始交流後,在大陸良好的政策和投資環境下,許多到大陸投資的臺灣農業企業都取得了跨越式的大發展。林明城也看到了大陸的巨大商機。林明城說:“我和老五、老六商量,我先去大陸發展,把臺灣的企業留給他們。”
1989年林明城來到山東創業,之所以選擇山東,是因為當兵時,他的班長是山東人,“為人豪爽,我們很投緣,從此對山東人一直很有好感。”林明城說。另外,從技術角度,“山東的經緯度與韓國、日本(盛產香菇)相同。”種種機緣,讓林明城來到山東,來到青島,並且紮根於此。
但是他的事業一開始並不順利,經歷了三次慘痛的失敗,最後一次他幾乎把老本賠光了,瀕臨破產。危難之中,康師傅總裁魏應交無條件借給他300萬元,他來到河南西峽縣進行第四次投資,他從日本、韓國引進菌種,指導當地農民種植香菇。並於2001年來到青島城陽區建立了後期加工廠——青島廣運農副產品開發有限公司,這一次大獲成功!
如今,青島的廠改變為總部,下分佈了十餘個分廠及生產基地,遍佈祖國的大江南北。他的產品佔據了速食麵香菇配料包市場份額有70%以上,是全國最優秀的菇菌類開發、種植、加工供應商。他培育的高品質的香菇出口到日本、韓國、美國、加拿大等多個國家,品質遠遠超越了日本、韓國及臺灣。
而令林明城最引以為傲的是,20多年前的貧困縣——河南省南陽市西峽縣,如今變成了富甲一方的香菇大縣,並且帶動了周邊五個縣種香菇,香菇的年產值達到200多億元,當地農民們都過上了富裕的好日子。“這是我最大的資產,最大的靠山,最大的驕傲!”林明城的驕傲之情溢於言表,並且當地農民都視他為兄弟,正所謂“兩岸一家親”。
廣運菇品,享譽全球
從日本等地引進的菌種,經過培育種植,為何香菇品質超越了菌種的來源地?林明城介紹說,這得益于河南西峽縣豐厚的自然資源和獨特的溫度、氣候環境,西峽縣的山上有著豐厚的寶庫——大量的野生板栗樹,“栗木硬實、皮厚,非常適合香菇種植,那邊氣候乾燥,香菇裂花紋十分自然。”林明城拿出一袋出口品質的香菇,一打開,濃鬱的香氣撲鼻而來。他講解道:“好的香菇內圈是金黃色的,很新鮮,並且菇的內菌褶有一片片小菌褶,立著不倒。香菇外表的花紋,裂越深越好,尤其是不規則裂紋,表示是在大自然新鮮的空氣中生長起來的。”
新鮮香菇經過初次分選、切粒、烘乾,直接從西峽縣運到青島,經過初選、化檢、複選、機器篩選、烘乾、金屬檢測等步驟進行包裝,最後就變成了速食麵裡的香菇調料包。
事業幹大了,林明城未忘記感恩和回饋社會,2010年在他的宣導下,青島市台商急難救助基金會成立,他擔任主任委員,多年來幫助了許多位病、弱的台商,並且還關愛、捐助了大陸同胞的困難家庭、病患兒童。中國地震發生時,他更是頻頻慷慨解囊。最近,他還有志於輔導臺灣青年來青創業,當他們的創業導師,扮演溝通的橋樑。
談及未來的發展,林明城想鞏固並擴大青島“總部”,“城陽區台辦一直在幫我選址,我想建一個世界最先進的菇業研發中心及總部。另外,我正在研發蘋果樹、梨樹祛除農殘的辦法,以後想在青島周邊也開展種植香菇的專案,帶著青島的老百姓一起走上致富路,把一生學習到的技術,代代傳承發揚!”(撰文/賀中 攝影/于風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