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打响了反贫困斗争的攻坚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的攻坚战,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处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和谐发展关键时期的新常态下,如何更加精准地做好新时代脱贫攻坚工作,是各级各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结合工作实践,本人就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切实把脱贫攻坚这项重大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抓紧抓实抓好,进行了深入调研与思考。
一、体会和做法
脱贫攻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有效解决精准扶贫难题,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精准识别是基础,精准施策是关键,创新帮扶措施是重点,凝聚多方合力是重要补充,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机制是保障。基于以上认识,即墨区应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作。
(一)坚持以精准化理念为核心要义,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精准扶贫包括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等方面,其核心要义就是精准化理念。从各地扶贫现实情况来看,由于区域位置、经济发展、贫困村户现状等因素影响,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等方面还存在一些有隐形收入的贫困户故意隐瞒不报造成数据失真,帮扶资源、帮扶措施与扶贫对象需求不能最有效匹配等问题。这就要求将精准化理念作为扶贫工作的基本理念,贯穿于扶贫工作的全过程,从而实现“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比如,即墨区在精准识别方面,对所有建档立卡系统内贫困户,除严格按照上级“两好、四保障”标准,还创新采取了“一看、一算,两见面,三方联审”的办法(即看日常用品、算家庭收入,与贫困户见面、与贫困户家庭成员见面,与不动产登记管理中心、交警大队、社保中心联合对贫困户住房、车辆、社保等情况进行审查),逐户进行回头再甄别。对未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内的户逐户重新识别,及时纳入系统并进行帮扶。精准施策方面,在充分尊重贫困村户脱贫意愿的前提下,对各级帮扶政策进行梳理汇总,并制定了27个行业部门专项扶贫方案,将政策和措施落实到每村、每户上,逐村逐户逐人对症下药、精准帮扶,确保扶贫对象精准脱贫。精准退出方面,在做好“规定动作”的同时,创新了“自选动作”,实行“清单退出”模式(列出贫困户脱贫涉及的收入、住房、医疗等6份清单,清单作为脱出的必要条件,完成后方可履行退出程序),将“准出”条件细化前置,有效保证了脱贫退出成效。
(二)坚持以全方位帮扶为中心任务,创新推动扶贫对象全面、稳定脱贫。精准扶贫的“精准”涵义不仅包括帮扶措施精准,也包括帮扶过程、帮扶成效精准,应根据扶贫对象实际情况,将“一村(户)一法”变为“一村(户)多法”,从多方面去救助帮扶扶贫对象,让他们实现全面的脱贫。即墨区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初,就坚持以全方位帮扶促长效脱贫的思路,在青岛市率先创新实施了增收、温暖、安居、保障“四大工程”,确保扶贫对象全面、稳定脱贫。一是增收工程。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实施了岗位就业、开设爱心超市、农业园区带动、电子商务扶持、合作社带动、金融信贷支持等措施,推动了1690多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利用专项扶贫项目产生的收益等给予补助。二是安居工程。投资1100余万元,对857户贫困户危房全部进行了改造或修缮,为1386户贫困户配备或更新了彩电、衣橱、餐桌、被褥等基本生活用品,真正让贫困群众住的安心、舒心。三是温暖工程。依托镇(街道)扶贫救助中心,每季度为贫困户免费发放衣帽、脸盆等日常生活用品,使贫困群众家庭基本生活所用所需有了保障。建立由机关干部、民营企业、村庄干部、骨干党员、村庄妇女网格员五方帮扶机制,使他们从生活和精神上得到照顾和慰藉。四是保障工程。建立健全了教育资助、医疗服务和救助、低保及养老保障等立体化政策保障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颐养、困有所助。对遭遇突发大病或事故的贫困家庭,利用“慈善一日捐”资金和慈善扶贫基金实行临时救助。
(三)坚持以多方参与为重要补充,凝聚脱贫攻坚强大合力。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党委政府是精准扶贫的主导,社会力量是精准扶贫的重要参与力量和补充。即墨区在推进精准扶贫中,注重发挥各方作用,努力调动和凝聚社会资源,齐心聚力同参与、共帮扶,构建共同发力、协同推进的精准扶贫格局。实行区级领导每人联系1个贫困村、帮扶1户贫困户,机关干部“一对一”帮扶建档立卡贫困户制度,积极帮助发展脱贫项目,并及时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目前,已累计走访6500余人次,发放慰问品和生活用品折合700多万元,帮助发展增收项目210余个。选派65名“第一书记”进驻贫困(薄弱)村,累计为村庄争取各种项目资金9100多万元,积极发展特色产业、提升村容村貌。率先开展了“百企帮百村、千企扶千户”活动,帮扶企业共提供就业岗位200余个,帮助发展增收项目360余个,总投资超过1000万元。成立了12支200多人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了“守望相助,齐心扶贫”等志愿活动,志愿者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已达1600余人次。
(四)坚持以机制创新为坚实保障,确保脱贫攻坚长效化。打赢脱贫攻坚战,不仅意味着脱贫攻坚“当前”目标的实现,也要为“长远”目标完成打下基础。一时的脱贫并不是真脱贫,稳定长效的脱贫才是真脱贫。即墨区结合工作实际,创新实施了四项机制推进工作。一是“协议帮扶”机制。由各镇(街)与贫困户逐户分类签订《精准脱贫帮扶协议书》,确定了帮扶责任和措施、要达到的脱贫目标及镇(街)政府、贫困户、帮扶责任人等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协议一签三年,让贫困户脱贫吃了“定心丸”。二是动态管理机制。创建了“脱贫攻坚动态管理平台”,对贫困(薄弱)村、贫困户实行红绿橙灯管理。专门印制了《扶贫日志》,要求帮扶人定期走访联系,认真填写帮扶对象生产生活情况和帮扶成效,准确掌握扶贫脱贫情况。三是项目监管机制。制定了《即墨区财政专项扶贫项目及资金管理办法》,明确了专项扶贫资金使用方向,对项目报批、审核、实施、验收和资金拨付程序作出严格规定,切实强化了绩效考核评价和项目后续监管。四是督查推进机制。采取交叉督查、现场督查、电话抽查等形式,对扶贫项目建设、帮扶措施落实等情况进行督查,督查情况由督查组向镇街分管负责人及扶贫办主任面对面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和时限等,整改后进行回头再督查,确保问题及时有效得到解决。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分析,我区精准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年老多病贫困户持续稳定脱贫难度较大。全区贫困人口中因病因残致贫的比重高达86.3%,年龄较大且无劳动能力的占55.6%,这部分贫困人口中有60.7%不符合低保办理条件。他们因年龄、身体等原因,无法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稳定收入来源匮乏,而且有的还要常年吃药打针,家庭支出较大,很难实现自我“造血”式稳定脱贫。二是个别困难群众主观能动性仍需提升。调研走访中发现,虽然各级对贫困群众的帮扶政策和措施都比较精准、全面,但由于受各种因素影响,仍有个别贫困户存在“靠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的消极思想,通过自身努力改变贫困现状的意识不强、信心不足。
三、下步工作思路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即墨区已于2016年实现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2017年实现了贫困(薄弱)村脱贫摘帽,下步工作的重点应该放在保持好脱贫成效、继续巩固提升上,用足绣花功夫,做实做细各项工作,确保率先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统筹推进村户持续稳定脱贫。要重点加大对脱贫成效不稳定、新致贫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帮扶力度。围绕增收、医疗、养老、教育、住房等民生问题,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强化兜底保障力度。持续推动贫弱村产业项目增收、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探索实施村庄联合抱团发展优势产业机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采摘、富民大院等特色产业项目,力争每个贫弱村都有1-2个稳定增收产业项目。深入实施“百村提升”工程,把贫弱村提升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坚持抓党建促脱贫,以村“两委”换届为契机,选拔“双带型”、“双强型”村“两委”带头人,提升村庄扶贫软实力。
二是健全完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深化实施“以协议落实责任”模式,开展协议约定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执行效果督查评估,落实镇街帮扶主体责任。落实好各行业部门扶贫责任,聚焦资源、集中力量解决行业扶贫中的短板和突出问题。健全“五托一”帮扶制度,明确帮扶重点、工作方向和目标措施,做到脱贫攻坚期内帮联责任、帮联任务、帮联政策“三不变”。继续汇聚社会各方资源,凝聚合力,构建社会广泛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三是精细化推进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对新致贫或返贫的贫困户,严格按照程序识别或重新纳入帮扶范畴,并制定有效帮扶措施,做到“应纳尽纳、应扶尽扶”。进一步完善“清单退出”模式,对经过帮扶和自身努力实现脱贫的贫困户,严格按照程序实施退出;对前期经查明显不符合贫困标准的贫困户,严格按照程序进行清退,做到“应退尽退、应清尽清”。完善全区脱贫攻坚管理平台,对贫困(薄弱)村、贫困户和贫困边缘户稳定脱贫情况实行全程监测、动态管理。
四是着力激发贫困群体脱贫致富内生动力。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更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贫困群众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广泛开展以“提振脱贫信心、提升脱贫动力”为主题的文化宣传活动,以充满正能量、积极向上的文化影响人、激励人、感召人,增强脱贫志气和信心。注重培训教育,免费为贫困户开展实用技能培训,帮其掌握一定的自主创业技能。开展好“送科技下乡”活动,普及科技知识,指导和帮助贫困群众提高生产技术。加强小额扶贫信贷供需对接,为更多贫困户自主创业和经营主体参与带动贫困户脱贫项目提供信贷支持和财政贴息,实现“造血式”稳定发展。(郝君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