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盞清茶,餘香嫋嫋,從“北方佳人”的茶裡能喝出“感動”,那是入口一瞬間唇齒間充溢的豌豆香,是寶石般透亮的茶湯;那是一個臺灣人瞄準一個目標,在山東深耕十年的那份堅持;那是集兩岸之精華,大陸和臺灣共同合作的結晶。
十载光阴在茶園
陳總發,來自臺灣,機緣巧合,2007年來到青島,一頭紮進了茶園、茶廠,一晃就是十年的光陰。
“2006年我老爸來青島考察,攜帶二斤産自膠南的鮮叶,那是淩晨六點去采的,八點的飛機,我老爸飛到香港,又轉機回來,我當天就拿去阿里山找制茶師傅做,用烏龍茶的工藝做出四兩茶,那個茶真不錯哎,不輸臺灣高山茶,有著濃郁的蘭花香。”就這樣,陳總發未來青島,先聞茶香,2007年就帶著臺灣頂級制茶師傅,來到了青島。“我前前後後一共帶來過18位臺灣頂級的制茶師傅來青島,我們做的茶,都是採用臺灣的工藝。”北方山水灌溉哺育的茶樹鮮葉結合臺灣的茶園管理模式和制茶工藝,造就了陳總發“北方佳人”的獨特韻味。
但就像其他的創業故事一樣,挫折和艱辛在所難免。“我的雙腳走遍了全山東省以產茶為主的所有村莊,太陽一升起來就要花錢……”經過扎實的考察摸底後,陳總發2008年開始做研發,“我們一開始做的很多茶都扔掉了”,由於鮮葉的品質無法保證,茶的品質出入很大。尋找不施農藥,不扣大棚的高品質鮮葉是當時迫在眉睫的事情。為此,陳總發摒棄了向農戶收茶樹鮮葉的模式,轉而跟較大的茶園合作,“我來負責管理茶園,包括土壤改良,施肥,掌控茶葉的品質。”
2011年陳總發賣出了第一斤茶,同年註冊了“北方佳人”這個商標。“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這首《北方有佳人》是漢代宮廷音樂家李延年的小詩,我能註冊到這個商標真的太幸運了。”陳總發說,能做出傾城、傾國的好茶就是他的目標。
久違的豌豆香
在位於青島西海岸新區“北方佳人”的茶室裡,洋溢著濃郁的豌豆香,其香氣清高持久,泡過六湯的白毫清茶葉底依然嫩綠均整,湯色透亮且富有光澤,置於玻璃杯中,如同一塊成色上佳的玉石。
“豌豆香”是北方茶特有的氣息,每一座山的氣息都不一樣,是一個地方獨特的氣候條件、土壤決定的。陳總發介紹說,山東茶樹需歷經漫長的冬季,在低溫中緩慢生長,利於內含物的積累,因此造就了葉片最厚、內質最豐富的茶樹鮮葉。為了汲取北方茶之精華,陳總發不計成本。
2012年,陳總發開始經營自己的茶園,如今在膠南,陈总发承包及合作茶園約有二千多畝,引進臺灣先進的茶園管理模式進行管理,以豆粕作為肥料給予茶樹豐富的營養供給,最佳的原料融合寶島臺灣制茶工藝,實現了從茶園到茶杯的產業鏈,成就了獨特的北方茶滋味。
“順應天”是陳總發的理念,順應北方氣候、節氣,不施化肥,不扣大棚,“順應天的結果是產量少、采得晚、品質好!我們要做真北方,真露天,真健康!”陳總發介紹說。
這註定是一條孤獨的路,因為他茶園的成本幾乎是農民的10倍,產量卻是茶農的七分之一左右。“我一畝地要用1000斤黃豆,北方有時氣候乾旱,我們就採用液態的肥料,給茶樹喝‘豆漿’,一畝地的成本是一萬塊錢左右,如果茶樹長到30公分,每畝產量是12-15斤干茶,茶樹長到50公分,每畝產量是30-50斤干茶。而一般農民每畝的產量能達到100斤左右。”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正因為如此,陳總發的茶園出產的鮮葉,丫頭飽滿、葉片肥厚、“有勁兒’,含有豐富的果膠質,經得起揉撚、殺青等各種“折騰”,其茶葉經100度沸水沖泡後,依然保持鮮綠,並且葉片摸起來如絲綢般順滑,富有彈性。
擁有了優質的鮮葉,陳總發的研發工作變得如虎添翼,“我一共取得了白毫青茶、白毫烏龍等四項發明專利,並且研發出了球形綠茶,方便做成真空包裝。”陳總發介紹說,“北方佳人”已經在全國擁有30多家專賣店,是真正“走出去”的北方茶。
如今,盛發集團旗下擁有北方佳人和金露香萱兩個品牌。其中,金露香萱臺灣茶系列由臺灣阿里山技術團隊在臺灣產區加工並原裝進口,為保證品質上乘,堅持選用臺灣春茶及冬茶,堅持晴天制茶,堅持大師親制。
北方佳人和金露香萱是大陸和臺灣共同合作的結晶,可謂是集兩岸之精華,它們不僅僅是品牌,更是兩岸合作和友誼的象徵。陳總發將臺灣工藝帶到山東,促進了兩岸的農業科技文化交流,對深化兩岸經濟合作和促進兩岸和諧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但是,這條堅持的道路依然孤獨,陳總發初心不改,他說:“我們的堅持只為您入口那一瞬的感動,這是您一輩子一定要品嘗的茶,會讓您一喝成主顧,永生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