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轮播> > 正文

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追寻革命印记

来源:青岛新闻网 作者:慕馨培 2019-03-28 14:47:37 字号:A- A+

青岛新闻网3月27日讯(记者 姜舒骞)一首《沂蒙山小调》唱响了沂蒙山这座革命圣地,唱红了沂蒙山的好风光。3月27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点亮沂蒙精神地标”主题活动一行来到了《沂蒙山小调》的诞生地,同唱一首歌,追寻这里的红色记忆,见证这里的辉煌巨变。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石碑前,《沂蒙山小调》的第三代传承人,宋守莲与采访团成员一起合唱这首动听的红歌,歌声回荡在山涧之中。

白石屋村位于临沂市费县薛庄镇,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村庄依山傍势,错落有致。由于附近的山石都是白色的,石头摞石头,石头下面有悬空,类似小屋,白石屋村由此而得名。1940年,《沂蒙山小调》就诞生于这里。

当时抗大一分校由蒙阴县的垛庄一带迁驻费北,该校的文工团就住在下白石屋村。为配合八路军一一五师打击当地的反动地方武装组织“黄沙会”,他们创作了民歌《反对黄沙会》。由团员李林(现为上海歌剧院顾问)谱曲,阮若珊(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作词。后来经过不断地修改加工,便成了今天唱响齐鲁大地、风靡大江南北的《沂蒙山小调》。

1999年,费县县委、县政府在《沂蒙山小调》诞生地建立了纪念碑、纪念亭,记载了《沂蒙山小调》诞生的过程,以及现今流传的《沂蒙山小调》词曲及作者。原抗大一分校文工团团长、国家农业机械部副部长袁成隆题写了“沂蒙山小调诞生地”纪念碑名,词作者阮若珊题写了“深深怀念沂蒙好地方”,分别镌刻在白石屋村旁的巨形花岗石上。

《沂蒙山小调》是用鲜血和生命谱写的歌。它的作者阮若珊同志曾说过,是沂蒙山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积淀,沂蒙山百姓保家卫国、不惜牺牲一切的质朴情感,激发了她的创作灵感,才有了这首沂蒙山小调。没有那如火如荼的岁月,没有沂蒙山百姓真挚而丰富的情感,没有那流传于乡村百姓之中的千万首民歌,她是写不出沂蒙山小调的。

《沂蒙山小调》诞生至今已经70多年了,70多年来,这支优美的小调经过战火的洗礼,凝聚着沂蒙人民对祖国、对家乡无限的热爱,深深地印在了人们的心里。青山绿水,硝烟不再,安静祥和的氛围中,一段历史被不断传唱。

千百年里,沂蒙山人用歌声抒发着自己的情感,传递着古老的历史和文化,从远古一直延续到今天。这支优美的小调,战争年代唱响在三万沂蒙儿女献身疆场的征途中,回荡在支前队伍滚滚的车轮里;建设时期,更是老区人民发展经济、开拓进取的强大动力,它激励着90万多费县人民不断创造新的辉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支优美的小调,将包含着时代的浓郁气息,伴随着沂蒙人民前进的步伐,永远流传下去。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

青岛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