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舆情传播情况】 图1.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舆情走势图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11月19日-11月29日) 如图1所示,从11月19日到29日,“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相关舆情一直呈高位运行状态,其间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解读: 1.爆发初期,舆情来势汹汹,权威声音缺乏,舆论喧嚣嘈杂。19日,21世纪网发表《致命危机: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高达260%》一文后,迅速激起舆论反应。同时,一篇来源不明的稿件《酒业协会回应:全国白酒产品基本都含塑化剂成分》也开始被各大媒体转载,加速舆情升温。经新华网“舆情在线”监测,19日以“酒鬼酒塑化剂”为主题的新闻报道高达837篇,新浪微博近8万条。舆论从对酒鬼酒的质疑,发展到对中国白酒行业的质疑,“全国白酒”“塑化剂”“有毒”“致癌”等等字眼充斥网络。面对汹涌的舆情,各方表态不一,酒鬼酒称“监测机构手段不权威”、第三方检测机构中国区总裁回应说“没有接受过媒体的相关委托”、专家则称“加塑化剂或有意为之”,投资机构发表“做空阴谋”论、网民更是惊呼“酒鬼酒真有鬼?”总体来看,“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爆发初始即来势汹汹,迅速爆发,但由于权威观点缺乏,各执一词,众声喧哗中事件真相不明、迷雾重重。 2.舆情持续发酵,媒体继续追踪,连续一周热度不减。从11月20日开始,更多媒体开始跟进“酒鬼酒塑化剂”报道,并且在此后的一周(除周末外)热度不减,每日近2000篇的报道量让“酒鬼酒塑化剂”问题持续成为各大媒体关注热点。其中,21日国家质检总局证实酒鬼酒的确存在塑化剂超标、22日质检总局称每天喝1斤无害、25日酒鬼酒表示已找到塑化剂三大来源的三大新闻热度值最高。相较媒体较平稳的报道热度,网民在新浪微博里的讨论则在11月22日达到高峰,当日有超过70万条的微博关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酒鬼酒副总接受央视专访:白酒中的塑化剂从哪里来”“酒鬼酒发公告称国内外均未指定酒类塑化剂标准”“质检总局通报酒鬼酒含塑化剂称每天喝1斤无害”的消息成为当日网民热议的三大微博内容。网民在批评企业隐瞒真相的同时,纷纷对“1斤无害论”表示不满。可见,在这一阶段,酒鬼酒的不当回应与专家观点成为推动舆情升温并保持高位运行的一个重要原因。 3.新的一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热度有所减弱,但仍成为舆论持续跟进热点,舆论对行业、食品安全问题反思的同时,“做空论”逐渐成为舆论核心观点。经过周末短暂的舆情低峰后,26日开始,有关“酒鬼酒塑化剂”的报道数量有所减低,保持在1000篇量上下。26日,酒鬼酒称锁定塑化剂三大疑凶,进一步解开事情谜团,但此后的27、28、29日,白酒股市蒸发逾500亿的报道成为舆论焦点,媒体热议,塑化剂事件“火烧连营”,并质疑“白酒遭做空阴谋还是阳谋”。至此,在舆论进入到对整个食品行业“塑化剂”安全隐患关注的同时,“做空论”逐渐成为舆论核心观点。 图2. 关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各类型报道占比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11月19日-11月29日) 如图2所示,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相关消息的报道结构看(除微博外),新闻及论坛是消息来源的两大主力。其中,近八成的信息来自新闻报道;论坛次之,占比16.5%。其他各类型媒体的消息占比较少。 图3. 关于酒鬼酒塑化剂事件消息的倾向性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11月19日-11月29日) 如图3所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的舆论倾向偏负面,负面消息占所有信息总量的五成以上;正面消息则仅有不足10%。 图4.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热词分析 (注:数据来源于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时间:2012年11月19日-11月29日) 根据新华网网络舆情监测系统显示(图4),综合媒体观点和网民的讨论,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中,与舆论中心最为接近的几个关键词为“塑料”“物质”“协会”“蒸发”“跌停”,可见,舆论最为关注的焦点不仅包括塑化剂这一物质本身,还包括塑化剂事件对酒鬼酒及白酒资本市场的影响等。同时,在企业之外,“质监局”“质检”“协会”被舆论认为是此事主要的责任主体,说明舆论期待相关权威机构对事件能有所定论。由于中酒协在事件爆发首日即陷假声明风波、中酒协声明遭中食协质疑等,在酒鬼酒塑化剂事件中协会扮演着重要角色,因此相较其他主体,行业协会的表态和发言最受关注。 |
上一篇:酒鬼酒开始接受退货
下一篇:专家:含塑化剂白酒或影响男性生殖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