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首页 > 舆情频道 > 青岛舆情 > 正文

青岛感冒病号增三倍 专家:与暖冬雾霾有关

来源:大众网-- 2014-01-07 13:25:59 字号:TT

    只有四个月大的小男婴,开始只是有些小咳嗽,可病情却越来越重,到医院打了6天吊瓶还没好。1月6日,记者从青大附院、市妇儿、市立、海慈、市中心等医院了解到,眼下各大医院感冒发烧的患者扎堆,粗略统计一天得有两三千人到这5家医院看病。专家表示,本来冬季就是流感高发期,而雾霾天、暖冬等也都是诱发原因。

    1 这次感冒很难缠

    “今天是第六天打吊瓶了,明天还有一天。”王先生抱着正在输液的孩子说,最近感冒很难治,到现在孩子打了快一周的吊瓶了,症状才有所缓解。“我们身边的孩子几乎没有一个不发烧的,连大人都被放倒了。”他告诉记者,听邻居说,他们那里的乡镇医院都爆满了。”

    王先生家住即墨蓝村,这几天每天早上都和妻子到医院给孩子打吊瓶,每天在路上就要三个多小时,下午打完吊瓶再回家。王先生的孩子只有四个月大,咳嗽有段时间了,并不厉害,但是就不见好转。之后王先生带着孩子到当地医院检查,没查出什么毛病,吃了一点药,也不见好,王先生只好带着孩子来到了市妇儿医院。

    医院检查后,发现孩子支气管不好,痰多,没其他大问题,医生给孩子开了七天吊瓶。王先生告诉记者,孩子那么小,这么长时间还没好利索,真的很担心,“这两天为了孩子一家人都忙坏了。”

    在市妇儿医院儿童门诊大厅,记者还看到一家三口戴着口罩坐在座椅上,孩子正在输液。“都感冒了,所以戴着口罩。”崔先生说,“之前没注意,结果也把孩子传染了。”

    天气忽冷忽热,又不注意保暖,很多市民被感冒找上了门。记者从青大附院、海慈医疗集团、市立医院、市中心医院、市妇儿医院五家医院了解到,近日因为感冒发烧到这些医院就诊的市民一天有两三千人。各大医院患者呈井喷态势,基本上每家医院门诊量都大幅增加,尤其是呼吸内科、消化科等重点科室,门诊人数增加了两三倍。

    1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市妇儿医院,医院急诊和儿童门诊都挤满了人。记者在市妇儿医院儿童门诊中心注射室看到,平时就很拥挤的注射室现在已经到了几乎无处下脚的地步,很多家长抱着孩子只能到大厅输液。候诊椅上也坐满了人,很多家长抱着孩子还在排号。“两天前我们就预约挂号了,都中午了,还没看上病。”冯女士说,看病的人太多了,光排队就得两三个小时。

    除了市妇儿医院,其他四家医院的门诊量也增加不少。“有的患者早上5点就过来排队换号,就是为了早看上病。没办法,这两天患者太多了,大部分都是感冒发烧。”青大附院门诊护士告诉记者,6日是星期一,一上午就诊患者已有五六百人,记者在一楼儿科输液室和负一楼输液室看到,里面的人也很多。

    在海慈医院记者看到了同样的情形,虽然没有上述两家医院多,但是过来看感冒的患者也是络绎不绝。现在医院内科门诊量一天达200多人。市中心医院一天接诊近300个感冒病号,而平时只有100多人。

    “我们一个科现在一天就200多个病号,这两天病号确实非常多。”市立医院本部呼吸科副主任葛云洁说。

    记者走访各大医院了解到,近日的感冒不仅很多人中招,而且很难治,很多人虽然体温降下去了,但是咳嗽、流鼻涕等后遗症还需很长时间才能痊愈。

    “发烧都好了一个多月了,现在还是咳嗽。”正在海慈医院看病的徐先生说,“咳嗽得也不厉害,但一出门被风一吹或者讲话一多就咳嗽。”该医院肺病科主任陆学超说,最近的感冒和以往相比有很大不同,一方面是呈现集聚性发病,很多市民扎堆感冒。另一方面,这次感冒的病情很重,不光孩子发烧达到39℃以上,很多成人也能烧到39℃。虽然发烧等症状在短期内控制住了,但是咳嗽等症状会持续很长时间,有的甚至长达一两个月。

    “冬季本来就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每到现在流感患者都会出现一个高峰期。”对于患者病情难治的原因,葛云洁说,除了跟季节有关以外,跟雾霾天气、冬季气温偏高也有关,“百分之八九十以上的患者都是病毒性感冒,而气温偏高病毒更为活跃,再加上雾霾天空气中携带病毒的颗粒增多,导致传播性更强,所以也就造成患者多,而且不容易好。”

    2 过度输液背后的隐忧

    满眼都是吊针瓶

    2013年12月份,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发布。其中,在用药方面,明确提到了一条“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但是,1月6日,记者走访青大附院、市妇女儿童医院等医院时,在各医院的注射科室,记者放眼看去,都是挂吊瓶的,很少看到患者采用臀部肌肉注射的方式治疗。

    今年60多岁的王全福因为感冒持续一周没好,这两天又感觉胸闷,已经打了两天吊瓶,因为病情没有明显好转,第二天还要接着打。提起“屁股针”,他笑着说,小时候记得感冒发烧都打“屁股针”,很少打吊瓶。“现在只要稍微感觉病情重一些,就让打吊瓶。”王大爷说,打吊瓶虽然慢一些,但是见效快,而且不怎么疼,“打屁股针得揉半天才能消疼,吊瓶就没那么疼啦。”

    多喝水、多休息?立即吃药?打屁股针?打吊瓶?如果生病了,你会选择哪种方式治病?

    记者在青大附院、市妇儿医院两家医院随机采访了五六十名患者,9成以上受访患者回答都是,如果需要打针那就打吊瓶。“一般是先吃吃药,不好就打吊瓶。”市民张先生说,自己也知道给孩子打吊瓶不好,但是连续两三天烧到近40℃,真是不敢不打,怕孩子留下后遗症。

    为什么一定要打吊瓶

    公开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的输液市场容量在100亿瓶(袋)以上,相当于13亿人口每人输了8瓶液,远高于国际上人均2.5瓶至3.3瓶的水平。据中国安全注射联盟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不安全注射导致死亡的人数在39万以上,其中,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药物不良反应,保守估计,每年我国最少有10万人在输液后丧命。

    如此惊人的数据,但为何还是输液不止、屁股针“消失”呢?记者在采访中,多数受访患者也知道,频发打吊瓶可能对身体造成损害、造成抗药性,严重的甚至会导致“重症感染无药可用”的危险境地。但为何在就医时还是会选择打吊瓶呢?“这首先跟人们的就医观念有关系,一旦得病尤其是小儿,家长特别着急,恨不得立马就好,有的患者直接要求见效最快的输液方式治疗。”一位医生告诉记者,静脉注射“当家”与抗生素的夸大宣传、“从众”心理和医院收益也有一定关系。该医生说,“能吃药最好不打针,能打针最好不挂水”的道理大家都懂,在国外感冒发烧医生可能连药就不建议吃,就让回家多喝水、休息,但在国内因为久而久之的习惯养成,当人们已经习惯了打吊瓶时就很难改变了。

    预防疾病要从根本做起

    静脉注射除了引发抗药性以外,还有说法是,静脉注射已成为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最大隐患。“吊针”虽然纯度很高,可是仍然不能避免存在不溶性微粒,微粒通过“吊针”的终端过滤装置进入人体,轻者造成血管局部循环障碍,引起血管栓塞。重者可造成血管局部堵塞供血不足,并导致组织缺氧,产生水肿和静脉炎。更严重的是异物还可从血管侵入组织。

    对于这个说法,1月6日,记者也专门咨询了几家医院的专家,专家们普遍认为,打吊瓶并没有上述说法那么夸张,只要到正规医院注射还是安全的。但是医生也承认,现在国内确实存在过度输液的现象,而且该现象比较泛滥,尤其是在一些私人诊所,医生都会主动建议或者诱导患者打吊瓶。“患者感冒发烧以后一定不要盲目寻求治疗的效果,病情的恢复必然需要一个过程的。”专家建议说,以普通感冒为例,最好还是以多休息多喝水为主,用药为辅。输液虽然见效快,但是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确实也要高一些。

    流感病毒多,患者扎堆,那市民平日应该如何预防呢?记者采访各医院的专家,综合建议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注意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人体受凉时,会造成抵抗力下降,使得病毒容易侵入机体,引起发病;要注意饮食平衡,多饮水,多食新鲜的瓜果、蔬菜,忌烟酒;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如早操、晨跑、散步、太极拳等,平时增加户外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免疫力。

    新闻链接

    冬季哪些传染病重点预防?

    随着冬季气温降低,流行性感冒、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为做好冬季传染病防控,指导公众做好自我防护,山东省卫生厅近期组织专家对本省冬季重点传染病疫情形势进行了分析研判,现向社会公众发布卫生防病信息提示。

    全省冬季传染病疫情形势分析:呼吸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流行季节一般为气温较低的秋冬、冬春季节。目前随着温度降低,本省逐渐进入流行性感冒、猩红热、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传染病的高发季节。结合历年疫情和今冬气候特点,专家分析认为,今年冬季本省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尤其是麻疹疫情比去年同期有明显上升;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冬季是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近几年,本省流行性出血热、布鲁氏菌病发病呈明显上升趋势,应及时采取以科学防鼠灭蚤、预防接种疫苗和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针对重点人群加强疫情监测,对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治疗,有效降低病死率;肠道传染病,冬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甲肝、伤寒(副伤寒)和其他感染性腹泻等。

更多
-

-

相关阅读青岛新闻

我要评论 提取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青岛新闻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