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 青岛舆情 > 正文

百年李村大集焕发新生机 盘活李沧中部发展

来源:青岛早报 作者: 2017-05-11 07:01:57 字号:A- A+

    原标题:百年李村大集焕发新生机

    大集搬迁近一年盘活李沧中部区域发展

    李村大集何去何从?这曾经是一个纠结了多年的问题。“当年,即墨路小商品市场退路进市,结果,人气退没了。动了李村大集,会不会也伤了李村商圈的商脉?如果不动,隐藏在其中的隐患防不胜防,比如说防汛、治安和群众的生命安全等问题都有可能发生。一到汛期,一到逢集,与大集相关的人,谁不绷着一根弦! ”2015年,李沧区委书记王希静在全区工作会上曾这样说道。 “整治李村大集如果选择小打小闹,根本无法解决存在的问题。在电商的冲击下,实体商业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动大集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绝非动动嘴皮那么容易! ”

    搬迁这个历史性的抉择,不仅让李村大集再次焕发了生机,撬动了整个李村中部的规划建设,更盘活了整个李沧中部区域。秀美的李村河即将呈现,脏乱差的环境变成城市景观水带;交通依然是车水马龙,但拥而不堵,极大地缓解了交通压力;李村商圈人流如织,这里还是青岛市商业面积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商圈。

    李村大集承载几代人记忆

    李村大集最早见于文字记载,是明万历《即墨县志》,其建置篇载:“市集,在乡十二。李村,在县南六十里。”据此可知,在明朝,李村大集已属乡间12大集之一。清同治《即墨县志》对李村大集也有载录。同治十一年(1872年),即墨县内有城集4个、乡集39个,李村大集为其中之一。至清朝末期,李村大集已形成繁荣一方、辐射百里的规模了。

    1928年出版的《胶澳志》,对李村大集的交易情况有过记载。据载,当时有名的市集有李村、枣园、沧口、浮山所。李村大集以逢二、逢七为集日,利用李村河的沙滩为临时市场,其买卖之繁盛,可谓“首屈一指”。

    74岁的吕龙聚是李村大集服装老业户了,从1980年开始就在李村大集摆摊做生意。谈到旧大集,吕龙聚一家三代都有着特殊的情感。 “原来在河底的时候,一直摆摊做生意,我们一家三代都是靠着这个摊位过日子的。孩子在李村大集上从小长到大。”吕龙聚介绍说,生意做得特别辛苦,风吹日晒的,特别是夏天,一下雨整个河底就乱套了。但一个家庭的希望都在这个摊位上。像吕龙聚这样的业户在原李村大集中有很多,他们大多是周边社区的居民,靠着李村大集的生意养活一家人。

    这种情感也沉淀在一代一代的赶集人身上。家住郑庄社区的郑东就是其中之一。“我小时在大集上最爱吃2毛钱一碗的脂渣烩饼。那时,摊主在大集上支一口大锅,每次开锅时,香气飘散,口水就顺着嘴角直流。 ”在李村大集上,还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你买不到。 ”小到一个螺丝帽,大到二手家具,李村大集留给了市民太多的记忆。

    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李村大集的脏乱差、赶集时的拥堵、防汛带来的巨大压力,已经与城市发展格格不入。在李村河河道向北100米,维客、利客来、利群、苏宁、国美、银座、中防商街、乐客城等鳞次栉比,组成了青岛市最大的商圈,每天的人流量高达20万。一到李村大集,这里的交通不堪重负,堵路是必然事件。

    迁还是不迁考验政府智慧

    迁,动一发而牵全身,坏了“商脉”的责任谁都担当不起;不迁,城市发展始终被卡住,环境、交通无法改善。迁还是不迁?李村大集的利与弊的权衡,让政府部门始终“纠结”其中。

    长期以来,由于李村河底“天天市”占用泄洪通道经营,防洪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消费安全等问题突出,被省、市列入重大安全隐患。每逢集日,大量的客流、车流涌入,给本已拥堵的李村中心商圈交通带来更大压力。 “天天市”经营设施简陋破旧,乱搭乱建,卫生脏乱差,成为李村中心商圈视觉污染顽疾和提档升级的难点,与宜居宜业宜身宜心的创新型花园式中心城区极不协调。

    2015年4月,李沧区区委、区政府以巨大的魄力和历史担当的精神,启动了李村大集搬迁。2016年6月,李村大集迁入新址,至今马上满1年了。

    李沧区商务局副调研员石俊杰告诉记者,2015年4月启动搬迁后,李沧区委、区政府召开李村大集搬迁工作专题会、调度会10余次,研究确定大集搬迁工作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同时,区商务局、建管局、城管执法局、规划、交警、公安等相关部门、相关办事处和单位为项目选址、规划建设,周边道路管网、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占路经营查处,以及周边交通组织等全力做好服务保障,仅用9个月时间,完成了《李村河底“天天市”搬迁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和建筑设计方案,项目地块渣土清运21万立方米、爆破岩石5万立方米,迁移下地贯穿项目地块东北——西南走向两路长500米的35KV高压线,新建了总建筑面积达2.34万平方米的农贸市场区和花卉交易市场区,以及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

    大集搬迁历时14个月

    由于李村大集的长期性、社会性和复杂性,经营业户的搬迁工作任务艰巨而又复杂。搬迁前,对“天天市”固定经营业户数量、经营种类、家庭住址、社会关系,以及搬迁安置意向进行了详细的摸底,并逐一登记造册,对800户经营业户提出的意见建议进行甄别分类,有针对性地制订了深得民心的鼓励业户搬迁和培育新大集发展的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做到不与民争利,最大限度解决业户反映的实际问题和诉求。李村大集搬迁工程于2015年4月正式启动,2016年6月底完成搬迁,2016年7月1日正式开业。做到800余家固定经营业户、1000余家临时赶集业户整体搬迁,没有出现一次上访。

    2016年6月,李村大集正式搬入新址。新李村大集位于重庆中路与青山路交叉口原青岛钢瓶厂地块,由李沧区市场建设服务中心投资建设,总投资约5000万元,占地50余亩,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主要分为农贸市场区、文化交易市场区、赶集区和停车区。封闭式农贸市场,按照我市标准化农贸市场的要求设计建设,用于安置 “天天市”固定经营业户,建筑面积约1.22万平方米,营业网点约168个。农贸市场中间区域约6500平方米,设置岛式柜台,标准摊位约700个。室内农贸市场划分为5个功能区:水产品区、肉食区、蔬菜水果区、调料副食品区、特色小商品区。文化交易市场区为两层建筑,总建筑面积1.13万平方米,一层为茶文化交易区,二层为花卉交易区。赶集区1.2万余平方米,用于逢二、逢七赶集。李村大集设有停车场3处,停车位约370个。 120多年历史的农历逢二逢七集被保留下来。

    经营业户不再担心暴雨

    迁入新址后的李村大集业户众多,经营繁忙,崭新的市场也带来了全新的人气。新李村大集香油作坊主张永喜告诉记者:“搬迁后,不用再担心下雨导致设备被淹的问题了。”1986年7月1日,张永喜带着500元钱、2000斤芝麻举家扎根到了青岛。现在他的香油作坊已经干了30余年,在青岛也是小有名气,当然这么多年也少不了一些坎坷,令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2007年的那场暴雨,当时的那场雨下得太突然,整个李村河中游河段一片汪洋,也一片狼藉,水位上涨得太快,大批小商贩和货物被困在河道中,张永喜的作坊也未能幸免。当时他刚从河南运来的芝麻全被雨水泡了,加上4台韩国机器也进了水和沙粒,总共损失了20多万元,这对当时的张永喜来说是莫大的打击,养家糊口的重担加上经济的巨大损失,整整熬了3年才让这个男人慢慢缓过来。此次李村大集搬迁,张永喜再也不用担心下雨设备被淹了,全新整洁的环境也让他感到满意。

    现在,没有了安全隐患,设施也比以前好了。 “以前在旧大集我的摊位有6-8米宽,搬到新大集变成了12米。 ”服装业户吕龙聚说。

    原大集河道变景观河

    大型挖掘机和工人们正在忙着干活,施工现场一片繁忙。正在施工的位置位于黑龙江路与李村河交界处的李村河河道内,这里原本是李村大集的二手物品交易地点,往日繁忙的交易场已经被忙碌的施工工地取代。这是李村大集搬迁后,李沧区开展的李村河中游综合整治工程。该工程西起君峰路,东至青银高速,全长约3公里,河道宽度约60到70米,工程总投资约3.9亿元。

    本次李村河中游整治景观提升工程在符合城市整体发展规划及河道行洪安全的前提下,基于海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延续李村河上、下游新型生态河道的设计定位,因地制宜,以“水波再兴、水印绿廊、水韵雅市”为主题,通过市政水利工程、景观工程、桥梁工程、亮化工程、给排水工程的综合整治提升,建立生态安全格局,整合雨洪利用系统、生物栖息地系统和健康绿道系统,还原李村河中游的生态调蓄功能,将其建设成为以休闲、健身、绿色、生态为主导功能,兼具地域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滨河休闲廊道。

    交通拥而不堵秩序井然

    回到如今的李村商圈,这里依然是车水马龙,但以往一听有大集,大家绕道走的情况已经不见了。家住中海社区的刘鹏对此体会颇深。 “李村大集没有搬迁前,买东西特别方便。我家人下楼就能买菜、赶集。但同样的交通问题也突出。一到大集时,总有摊贩占路,车辆常常无法正常通行,一旦一个地方卡住了,整个李村商圈都卡住了。 ”刘鹏介绍说,李村大集搬迁后,现在车流量依然很大,但堵住不动的情况几乎不见了。

    李沧交警对李村商圈的交通调控也深有感触。 “李村商圈现在车流量虽然大,但夏庄路、书院路、九水路、浮山路都已经不再卡脖子了。车辆车速移动缓慢,拥堵不堪的情况已经很少出现了。 ”李沧交警告诉记者,再加上地铁修建完毕,李村商圈内的市民交通选择更多,道路拥堵不堪的情况已经减少很多了。

    李村大集搬到“网上”

    李村大集已经有400多年的历史了,一直传承着民俗、价廉物美、商品多样化的特点,市民有着逢集必逛的传统,把逛李村大集当成了一种生活方式。记者从李沧区了解到,随着时代的变迁,李村大集原有的经营模式已经不适合当下的时代特点,网上购物、电商平台的出现,再加上李村大集的搬迁,已经迫切地需要让李村大集适应这个时代的新发展。把李村大集搬到网上,成为2017年李沧区的民生实事之一。

    据李沧区商务局工作人员介绍,2016年双十一阿里巴巴发布的销售数据显示,当天手机端成交量占全天成交量的42.6%。手机端已经成为未来购物的趋势。李村大集也将首先开展手机端电商平台的布局。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市民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可以在网上逛李村大集了。

    让李村大集永不停业

    “李村大集的搬迁是历史的必然,身处李村河河道之中,李村大集原有的模式已经与快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法契合,也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 ”青岛市委党校经济学教授刘文俭告诉记者,把李村大集放到网上去,这是李沧区的创新之举。“李村大集在老百姓心目中是一个老品牌了。把李村大集搬迁到 ‘网上’摆脱了地理空间的束缚,也摆脱了地域的束缚。 ‘网上’不仅仅是解决了空间的问题,还可以把李村大集的传统文化都保留下来,让李村大集一直传承下去,永不停业。 ”

    “李村大集搬迁到网上,还能把市民的民俗习惯都保留下来。甚至也可以像淘宝、天猫一样,举办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让市民都到李村大集这个电商平台上去购物,甚至是卖东西。 ”刘文俭介绍说。

    搬迁体现城市管理智慧

    “李村大集凝聚了青岛人的感情在里面,大集上没有买不到的东西。 ”青岛市生产力学会常务副秘书长、青岛市现代服务业研究会副会长冯显泉告诉记者,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来说,搬迁体现了决策者的城市管理智慧,是城市建设升级的必然。从规划角度,李村大集搬迁了才能腾出空间,为李村河的治理提供出路。而且,李村大集原来的卫生环境、交通环境确实是个大问题,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挑战。但搬迁后的李村大集干净,整洁,秩序也更好。李村河经过治理后是城市的一条景观河,大大改善了城市环境。这种环境的变化,会给周边的居民带来更好的居住环境。

    实现人与自然共融

    青岛市市政工程设计院副院长徐国栋告诉记者,李村大集的搬迁对河道的泄洪和防洪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直接的影响是消除了安全隐患。另外,李村河中游段的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恢复,水质、水生生物,甚至是鸟类都将出现。李村河的改造还注重了休闲空间和绿化景观带,对于市民平常的休闲、运动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可以说是人与自然在城市中实现了完美的融合。(记者 原野 摄影 赵健鹏)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龙喵
-

青岛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