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上午,市南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开通“张玉法官工作室”相关情况。
为充分运用现代自媒体平台,促进形成新媒体宣传的集群效应,实现法官与社会各界的即时互动,4月21日,市南法院“张玉法官工作室”与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正式链接开通,成为全市首个开通微信法官工作室的基层法院,标志着市南法院司法便民利民服务工作从此进入“微时代”。
“张玉法官工作室”借助市南区社区微信联盟这一平台,在全区65个社区的微信公众服务号中设置专门版块,搭建婚姻家事咨询服务平台。工作室由市南法院的5名经验丰富的法官组成,以“拯救幸福、促进和谐”为理念,重点从事婚姻家庭纠纷、继承纠纷、分家析产纠纷、抚养、扶养和赡养纠纷等案件的调处工作。社区群众可以就婚姻家事问题在“线上调解”版块与法官进行私密性地在线互动,工作室的法官会根据分工有选择性地对群众提出的问题进行在线解答,对部分婚姻家事纠纷进行线上调解。在“阳光普法”版块,社区群众可以及时了解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民法通则、合同法、继承法等法律法规,提高学法、守法、用法的能力。法官们会将审判工作中遇到的典型性、有教育意义的婚姻家事案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发布到“家事课堂”栏目中,引导社区群众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维护婚姻家庭和谐稳定。社区群众还可以通过这一版块了解到法律专题讲座的有关信息和通知。
为进一步构建社会大调解工作体系,加强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近年来,市南法院建立了以预立案及诉前调解机制为核心,包含交通事故联动调解机制、医疗纠纷“三位一体”调处机制、劳动人事争议巡回法庭、物业纠纷巡回法庭等多方面内容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去年5月份以来,随着立案登记制度的实施和最高院对一审民商事案件级别管辖的重新调整,我院民商事案件收案数量急剧上升,“案多人少”的矛盾更加明显,审判压力进一步加大。为改善这一局面,缓解人案矛盾,减轻审判压力,我院党组及时调整思路,强化“互联网+”思维方式,开通了“张玉法官工作室”,进一步完善了诉前调解机制,将司法服务通过手机平台传送到千家万户,让社区群众零距离接触司法,切实提高司法的亲和力和公信力。
张玉,市南法院民一庭副庭长,在从事离婚诉讼审理的11年中挽救了400多个濒临破碎的家庭,以一名80后法官新颖独特的审理方式,化解了一个个夫妻矛盾,被称为“婚姻专家”和“拯救幸福的人”。先后被评为“零错案、零投诉、零上访”优秀法官、山东省“四心工作法”先进个人、全市文明市民、市三八红旗手等,荣立全市法院个人三等功,获市南区委、区政府嘉奖。
李星,市南区法院少年庭审判员,曾于2011年被青岛市委组织部政府选拔赴美国圣何塞大学做公共管理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涉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民商事及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审调工作。
李燕,市南区法院民一庭助理审判员,对传统民事案件,尤其是婚姻家事纠纷、继承纠纷、抚养纠纷、赡养纠纷和邻里纠纷等案件的审理和调处具有比较丰富的经验。
徐雯,市南区法院云南路法庭审判员,主要负责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相关案件的审调工作,以及本院云南路法庭设立的“老年人维权岗”的日常工作。
刘成荫,市南区法院少年庭助理审判员,主要从事涉及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民商事及行政和刑事案件的审调工作。
上一篇:中山路消费维权又填“利器”
下一篇:规范运行协同推进,让老百姓用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