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天气 青岛挂号 违章查询  青岛新闻网 > 舆情频道>轮播> > 正文

住房补贴设槛究竟拦住了谁

来源:蓝睛 作者:党政 2019-07-12 11:30:34 字号:A- A+

 人才是第一资源。为吸引更多人才聚青就业创业,近年来青岛持续出台招才引智举措,在生活补贴、落户居住、资金扶持、平台激励等多方面给予优惠条件。近期,有市民向本台舆论监督热线反映,自己博士毕业后来青工作,按照青岛市政策,符合条件的在青就业高校毕业生可以享受每月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住房补贴,可是自己却被拦在了补贴门外。 

刘先生是一名矿产资源经济专业毕业的博士研究生。2017年,他从云南某高校毕业来到青岛工作并落户。因为个人原因,刘先生今年才首次申报在青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不过在6月26日进行网上申报时却意外发现自己被拒绝了。

市民 刘先生:打开那个对话框以后,它就提示说,你在上学期间购买保险的,不符合住房补贴的一个申请的资质。我当时就很奇怪,因为我是全日制的一个博士毕业生,我(之前)没有工作,也没有就业,怎么会有社保呢?

社保记录显示,刘先生社保缴纳起始时间为2017年5月。经过仔细回忆,刘先生回想起来,当年5月他与青岛某研究院签订就业协议,6月正式毕业签订劳动合同入职后,单位为他补缴社保,并从协议签订的5月份算。在向人社部门咨询后,刘先生被告知,无法申请补贴的原因就在于这早于毕业证一个月社保记录

市民刘先生:五月份购买了保险,但是六月份才毕业,这样的话你就不符合我们申请规定。政策已经制定了,那你是卡在这个问题上,那就没有办法。

记者查阅今年6月发布的《关于高校毕业生住房补贴申领发放有关问题的通知》发现,青岛本市户籍,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获得相应的学位,所在就业单位应按规定在青正常缴纳社会保险的,可以申报住房补贴。补贴额度按照学历、所学专业等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每月500、800、1200和1500元。在补贴范围的最后明确标出:“大学本科或研究生在读期间为就业状态或有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缴纳记录的,不可申报住房补贴。”也是这个“门槛”,让市民毛女士和宫先生的遭遇和刘先生如出一辙。其中,毛女士是寒假在一家企业打工时,对方为其缴纳了两个月社保;宫先生则是本科毕业后有过工作经历,企业为其缴纳社保,此后辞职读研期间一直自行缴纳。

市民毛女士:这个公司,你入职一天它也给你交保险,我就干了一个多月,就给交了两个月。

市民 宫先生:我打过青岛市各区市人社局的联系方式,包括青岛有个总的关于研究生住房补贴申领的咨询电话,负责人告诉我的就是,他们就是按照规定来,上面写的就是缴保险就不行,就不能申领。

人才是无可争议的第一资源。一座城市要想创新发展、产业转型,都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近年来,青岛持续推出的人才政策从多个层面和维度吸引人才落户发展、创业就业。其中,青岛人才网汇总的青岛市招才引智政策目录和人才政策分类概要中,记者看到,24项政策、72条相关规定,涵盖从生活到发展的方方面面,青岛的求贤若渴可见一斑,而效果也十分明显——2018年,我市共吸引各类人才21.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万余名,今年前5个月青岛已吸引6万名外地户籍大学生来青就业,同比增长12.5%。对照这些政策,刘先生不解,自己毕业后的第一站就来到青岛,先后就职于国家级研究机构和上市公司,就因为这一个月的社保缴纳,就不算青岛需要的人才了吗?

市民 刘先生他后来给了个解释,就说这个政策,实际上是为了吸引人才,如果你要是在毕业之前已经就业了,就不用再吸引了。这一条政策到底制定的是不是合理?上学期间购买过社保,跟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就业合同,就不属于青岛市所谓的人才了吗?

在多次向有关部门反映后,几天前,市人社部门的工作人员终于给刘先生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

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人员:如果说你叙述是准确的话,确实是不在我们补贴申报范围内。你跟单位联系,让他把你那个月的保险去掉,现在是他不应该在你毕业之前给你缴纳保险。

市民 刘先生:很多人都涉及到这个问题,上学期间有很多情况都会涉及到社保,这个解决办法,就是针对我这一个个例。

针对个人的解决方案,刘先生并不满意,因为在他看来,这并非只是自己遇到的问题,而且这个门槛的设定也毫无必要。记者对比西安、合肥等多个城市的住房补贴政策,也并未发现对就业和社保记录有要求,那么青岛为何要加上这样的要求呢?记者拨打了高校毕业生在青就业住房补贴政策咨询电话。

工作人员:这个政策就是这么规定的,我们也说不上为什么,好吧?

本台短评:招才引智不该变相设槛 

搞活一座城,关键在人。推动青岛高质量发展,强力发起15个攻势,更是需要大批高素质人才。可在人才政策上一边放宽一边设限,这显然与广纳天下英才的初衷相悖。我们通常把人才形象地比喻为金凤凰,各地广种梧桐树,就是为了吸引良禽择木而栖。城市要成为“良木”,就必须以开放的理念招才引智,必须不打折扣地兑现承诺,及时发现政策的短板和漏洞,为人才创造一流的创新创业环境。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岛成为国际一流的人才之城,才能为青岛的发展积蓄最强大的动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我要爆料 免责声明 责任编辑:

青岛新闻